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第2274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好。”
一溜烟地工夫,徐露就泡好茶端过来。
南易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开始讲述孙岳峰的故事。
“孙岳峰,你们这里本地人,只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他读小学、中学时,成绩大抵还不错,但不会太突出。后来,与他差不多的学生,大多去了农村插队落户,经受着种种不同于城市生活的苦难,孙岳峰却躲过了这一关。
他跑去参军了,当上了光荣的人民子弟兵,红领章、红帽徽、绿军装,威风凛凛,英姿飒爽。
现在,不少有所成就的知青都说去农村吃苦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历练,他们今天的成就和下乡期间的苦难不无关系。
孙岳峰没去过农村,也许他失去了一种必要的对艰难生活的体验,好在他所在的部队是羊城。从北方一下子到了南国,各种新鲜的感触让他印象深刻,不是待在奉天老家可以比拟的。
虽说是七十年代,但那时的南国也与东北大不一样。
那个年代的羊城,依然有非常浓郁的商业气息,大概72、73年,那里已经有人在做电子表、收录机的生意,各种票据的就更别说了。
1977年,我和一个朋友去深甽,中途到过羊城,感受过它当时的商业气息,不得不说,那时候的羊城已经有不少人在做生意,万元户根本不稀奇,有几十万的也大有人在。”
“大哥,这是为什么?”
“原因有很多,一是羊城的地位特殊,一直都是咱们国家的对外贸易城市,每年都要开广交会进行跨国贸易;二来呢,有不少羊城人在香塂,很多人可以收到香塂的汇款和一些小东西,有比较方便的稀罕物来源渠道。”
“哦。”
“孙岳峰在羊城感受到了商业气息,当兵期间又接受了严格的训练,磨炼他的纪律性、思想、毅力和意志,他在部队受到的是一种有别于农村与工厂艰苦劳动的锻炼,是人格与品质的磨炼。
从部队复员回到奉天,孙岳峰的工作被安排在五金交电公司,他服从分配,老老实实干着分内工作。
那时改革的步伐才刚刚起来,当南国已经春回大地,鲜花怒放时,在奉天还仅能看见一点青绿的嫩色。
孙岳峰却透过家乡的那一点青绿色,看到南国花团锦簇的大好春光。他通过羊城的战友和朋友,得到了许多在东北看不到、听不见的消息。
他的一些老战友,已经下海去经商,有的转到了搞经济工作的部门,他们都做出了在过去难以想象的成绩,有了大把大把的钱,更重要的,他觉得奋斗的生活很有劲、很过瘾。
在这种种信息的冲击下,孙岳峰一直心如平静的心泛起了波澜,他是个有心人,通过报纸电台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南边做生意已经如火如荼,东北这边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尤其是已经有人把生意做遍了全南方,但北方却是无人踏足,若是他能抓住这个真空期,一定能干出名堂。
无人知晓的冷门,就是自己独具慧眼看到的良机。
此时不为,以待何日?
就这样,孙岳峰打定了主意,向领导提出了辞职,要求放弃公职,自己出去做生意。
你们这边我不太清楚,在京城,至少1984年以前,练摊做生意还是被人看不起的,谁家的姑娘也不会嫁给练摊的,哪怕可以轻松拿出数千块钱也不行,那时候普遍更喜欢有一份稳定工作的人。
当然这和最早出来练摊做生意的,几乎都是破落户,刑满释放人员、找不到工作的回城知青等等,没几个大家眼里的正面人物有关。
一个强奸犯靠近一个小姑娘,不管他的动机是什么,只要被其他人撞见,挨顿打都是轻的。一个你认为长得特别好看的男人和一个长得特别丑的男人分别摸了你一把,不用说,前者你会轻轻放下,后者你会踹死他。
出去做生意,这是自毁前程啊,孙岳峰的领导当然免不了教育和挽留……”
第0996章 站在风口上的男人
“同事们对孙岳峰的选择也是吃惊,不理解,纷纷都说孙岳峰这是怎么啦?好好的一份工作不想干,放弃公职,丢掉铁饭碗,以后生老病死怎么办,劳保也不想要啦?
领导先是劝说,劝说不听,就拖着不办。
领导们大约是出于好心,以为孙岳峰是一时鬼迷心窍,过些日子,等他清醒过来,还会感谢他们呢。
但孙岳峰却是很坚决,最终他还是离开了五金交电公司,把一个上好的铁饭碗丢掉,开始走自己的奋斗之路。
孙岳峰手里只有很少的一点钱,是他多年积攒下来的,就这点钱,连付租柜台的钱都不够,只好问别人借一些,东挪西借才算有了4000元的本钱。
人手不用愁,你们奉天单位多,待业青年也不少,孙岳峰从应聘人员中挑选出五个年轻人,看着都是能做事的人,就这么,他把第一班人马凑齐了。
有了几千块钱和五个帮手,孙岳峰便壮着胆子着手干起来。做生意得有地方,有门脸儿,区区几千块是不足以搭起一个店的招牌,他只好学人家去租柜台。
最初的两个柜台是从太原街的一家玻璃店租的,一开始做的是玻璃相关的小生意,在不太热闹的地段,生意做得也不是太热火。
一年下来,挣了小几千,看似不错,不过离发财还很远。
当时的孙岳峰只是看准了干个体是冷门,可以改变他四平八稳的生活,但还不能说已经摸着赚大钱的门路。
他需要等待时机,也就是赚大钱的风口到来。
当时,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机会很多,就看你有没有看准机会的眼光,有没有看准机会就下决心干的魄力,这一点是成为一个成功企业家最为关键的因素。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往往能够审时度势,把握时机,遇危而不惊,随时应变,运筹帷幄,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当时的孙岳峰已经具备了这些品质,我说的是看似。”
南易停住,又喝了一口茶,“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孙岳峰只是缺少一个最有利的时机,他沉着冷静,相信这种良机如同隐在平静河面下的急流一般,不会那么明显惹眼,需要自己想方设法地去捕捉,他像一只训练有素的猎犬,随时随地都在等待关键的一击一扑。
他等了好久,风口才姗姗来迟。
那是1987年年初,羊城、深甽那边的工厂生产了大量的收录机,生产过剩,销不出去,都堆积在仓库里,许多厂家为此资金大量积压,生产难以维系。
之所以会造成这个局面,一是因为粗制滥造,85、86年,收录机都很好销,只要有货就不愁卖,这就吸引了不少人投资建厂,当时的很多生意人胆识有,但是专业知识很差,也不懂得生产管理的知识,可以说就是闭眼瞎干,能做出好东西就怪了。
第二,1986年年底,有人打通了一条不错的走私通道,日本、南韩的收录机大把大把地往国内运,一个收录机大好几百,不便宜,很多人宁愿再加点买个进口的,这自然也会冲击收录机市场。
南边收录机积压,东北这边收录机却只有国营厂的几种式样很落后的品种,无人问津,年轻人会特地托人或自己跑到南边买收录机和磁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