明朝贵公子

第227章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在张献忠他们启程后没过多一会儿,驻扎在庐州城外的陆卫部队也启程向张献忠他们这个方向赶来。与昨天不同,今天他们身后还跟着一支规模庞大的民团。要说如果是官府招民团,是不可能有这么多人参加的。而且官府也不会同意。
不过昨天陆卫不是公布了一个悬赏嘛。有庐州城里的合兴泰、永和、富鑫分号作保,大家当然不会怀疑这个悬赏的真实性。另外昨天陆卫在清理流民军的大营时只收集值钱的东西,一些不怎么值钱的东西都留给了帮忙清理战场的民夫们。
这些东西陆卫队员们觉得不值钱,对于普通老百姓也算是一笔小财了,而且数量多不是。再加上昨天许多人都亲眼见证了陆卫部队的大发神威,所以有不少人都觉得跟着陆卫去抓人是一件既安全又有油水的事儿。而现在又正好是农闲的时候。
另外庐州城里各个世家大户为了感激和支持陆卫的行动,纷纷派出了不少家丁、健仆。要知道如果这次来的是其他官军,就算是管束得严,不糟蹋乡里,也是需要大笔劳军费的。但是陆卫不但没要他们的劳军费,就连他们送给陆卫的粮食等物资,陆卫都是照价给钱的。这让当地的士绅们对陆卫的认同感又提高了不少。
而且陆卫还把收集到的财物分出了一部分交给合兴泰庐州分号,用来帮助这次受难的庐州及其它府县的百姓。这么多年来,就算是官军作风还比较好的时期,也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军队会把战利品分出来帮助受难百姓的。在大家一贯的认知中,战利品就应该是胜者应得之物。不管这些东西以前是属于谁的,这一刻以后它们就属于这场战斗的胜者。
这件事让庐州城里的士绅百姓对陆卫的感情立刻从认同升级为了亲切,这才是城里大部分人踊跃参加民团的主要原因。只为了一点儿可能的钱财,还不会让大多数百姓心动。但帮助亲人,他们愿意贡献出自己全部的量,哪怕这点儿力量非常的微薄。
这不,参加的人数一度突破了五千人大关,老老少少什么样的都有。最后官府不得不做出了一些年龄和身体上的限制,才把人数堪堪降到了三千左右。
这个民团可能是史上第一个全部由自愿人员组成的官军辅助队伍了。就连各家的家丁健仆们也得到了主家的关照,说这次的收获都归他们自己所有。但是不能出了差错。如果干得好,就算收获不多,回来家里另外也有赏,所以他们也都是满心的心甘情愿与高兴。
大家一路上谈笑风生,笑容满面。如果不是看到他们如此大的规模,前边还有军队作为前导,谁也不会相信他们是一支辅军。要是在后世,他们肯定会被认为是一支超级旅行团。
受到陆卫启发,民团这次也带了几十辆四轮或者两轮的货运马车用来运送粮食等物资。一些人走累了,还可以坐一段儿车。这次陆卫缴获的几十匹马也都配上了车架暂时配给民团使用。马匹在这个时代属于战略资源,当然不可能转交给当地百姓。
大量马车的使用,使得陆卫带领的这支追击部队在土路上的行进速度达到了12里以上的时速,而张献忠部由于急于离开这里,行进速度也差不多。不过张献忠部每天要走十个小时以上,而陆卫部队每天只走八个小时,所以双方的距离其实还在逐渐拉大。
不过陆卫并不是要歼灭张献忠部,所以也不急。民团的人对这些并不清楚,而且大多数人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长途跋涉,每天八个小时都已经到极限了,所以也没人会去催促陆卫提高行进速度或者增加行进时间。
经过了两天的时间,由于一直没有听到身后那支官军追上来的消息,张献忠部上下忐忑的心情总算是平静了不少。队伍中惨淡的溃败之象也渐渐开始消失,生气开始恢复。
第三天上午。张献忠部终于在南直隶与河南交界处遇上了姗姗来迟的左良玉部。按说半个月的时间左良玉部早就应该进入南直隶了,所以一开始张献忠部还小心谨慎地安排了许多哨探打探,他们倒不是怕左良玉,而是怕跟左良玉正打得火热的时候又被那支强悍的官军cha上一脚。
