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看来,流民军撤退,更多的可能是有什么阴谋或者是他们想直接上精锐主力了。不少人都就地坐下,抓紧时间恢复体力。当然了,也不是说他们对于援军就一点儿期望都没有了。没有希望的人是不可能继续存活于这个世间的(智力有问题的除外)。
直到陆卫炮队开始轰击张献忠军的大营时,守军们才确定真的是援军来了。随后流民军滚滚向西奔腾的人流更是向他们述说了这个事实。如果说是想做戏引他们出城,那演得也太真实了。不但军营里烟雾缭绕,爆炸声隆隆,部队也毫无秩序,踩踏事件更是到处都是。
就算是这些人都学过表演,会演戏,但爆炸总是做不了假的不是。流民军如果真有这么多火药,堆城门外都可以之直接把城门炸飞了。拿来做这场戏也太脑残了。而且哪有一边炸着自家的大营,一边却带着所有的人都跑路了?至少也要留一部分人救火吧,没听说流民军已经富裕到可以烧大营玩儿的程度了啊。
再说了,仗打到这种程度,谁吃饱了撑得才会开了城门出去追击!他们的任务是守城,流民军下一个攻谁,跟他们没关系。看着争相奔逃的流民军,城上的官兵壮丁们要么欢呼大叫,要么就地躺下彻底放松了下来,反正没人想出去享受一把追击者的乐趣。
野战炮还继承了一个弗朗机炮的优点,就是持续时间长,陆卫炮队一口气射出了三十轮才停止。一千二百发炮弹把流民军大营沿马路两侧一线炸了个稀烂。实际上这有点儿浪费了,不过他们在训练中哪能打得这么爽,所以一下没收住。
炮击停止后,步兵向两边,车队走中间,分三路穿过了流民军的大营。这次他们前进的速度就慢了许多,毕竟他们的任务只是把流民军赶走,而不是歼灭。这个营地清理出来后也是他们的暂时营地,所以他们现在更主要的任务是清查这个营地,而不是追击流民军。相信经过了这一连串的打击,这支流民军在很长时间内都不敢再回来了。
当陆卫的人员和旗帜出现在流民军大营北门时,匆匆赶上城门楼上的官员士绅们才真正松了一口气:谢天谢地!不是官军!他们比贫民百姓知道更多的消息,在他们眼中北边的官军跟流民军一样可怕。看到援军是合兴泰的陆卫,悬着的心这才落回了原处。
虽然世家间一直流传说合兴泰的陆卫战力如何如何强,但庐州城的官员士绅们看到陆卫只有几千人还是有点儿傻眼:这几千人就把十万流民军追得鸡飞狗跳的?真是太强悍了!好!好啊!哈哈~!
虽然他们不是合兴泰成员,但是他们现在都是合兴泰一个利益集团的,当然希望作为核心的合兴泰力量越强越好。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他们的利益不是。几千人就能击败十万大军,据说合兴泰这样的部队还有不少哦!嚯嚯~!不少人心里都乐开了花。
随后官员士绅们邀请陆卫进城休息,被陆卫拒绝了。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召集一批人力帮着把流民军这个大营收拾一下。同时把兵部的公文转交给了庐州府知府,里边的内容是说让他们组织民团配合陆卫的行动。
陆卫的要求是让民团跟随他们继续追击流民军,直至将其赶出南直隶。同时要求庐州府下发海捕公告,让相邻的府县也组织民团加入这场追击战。
第二卷 蛟龙入海 第一百二十八章
此外陆卫或者说是合兴泰还公布了一条非常诱人的悬赏公告:凡暴乱流民军成员。无伤残重病者可换白银一两以上,官职越高可换银两越多。
合兴泰公布这项措施一方面是向天下表示自己的立场,另一方面就是控制流民军的规模。现在流民军的规模已经发展到近四十万,波及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向南,合兴泰不希望这场动乱失去控制。
不过纯粹的杀戮既解决不了问题,又会积累仇恨,而且还是对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要知道在还没有进入工业时代以前,人力资源可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而且是属于增值型资源,而不是消耗型资源。
这些被抓的流民军成员会被判服一定年限的劳役,然后被安排到海外的特定农场里做工,时间到了他们就可以恢复自由身。与一般的农场工人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工钱,没有假期,除此以外的待遇都是一样的。与被卖到矿场的南洋土著是不同的,这就是国民待遇与非国民待遇的不同。
此后,大明国内的各种非严重犯罪的罪犯也都改为在海外农场服刑,不过服刑期限会比在牢房里要长一些。他们在服刑农场里熟悉了相关的工作,在服刑完成后,就可以直接进入其他农场工作,从而解决了他们以后的生活问题,避免他们为生活所迫而再次犯罪。
张献忠等人一直逃出了二十多里地。看后面没有人追他们,这才停了下来,收拢部队,讨论下一步如何走。说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人提出再打回去,把面子找回来。之前陆卫那一顿狂轰滥炸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没人再怀疑孙可望之前的话有水分了。
甚至觉得孙可望口才实在是太差了,形容得一点儿都不够贴切。要是说得够好,他们不早就信了!怎么还会这样灰头土脸地出一回丑!不是这小子故意的吧?!孙可望发现谈着谈着许多人都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打量他,看得他浑身不自在。不过他之前不但丢了脸,还丢了部队,不得不低调,要不早发作了。
最后众人商议的结果还是回河南去。这支官军既然是从南边赶来,而且以前从来没有见过,那应该是南边卫所的官军。如果他们还想继续干暴乱分子这一行,肯定就不能继续在这里呆着了。这支官军要么是朝廷调来追剿他们的,要么是派来给庐州府解围的。
不管是哪一种,他们现在唯一的选择就是离这支官军越远越好。河南的官军虽多,但是没有这么能打的啊。现在有了这么一支官军作为标准,他们顿时觉得还是河南那边儿的官军可口一些。就算是左良玉的部队,也最多就是嚼起来费劲一些,但至少还能吃下去不是。
这支官军简直就是一块看起来像牛肉的铁板,看起来好吃,结果一咬把自个儿牙给崩掉了。红烧牛肉消化不了,还是素炒白菜合胃口。感觉大丢面子的张献忠等人还决定,拿之前一直像狗皮膏药似的跟在他们后边的左良玉部出气,一定要从左良玉身上把面子找回来。要不然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啊!
第二天一早,张献忠部就开始往河南赶。昨晚儿虽然没有被夜袭什么的事发生,但是整个流民军普遍都没有睡好,要么是还没有从那种恐怖的惊吓中恢复过来,就是一直提心吊胆地没敢睡,也睡不着。不过好歹也恢复了一些体力。大家都希望能够离庐州越远越好,所以对于一早赶路,都没有什么怨言,相反动作都相当迅速。
虽然经过了一夜的收拢,离庐州战场的距离也不是很远,但十万人的部队到启程的时候也还是只有不到七万人。昨天那支官军的炮火是很猛,但没有人相信会有三万多人被炸死。不过这个时期的军队,别说是他们这样的流民军了,就是这时大明的官军,被击溃后,一天时间能收拢的人数也不会高于五成,他们这个数字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而且最先收拢回来的大部分都是精锐老兵,这使得他们的整体战力并没有降低多少,他们对于对战河南的官军,还是有一定信心的。不过就算是没有信心,现在他们也必须硬着头皮上了。去河南至少还有赢的希望。庐州这边是完全没有希望,是个人就知道该怎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