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刚刚获得火器军将军的职务,不敢怠慢日夜熟读兵书,深知为将者一定要果决独断,军令一下一往无前,否则只有一败涂地,正好墨家子提议分权,长孙冲迫不及待的前来抨击,更是拿孙子兵法前来举例。
墨顿看着长孙冲,冷然道:“长孙将军刚刚接触兵书,切莫只会纸上谈兵,空谈兵法,更不是只会背几本兵书就能打赢战争的。”
“那本将军就像听听墨祭酒的高见!”长孙冲气急而笑道。
他之前就被墨家子利用火药机密为由插手火器军事物,如今又被墨家子提议分将领之权,如此一来,那他这个刚刚上任的火器军将军也未免太过于窝囊了。
墨顿看也不看长孙冲,朝着李世民拱手道:“微臣所说的分权,而是把主将的统兵之权和治兵之权分开,一支军队中,需要设置主将和副将,主将统兵,副将治兵,作战之时,主将负责统兵作战,上阵杀敌,军令之下,莫敢不从,一旦战事结束,军权就会顺势回到副将的手中,副将负责日常管理军中事物,负责将士军纪,负责记录将士军功,如此分权,既不会影响主将行军打仗,有了副将的监督和制衡,这才不会出现主将独断的现象。”
“统兵之权和治兵之权。”墨顿说完。
顿时李世民眼睛一亮,如此一来,既不会影响行军打仗,又能彻底解决主将一人独大的局面。
而且此法似乎还能保持军中安稳,平日主将并无军权,根本无权调动军队,自然不可能谋反,而副将又权利不够,哪怕是统领十万大军,根本没有资格和实力谋反,这简直是的确是一个良策。
“还有微臣认为,军中之所以屡次发生纵兵劫掠之时,还和军中普法教育有关,一直以来,将士只管打仗,却不懂军法,哪怕触犯军法也都是事后算账,如果军中常备军法官,经常为将士普及军法,每当发现将士触犯军法之时,及时制止,也不至于让纵兵劫掠之事,蔓延诸军,这才是彻底杜绝诸将劫掠之法,而不是事后重罚有功之将士来震慑军纪,而不是不教而诛。”墨顿道。
“不教而诛?”李世民不由眉头一皱,军中的确是都是一群粗汉,不识大字不说,更是鲁莽的很,如果对其普及军法,让其知道纵兵劫掠的后果,恐怕也不会出现十万大军纵兵劫掠之事。
“二人微臣发现大唐并未有正规的军法,而且审判军人和普通人所用的都是一样的大唐律,更没有正规的军事法庭,军中事物都是极特殊的情况,并不能和民法等同处置,或者同等审判。”墨顿一股脑的建议道。
文武诸将不由一叹,主将副将分权,军法官,编撰军法,军事法庭,墨家子所做的每一件事竟然将都对军中产生巨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法都切实可行,何止是李世民,就连他们也被墨家子说动了。
“军法和军事法庭!此策可行!房爱卿,此事就交给你办!”李世民微微点头道。
房玄龄不由一叹,顿时知道他编撰的《贞观律》恐怕又要有很多工作要做,贞观律修建完成的日子恐怕还要往后推迟。
墨顿道:“微臣正在钻研矛盾之说,发现好与坏往往是一体的,西征诸将纵兵劫掠虽然是过错,乃是大唐军制有不完善之处,但是如果朝廷以此为契机,改革军制,亡羊补牢,彻底解决这个千古难题,未尝不是因祸得福。”
“亡羊补牢!臣等赞同墨祭酒所言改革军制。”代兵部尚书李绩率先出列,侯君集和西征诸将乃是兵家之人,不可不救。然而想要救侯君集等人的前提就是承认大唐军制有漏洞。
李世民怦然心动,他关押侯君集等人并非是真的想要杀了他,而是想要敲打骄横的侯君集,同时要诸国一个交代,维护天可汗的名声,更别说意外得到了改革军制的方案,这让他心中的怒火减轻了几分。
“之前大唐军制有些漏洞,这才西征诸将越陷越深,高昌之事朕亦有责任,朕如果不问青红皂白的处罚,未免有些不教而诛!西征诸将于国有功,虽然过错,将功赎罪,传令下去,将西征诸将即刻释放。”李世民下令道。
“臣领命!”李道宗领命匆匆而去。
“陛下英明!”一众武将纷纷叩首道,文官虽然不甘心,但是也并非没有收获,一旦大唐军制改革,那就可以更好的钳制武将了。
墨顿不由一叹,李世民仅仅对侯君集等人让其将功赎罪,之前的功劳自然一笔勾销,并未效仿前朝来笼络大臣的方法,不过这也许是李世民的自信,他相信自己能够震慑住诸将,至于他私底下有没有后招那墨顿就不知道了,希望这一次侯君集莫要重走老路。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自私贪婪侯君集
天牢!