结果一直到接近交界地带了,也没有发现左良玉部。张献忠等人正在既高兴又失落的时候,哨探终于发现了左良玉部。从张献忠一下,顿时精神大振,兴奋不已。之前由于“撤退”得太突然,以前“收集”的东西又丢了。金银财宝也就算了,就当当了一把大爷给花了,反正只要有命在有军队在。以后总还能再赚回来不是。可是粮草什么的也没带上,这就是一件很头痛的事儿了。
要知道他们现在也有七万人,还有两千多匹马,这一天需要的粮草就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还好他们最后还把东西营里的大部分东西都给带了出来,要不然这两天就得饿肚子了。而且因为害怕被那支官军追击,一路上也没敢散开去收集粮草,只是把经过的几个小村子洗劫了。
虽然现在南直隶的经济状况和粮食收获比河南等北方省份好不少,但几个小村庄也不可能有太多的存粮。所以张献忠部的粮草一直都在下降。现在听说遇到北方的官军了,他们别的可能没有,但军粮肯定是有不少的。这怎能不让流民军上下兴奋不已。
这时候也不讲究什么伏击之类的战术了,其实这附近都是平原地形,想伏击也不可能。七万大军全都如饿狼一般呼啦啦的一群就向着官军冲了过去。虽然张献忠部现在还没到粮绝的时候,但是由于缺粮,所以前一天就开始限制口粮供应了,特别是对外围炮灰部队。
因此群军上下虽然都还没到饥肠辘辘的境地,但也两天没吃饱了。而且大家知道如果再不能获得大批的粮草,饿肚子也就是早晚的事儿。所以这次全军上下冲锋的劲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强,全都一副恶狠狠的表情。就好像左良玉部欠了他们五百石粮食或者五百贯钱没还似的。
左良玉等人确实是在这交界处磨蹭了半个月,一来是他们现在不想跟流民军交手,二来也是因为南直隶是合兴泰的地盘。他们自家事自己知道得很清楚,手下们烧杀抢掠、杀良冒功无恶不作,这样的军队到一个地方就是祸害一个地方。
不过他们也没有办法约束,一来他们本来也不是什么好鸟,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他们自己都一副贼样,还怎么去约束手下。而且手下们得到的好处总会有他们一份儿,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他们也就更不好约束了。二来现在朝廷经常发不下来饷钱,或者是发不足,他们再克扣一部分,到手下士兵们手里基本上也就不剩几个子儿了。没钱谁给你卖命?为了稳住军心,他们也只能任凭手下们胡作非为了。
他们既然知道自己的部队到一地就祸害一地,而南直隶又是合兴泰的地盘,他们当然要考虑一下可能的后果了。他们虽然不知道合兴泰的军力到底有多强,但是合兴泰政治经济上的实力是不容置疑的。都敢跟京师朝廷叫板,而且京师还拿它没办法,这种实力还用怀疑吗!
单是政治经济实力雄厚他们倒也不怕。他们手里有兵,现在就连京师都拿他们没办法,何况对他们根本没有统属关系的合兴泰。不过他们也要考虑以后的日子不是,他们总不会一辈子都带着军队到处乱窜吧。而且他们几乎所有的高级将领都把大部分钱财存在了富鑫里。要是闹翻了,那些钱不就打水漂了吗!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有兵,抢回来不就完了。但问题是别的总兵、将领会不会这么想?到时候要是合兴泰悬重赏买他们的人头,他们不认为手下或者其他军将们不会动心。到时候抢回了钱财,结果到头来却成了别人的,不但如此,他们的小命还为别人增加了一笔财富。虽然他们大多都是莽夫,但这种傻事儿他们可不会干。
不过追剿流民军毕竟是朝廷下达的诏令,他们现在还没有胆子敢公然反对朝廷的命令,最多就是阳奉阴违而已。而且他们对于流民军将领们多年来收刮的财富也非常眼馋,所以让他们放弃不追了,也不可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