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着急往前挤,就听到带他们进来的那年轻人:“剩下这几样东西,你们看看谁先议价,不过要先说好,价高者得。”
几个住户本家的人都点头,他们也担心被捡漏。
沈瑜站在人群里,悄悄看了看地图,那光标就在这屋子里,看其显示的位置,就在那张桌子上。
他仔细看去,那张老式八仙桌上,摆着几件东西,最显眼的是一组五件的景泰蓝器皿。有香炉一只、花瓶一对、烛台一对,都带有底座,保存的比较完好。应该是供桌上的摆设。还有一件青花缠枝莲纹的茶船,看不清楚细节,像是个老物件。
除了这两种,还有一个是铜胎画珐琅的花盆儿,就是有点变形了。
翟坤最先开口说道:“刚才,咱们一直在商量这组景泰蓝五供的价钱,还是按照之前的价格。”
还不等对方年轻人说话,从旁边站出一位穿着碎花衣服,头上烫着波浪卷儿的中年女子冷笑着说道:“之前的价格太低了,这么好的东西,你才给1万元?”
翟坤倒也没着急,不慌不忙的说:“您这组东西这是民国的,按最大限度计算,也就是清末民初的东西,没有款识,没有名家递藏的痕迹,我出1万元已经不少了。”
那女子直接对其他藏家说道:“您几位有没有喜欢这一组东西的?”
他们明白一点懂古玩行里的规矩,所以想用价高者得的办法。就见其他的藏家纷纷摇头。女子看到藏家里多了新面孔,还是个年轻人,对沈瑜说:“这位年轻的先生,您是不是也要买东西?”
沈瑜点头:“是想买,但还是要让几位老先生先议价。”
一众藏家都不出价,翟坤继续上去磨价格。
于老师小声对沈瑜问道:“你看这景泰蓝五供怎么样?香炉高16cm,花瓶高18cm,烛台高22cm。”
沈瑜走近了几步,看了一会儿,然后回来对于老师说:“这一组东西的制作,只能算是精细,我不太喜欢。”
于老师笑了笑,没说话。
翟坤没能说动这户人家,其他同来的几个人开始议价,但是所有的价格都没超过15000元。
这些人在议价的过程,沈瑜没有参与。通过藏家们搬动这些东西的时候,他确认光标没有移动,所以,这景泰蓝五供不是他的目标,而且,这组东西的价值并不高,应该在2万~3万之间。所以,一群藏家或古董商,把价格抬到了15000元,就不肯再加价。
于老师没有参与议价,悄悄对沈瑜地说起了这一家的情况。这家人姓杜,坐在椅子上一直没说话的老太太,是这四个中年人的母亲,还有两个年轻人,是第三代。
他们说话的时候,景泰蓝五供,被翟坤用15000元拿下。
紧接着,众人就开始对青花缠枝莲纹茶船进行议价。
这只茶船没有款识,又是单独一只,因此卖不了好价钱。于老师出价到5000元,就不肯再加。索老师出价6000元。最终,同来的一个藏家,用7500元拿下了这一件茶船。
此时,八仙桌上还剩下一件铜胎画珐琅彩的海棠形花盆。
沈瑜也看过那张八仙桌,是榉木做成,算不得古董家具。
住户家中的几个孩子明显情绪不好,他们比较看中的几件东西,只卖了两万多,不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
“还剩最后一个花盆儿。”白白胖胖的年轻人说:“最后这件花盆的年代最久。我们找人看过,是清中期的东西。”
有几位藏家直接摇头。
索老师正在犹豫,翟坤没说话,于老师也摇头了。
沈瑜明白他们为什么不想买,因为,这花盆儿的变形,是因为碰撞产生,其中有一边被撞的有些变形,使整个花盆造型已经不太协调。
索老师犹豫着说道:“花盆已经被撞成这样,即便能修复。也很难完全恢复原貌。所以—”他伸出一根手指:“1000元。”
年轻人立刻摇头,他的几个长辈也都不同意这价格。索老师笑着说:“超过这个价格,我就不敢买了。”
这时,那位一直没说过话的老太太开口了:“我家掌柜的,曾经说过,这花盆儿原本是最值钱的一件东西。可惜后来被碰了一下。好像,还有什么东西来着?”她努力回忆着。
旁边一个长得像发面馒头的女子说:“还不是老四年轻的时候,把那花盆碰坏了,否则—”
另一个人立刻反唇相讥:“你怎么不说,你把粉彩的盘子摔了好几个?”
眼看两个人又要吵起来,周围的人急忙劝解。
沈瑜基本确认,这个有些变形的花盆,应该就是自己要找的目标,虽然不知道游戏为什么让自己找这个东西,但是,他可不想让事情拖延下去。
他走上前去,装模作样的看了一番。
第266章 半盆珊瑚砂,灰白石头
沈瑜凑近观察花盆的动作,吸引了部分人的注意力。
他之前遵守了规则,几个藏家没有把他当成对手,如今,看他仔细观察一个有问题的花盆,对他更加轻视。
沈瑜没有在意周围人的目光,用自己的经验与知识判断眼前的器皿。花盆是铜胎,盆身为海棠形,腹微直收,下承四足。花盆口沿以回纹为饰。盆的外壁主体在铜胎上填以天蓝色地,色泽均匀,并嵌以铜丝,组成了满地花草纹,枝藤细线缠绕,五瓣形花瓣,分别涂绘红、黄、蓝、白诸色珐琅彩,形成彩饰,色泽明快。花瓣上色处,纹饰突起,富有粉彩的凹凸感。
可惜,这些美感有了损失。
杜家的几个孩子,看到沈瑜观察的很仔细。那个白胖的年轻人问道:“你到底是不是来买东西的?来了之后,你一件东西也不出价。”
沈瑜已经看明白东西,不慌不忙的说:“先来的几位先生没商量好,我也不好出价。”
年轻人说:“那位老师出价1000元,我们都不满意。现在你能出多少?”
沈瑜看了看索老师,见他没有表示,于是说道:“我可以出3000元。”
听到他说的价格,比索老师给出的价格多出了两千元,其他的藏家都有些惊讶的看向他。
于老师摇了摇头,很少有藏家这么出价。杜家的孩子都没说话,沈瑜估摸着,这个价格或许能打动对方。但是,白胖年轻人却说:“你这价格比那位老师多,可是还是太低。
我奶奶说了,这原来是最贵的一件东西,就算有了点毛病,价格不能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