西征诸将一个个垂头丧气,死气沉沉,曾几何时,他们挟灭国之功凯旋而归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是如今却成了阶下囚,别说官位了,就连小命都不保。
只有侯君集还在强撑,他不相信李世民真的会杀刚刚立下灭国之功的大将,正是基于这样的自信,当时高昌大局已定,他才会有胆子私吞高昌财物。
然而已经很多天了,朝廷依旧将他们关在天牢,根本没有放他们出来的意思,这让侯君集多了几分惶恐。
“吱呀”一声。
天牢大门被重重打开,透过一丝光亮进来,众将心中一突,不由心中忐忑的望向天牢入口,只见刑部尚书李道宗亲自来到天牢。
“尚书大人!”
“李将军!”
西征诸将连忙急声道。
他们清楚自己入大牢多日,朝中定然争议不断,形势并不明朗,即没有人提审他们,也没有高官出现,李道宗出现在天牢,那就说明朝廷之中对他们劫掠高昌一事已经有了定论,否则刑部尚书李道宗不会亲自前来见他们。
李道宗看了众人一眼,恨铁不成钢地说道:“你们呀!糊涂!”
众将不由脸色黯然,一脸羞愧。
侯君集眼神一闪,从李道宗的口中听出了一丝风头,立即脸色一变,羞愧道:“罪将侯君集有负天恩,一念之差铸成大错,是罚是杀,任由陛下处罚。”
“臣等请罪!”诸将也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老老实实认罪李世民看在之前的情分上才能脱罪,否则只能彻底惹怒李世民。
果不其然,李道宗话语一转道:“好在陛下念旧情,允许尔等将功赎罪,诸位请吧!”李道宗伸手道。
“多谢陛下!”西征诸将不由重重的松了一口气,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多谢陛下恩典!”侯君集朝着皇宫的方向深深一躬,其他众将也纷纷躬身行礼。
李道宗看着众臣的表现,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然而他却没有发现侯君集眼神中闪过的一丝阴鸷。
将功赎罪!
众将之中唯有侯君集付出的代价最为惨痛,这可是他好不容易得来的灭国之功,他原本想要凭借此功再进一步,成为和李靖并肩的存在,然而现在都成为空谈。
李道宗所说将功赎罪,那他好不容易得来的灭国之功恐怕也要打水漂了,更让他郁闷的是,从此以后,有了这个污点,他的政治前途尽毁,日后想独领一军,重获灭国之功恐怕再无此机会了。
当西征诸将走出天牢,看着明媚的阳光,不由宛如重生一般,心中对李世民更加敬畏。
“老爷,请跨过火盆,去去霉运!”
侯府,侯氏喜极而泣的将一个火盆放在门前,侯君集乃是侯府的顶梁柱,西征归来原本是侯府最荣耀的时刻,可是谁曾想到竟然出这个事情,如今侯君集平安归来,侯氏这才松了一口气,只要有侯君集在,侯府的荣华富贵就能保住。
“夫人放心,陛下最念旧情,为夫不会有事的。”
侯君集并没有拒绝抬脚跨了过去,安慰妻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