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两个类似的例子,航天服内的气压相当于海平面的百分之四十,但航天员呼吸的不是普通空气,而是纯氧。
还有就是饱和潜水呼叫的氦氧混合气体,其中,氦气含量高达百分之九十八,氧气只占百分之二,但是因为压力特别高,百分之二的氧气已经足够潜水员呼吸。
所以,比例很重要,但气压同样很重要。
测定舱内气压,测定环境辐射,检测是否漏气,直到确定基点环境没有任何问题,徐飞才带头脱下月面服,解除生物装甲之后,顿时一身轻松。
他拍了拍手说:“都过来一下!”
众人聚拢而来,徐飞把东方白拉出来说:“这位是东方白,我的副手,大家认识一下,其他人都不用我介绍了吧?”
“不用了!”几个研究员笑着回应。
“房间我就不分配了,我讲讲下一步的安排。”徐飞换上一副严肃的表情,拿出一副手绘的战舰平面图,舰尾的破洞特别扎眼,“画的不好,大家多担待!”
他在舰尾点了一下:“我们目前在这里。”
说着又在战舰的左舷后侧点了一下:“这里是三号能源舱,我认为,我们必须尽快抵达这里,重新启动熄灭的反应炉!”
众人一听,顿时愕然。
473 基础科技
付晓光当场提出反对意见:“徐组,我承认你对这艘战舰非常了解,但你说过,它已经有二百万年的历史了,我不认为,经过这么久的时光摧残,它的反应炉还能点燃,而且点不燃不可怕,怕的是点燃了又控制不住,万一出了事故怎么办?”
“对啊对啊!”其他人纷纷出言赞同,就连东方白,都忍不住点了点头。
他不想怀疑谁,可这事儿听起来,确实太不靠谱。
徐飞并不着急,耐心地等大家安静下来,才微笑着说:“我理解你们的担忧,但我已经检查过了,战舰的情况比想象中好得多,只要反应炉完好无损,重新启动不是问题。”
大家都把不相信写在脸上,徐飞继续解释:“亚特人的冷聚变反应炉,不是托卡马克系统,它非常安全,有一系列安全机制重重限制,启动之后只有两种可能,一,成功启动;二,启动不成功,绝不会因为启动失败而失控。”
众人面面相觑,都觉得徐飞的话跟讲故事一样,实在太不严谨。
“徐组,能详细说说冷聚变反应炉的工作原理?”
“对啊对啊,能不能说说它有哪些安全措施?”
“它用什么燃料?是不是提前准备一些?”
“冷聚变和咱们的反应堆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回路结构?”
“它的输出方式是什么?电吗?”
“反应炉上有什么负载?如果启动成功,没负载会不会出问题?”
“徐组”
“徐组”
众人七嘴八舌,从浅入深一大堆技术问题,听得徐飞一个头两个大。
都说两个女人相当于一百只鸭子,这些搞研究的,执着起来比一百只鸭子更吵人。
从本质上说,这些研究人员个个约等于技术宅,一说到和技术有关的东西,最重要的一项要求就是用词严谨,而不是天马行空随口胡诌。
徐飞也想解释,可他是孤峰号的舰长,不是能源舱的维修员,属于那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典型,越解释越说不清楚,只能无视研究人员提出的各种问题。
“你们问的这些问题,我全都不知道!”徐飞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我只了解大致上的情况,不了解技术细节,再说了,如果我什么都知道,直接说出来不就完了,用得着把你们叫过来研究战舰吗?”
不软不硬地顶了一句,在场的技术人员都有点愣神,再缺情商,听了这话也知道不该继续追问,现场总算安静下来。
“不过”徐飞微笑着卖了个关子,“有一个问题我能回答!”
他看向提出问题的女研究员:“反应炉的输出方式不是电,而是光,或者说,光是亚特人的技术基础,相当于电对于人类!”
光?
研究员们又是一阵骚动,人类对电的应用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对光也有相当程度的涉,比如X光、激光、红外光等等。
可像用电一样用光
大家脑子里浮现一台机床,光柱一照,轮轴飞转,迅速将工件加工成需要的形状不不不,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应该是固定工件之后,一道光束落下,迅速将胚料雕琢成预定形状。
或是光驱动飞行器,启动引擎,屁股后头强光一闪,飞行器腾空而起这个好像差点。
亦或是光能计算机,数不清的光束在两层电路板间高频闪烁,犹如一片光束的丛林。可当镜头拉远,才发现那只是一片不到指甲大小的芯片。
研究人员脑洞大开,东方白也想起了恐人的传送光束。
当然了,恐人那个不止和光有关系,还涉及空间问题,不管哪一样,都远远超过人类目前的水平。
不知道孤峰号会不会带给人类一些惊喜。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一个个问题雨点一样抛出来。
徐飞赶紧叫停:“我对亚特人的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没你们想的那么深入,你们这些问题太深奥了,我全都答不上来。”
“怎么会?”众人异口同声。
随着接触的增多,徐飞的身份早就不是秘密,大家怎么会相信这种托词?
徐飞很无奈,指着付晓光勾勾手指:“你,对,就是你,站起来!”
付晓光照办,徐飞问:“你觉得,你对电是不是特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