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不是科技达不到瞬间摧毁恒星的高度,而是虚无远远超出人类想象的极限。
这不是只靠想就能弥补的差距,只有不断的发展壮大,但人类有能力站到同样的高度时,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当然了,所有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人类能一直存在,且能继续发展。
恒星的爆炸不是件小事,因为它还有另一个令所有已知文明毛骨悚然的名字——超新星!
逃离战场的亚特战舰,迅速将这个消息通报附近的殖民星,在最初的震惊过后,所有殖民当局不约而同地做出了放弃殖民星的决定。
多年心血一朝成空,很痛苦,很无奈,却又别无选择。
亚特人的文明水平远超人类,完全有能力精确测定超新星的爆发范围,但那是自然形成的、已经步入老龄化的恒星。
而这一颗正值壮年,没有任何同类型的观察数据可以参考,完全无法判断此次爆发的威力范围,只能给出一个尽可能大的死亡半径。
超新星爆发不是小行星撞地球,后者不过是行星级灾难,每一颗宜居行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而前者是真正的宇宙级灾难,凡是位于威力半径之内的宜居行星,都会遭到难以逆转的毁灭性打击。
只有千百万年的漫长的时间,才有可能抚平超新星爆发带来的伤害。
唯一的好消息,是殖民星的密度没那么高,距离绿宝石最近的殖民星是二十九点四光年之外的克里多维。
别以为二十多年很充足,那是整整一颗行星的撤离,从决定放弃行星的那一刻开始,所有资源都要集中使用,不能有一分一毫的浪费。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放弃家园,一些亚特人自愿留下,躲进了深深的海底,将希望寄托在海水之上。
二十九年零五个月后,伽马射线暴如期而至。
没有人能在这样的宇宙级灾难中存活,也没有任何仪器设备能在高强度的伽马射线中正常工作,只有一艘隐藏在卫星身后的无人飞船,能在行星跃出地平线的时候,将行星表面发生的变化忠实地记录下来。
但它没法向外发送信号,或者说,发出去的信号掺杂在伽马射线暴里,没有任何人敢闯进射线暴里接收信号。
直到很多年后,无人飞船拍下的一切才被外界发现——伽马射线暴笼罩克里多维的一瞬间,刚刚还隐没在黑暗中的半颗行星瞬间被强光照亮,随后大气层中出现了大范围的雷暴,半边行星完全被雷暴覆盖。
根本不用伽马射线发威,只是这场雷暴,就把这颗宜居行星摧残得不成样子,大地崩裂江湖干涸,所有能燃烧的东西都在燃烧,不管动物、植物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行星上已经没有人类,但留在这里的动物遭受了无法随的灭顶之灾,只是一瞬间,眼睛就被强光摧毁,接着雷暴降下,生命瞬间消散。
雷暴不是一瞬间,而是持续了整整三个多月,直到伽马射线暴结束,才随之消散。
行星每旋转一周,高强度伽马射线和雷暴就会将行星表面肆虐一遍,每时每刻,灾难对行星的伤害都会增加几分。
不仅陆地上的一切遭到毁灭性打击,海洋中的生物同样逃不过这一劫,超高强度的伽马射线穿透几公里的水层,绝大多数海洋生物相继死亡,海面上到处都是飘浮的死鱼。
只有极少数深海鱼类,勉强度过这场席卷全球的大灭绝,但浮游生物几近灭绝,海洋生态链完全断裂,深海生物同样面临着缺氧和食物匮乏的考验,多数大型生物最终难逃一劫。
三个多月之后,伽马射线暴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灾难的结束,冰川融化、河流改道、洋流中断、全球气温断崖式下降……由射线暴引起一的系列次生灾害还的蹂躏这颗可怜的行星,克里多维不可避免地进入冰川时代。
隐藏在海底深处的亚特人依然存活,他们有能力干预行星的气候变化,但新的气候体系必须由行星环境来决定,那不是人能决定的东西,只能通过各种手段间接干预。
然而这还不是结束。
一年零四个月之后,超强的粒子风暴再次席卷克里多维,引发又一轮全球灾难。
带电粒子将行星大气层搅得一塌糊涂,全球各地都能看到漫天的极光,就连赤道的白昼,都被极光妆点得五彩斑斓。
直到五个多月之后,满天的极光才开始消散,八个月后,粒子风暴彻底结束。
不过,伽马射线暴已经把克里多维摧残得不成样子,粒子风暴虽是雪上加霜,但克里多维已经没什么可以损失的了。
“那个克什么维,现在怎么样了?”林学栋好奇地问。
“应该还是冰川时代。”徐飞唏嘘不已,“那是一颗行星,亚特人技术再强,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把宇宙级灾难造成的后果扭转回来。”
地球历史上的冰川时代动辄几千万年,甚至持续两三亿年,二百万年虽长,可对行星的演化来说,真的太短、太短了。
404 漫漫归程
接到消息的时候,徐飞和他的战舰还在宽鼻人母星附近。
那里位于三百光年的禁区之外,爆发的恒星恰好挡在返回太阳系的路上,原本只直航就能回家,现在却要远远地绕一个大圈,路程增加一倍不止。
知道情况不对,舰队立即出发,可还是被超新星挡住归途,不得不再绕得再远一些。
东方白脑中仿佛出现了伽马射线暴以球状向外扩散,一支可怜的舰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远离危险区域,以至于归程越来越远的情景。
这简直就是亚人版的人在囧途!
亚人的战舰不是无限续航,绕行消耗了大量的燃料和时间,行程还不到三分之一,舰队的燃料已经接近极限——直航正好返回地球,继续绕行只会越走越远。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随便找一个星系,躲在恒星或某颗行星的身后,等伽马射线暴结束之后,再重新起航。
嗯,各种星体都是伽马射线暴的天敌,如果说射线暴本身是个球体,那么各种天体就是在球体上钻了一个又一个窟窿的驻虫。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也不难,但它却是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因为伽马射线暴以球形扩散,一旦这样做,舰队就会钻进球体内部,想回归地球,就必须以超光速穿过厚达三个多月的伽马射线层。
注意,这里指的不是时间,而是距离!
亚特战舰非常紧固,可也顶不住高强度伽马射线的长时间照射,唯一的办法,就是找个挡在超新星和太阳系之间的星系,通过星体留下的窟窿,脱离球体内部。
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
因为星体全都处于绝对运动之中,超新星和驻虫的位置关系时刻都在变化,驻洞也随着二者的变化而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