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撞在裂天舰的护盾上,溅起一片细碎的火花。
或许有人会说,摧毁敌舰不就完了么,何必浪费宝贵的弹药?
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敌舰都是正面撞过来,若只是摧毁就不管不顾,敌舰依旧会会惯性的作用下继续撞向裂天舰。
眼下双方的相对速度非常快,别说是完整的敌舰,哪怕只是一块稍大的残骸,都有可能对战舰造成无法挽回的创伤。
近防系统之所以紧追不舍,是因为提前内置了不同情况的应对方式,正面属于不允许出现任何阻碍的危险区,不管敌人的战舰还是无意间闯入的小天体,但凡挡在战舰前方,近防系统都会给予无情的打击。
唯一的例外,就是敌我识别系统判定为友军。
一艘敌舰错过了裂天,却又盯上了前方的惊天,歪歪斜斜地飞过去。
惊天级紧急规避,交错的一瞬间,双方的护盾同时湮灭,敌舰的一侧撞在惊天舰的舰腹,擦出一溜闪亮的火花,留下一道深入舰腹的裂隙,底舱顿时失压。
好在不是正面,否则就只有同归于尽这一个下场。
两支舰队的交错只是一瞬间,危险程度却比正面对轰还要高一些。
错过之后再看,人类这边还有两艘裂天级,十艘震天级,九艘惊天级。
敌军还有一百大几十艘蚕蛹舰,折损超过二分之一。
人类战舰立刻调头,屁股向前脑袋向后,瞄准敌舰继续开火。
战舰的速度太快,减速需要时间,与其慌慌张张地减速,不如趁着敌舰还在射程之内,多开几炮多干掉几个目标。
敌人没有停下来纠缠的意思,不仅不减速,反而继续加速,径直飞向远方的月球。
很明显,敌人知道月球的重要性,所以在毁掉地球之后,又把目光对准了月球。
敌人已经毁了地球,舰队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敌军再毁了月球。
但人类舰队并没有减速,而是和敌舰一样加速前进——这里距离地球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航程,这个时候减速,调完了头再重新加速,等飞回月球什么都晚了。
正确的做法是加速前进,从地球的后方切入,绕地球飞行一周,调整方向的同时,还能用地球的引力为舰队加速。
届时舰队速度大增,不仅能在敌军抵达月球之前追上去,反而要担心速度过快,会不会一举越过敌军。
这个时候,北都也在考虑接下来究竟该怎么安排,最终的决定是命令舰队全速追击。
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时候不该把舰队留在地球吗?恰恰相反,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把舰队留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任何事都有两面性。
地球已经被敌人摧毁,那么当外域人抵达,看到的将是一颗满目疮痍的行星,那么,外域人对地球的兴趣还有多少?
把舰队留在地球,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摆明了毁掉的地球还有猫腻。
反之把舰队全都派出去,外域人的目光只会聚集在月球身上,就算月球被外域人毁掉,至少躲进地下城的民众还有一条生路。
而且月球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明面上的军事基地就有好几个。
虽然建造这些基地的初衷是吸引敌军注意,但无论建筑结构还是内部功能,都与真正的基地一模一样,基地附近的激光阵列,也都可以正常开火。
之所以将防空阵地摆在明面上,是因为那里也安置了护盾发生器,就算敌舰狂轰滥炸,也能坚持一会儿。
此外,月球还有孤峰号。
若不是外域文明突然出现带来的威胁,北都早就把孤峰号派出来对付尖头舰队,又怎么会给敌人摧毁地球的机会?
此外的此外,北都还在时光宝盒里重重的写下一笔,期待未来的人类,给予过去的人类以支持。
(
635 横空出世
一个多小时后,人类舰队抵达地球,以适当的方向和角度切入环绕地球飞行的轨道。
舰队本打算趁机炮轰地球附近的穿越点,可敌人却在这个时候主动关闭穿越点,让所有的准备全都白费。
环绕地球一周之后,人类舰队的速度大幅度提升,没飞出去多远,穿越点重新打开。
舰队对此无可奈何,干脆不眼不见心不烦,一心追逐前方的敌军。
以双方目前的速度,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咬住敌军。
战舰之上,除少数关键岗位留人值班之外,其他人抓紧时间休息,养精蓄锐准备对敌。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敌军想尽办法,却怎么都拉不开距离,眼睁睁看着人类舰队逐步追近。
为防止被人类舰队,敌军不得不集体调转方向,屁股向前脑袋向后,以防御力最强的舰艏正对后方。
敌人宁可再和人类来一次正面对冲,也不想被人类舰队咬着屁股追。
不等舰队将敌军纳入射程,两艘裂天级率先开火,集中火力超射程打击,连续摧毁多艘敌舰。
敌人立刻发起反击,但取得的战果寥寥无几。
少则几十分钟,多则几个小时,舰队就能把这股敌舰彻底吃掉。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可就在这个时候,数道淡蓝色的流光直飞地球。光芒在地球附近消散,数十艘造型诡异的战舰出现在地球之外。
这些战舰的表面十分粗糙,而且所有战舰的外形都不一样,不像工业流水线打造的产品,倒像几个顽皮的娃娃,只凭想象塑造的大作。
伴随战舰一起出现的,还有许多体积不一的小天体,它们飘浮在外域战舰四周,却又因为环绕顺义区不足,被地球的引力捕捉,很快就坠入大气层,变成满天的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