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啊,这么大鸡翅,当然要抹上蜂蜜烟熏咯,好重哦,爸爸,你说这鸡翅有多重?”
“三十来斤有的吧,别叫它鸡翅,不礼貌。”
“鸵鸟又不会飞,那也只能算鸡咯,咁大的鸡翅,不知道好不好食。”
“还好啊,和牛肉比较像,不过肉质比牛肉更细腻点,你别弄了,放着送到斯嘉丽那里让雷诺弄啦,这肉不便宜,别浪费了。”
“爸爸,你不是讲女仔要会做饭的么,我现在就在学做饭啊。”南若玢义正言辞的说道。
“得啦,你就是个细路女,什么女仔哦。”
“一样啊,不管啦,我今日就要做烟熏鸡翅。”说着,南若玢继续扛着鸵鸟翅膀往空中花园走去。
南易摇摇头,去厨房把剩下的鸵鸟肉给收好。
一只非洲鸵鸟将近三百斤,一根脖子就够三个人啃上一顿,整只的,估计没有多少人会买,将来的销路还是得主要盯着饭店,女娲牧业的养殖量不宜过大。
南易把鸵鸟肉给收好,就研究起了“派拉蒙裁决”。
最赚钱的生意就是垄断生意,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所以,行业的领先者会尽最大的努力,去获取垄断地位。
但垄断妨碍竞争,长远来讲,对消费者非常不利,于是,华府总会通过一些手段来限制垄断,让市场保持活跃竞争。
对好莱坞电影产业来说,大公司追求垄断和华府反垄断之间的较量,在百年历史中已经上演了不知道多少个回合。
其中最关键的转折点就包括四十年代的“派拉蒙裁决”,它破除了好莱坞八大对整个电影行业的垂直垄断。
“派拉蒙裁决”涉及的被告,是当时在好莱坞,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八大电影公司,这八大又可分为五大和三小。
五大是派拉蒙、米高梅、华纳兄弟、20世纪福斯、雷电华,它们同时控制了制片、发行、放映这三个环节;三小是哥伦比亚、环球和联艺,只做制片和发行,它们并不拥有电影院。
这八家大片场从二十年代开始,试图对电影产业实施垄断,他们大肆收购羙国主要城市的豪华影院,虽然从数量上而言,被控制的影院只占羙国影院的一小部分。
但它们所控制的都是每个城市的优质首轮影院,是主要票仓的所在,从票房份额来说,八大已经取得了羙国市场的垄断地位。
小型制片商和独立非连锁影院都受到了排挤,导致小型制片商的影片很难打入被八大控制的首轮影院,而非连锁的影院也很难拿到八大的最热门影片。
八大垄断的策略包括打包发行、延长轮次之间的间隔时间、按照不同城市排他性把影片放在自己旗下的影院放映等等。
这种操作,华府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于是,司法部门就发起了一次诉讼,把八大电影公司和院线全送上了法庭。
尽管华府赢下了大部分的官司,八大也签下了各种协议和保证书,可谁会看着有钱不赚?
阳奉阴违,不落实到实际执行上,这肯定是题中应有之意。
到了二战时期,华府也没有闲工夫管好莱坞这一摊事情,八大就趁着这个机会,占据了全美两成左右的电影院。
虽然数量看似不多,但是这两成电影院里却有着高达九成的首轮影院,发行影片的数量也占到了七成五之多。
所以二战结束以后,腾出手来的华府,又重新来收拾八大。
根据舍曼反垄断法案,地方法庭认定,好莱坞八大虽然并未试图垄断电影的生产,但在发行环节,的确存在不少垄断行为,这一点必须要打破。
一开始,纽约地方法院提出一个和八大协商出一个“可以保证充足竞争的影片发行制度”,不过这个思路送到最高法院[高法]审批的时候被否了。
高法认为,纽约地法提出的这种制度根本没有可行性,更糟糕的是,为了监督八大是否在执行这种制度,不得不浪费人力物力,投入到旷日持久的对八大的日常操作跟踪中。
这么干太不划算了,还不如想个一劳永逸的好办法。
这个好办法就是把影院从八大的大片厂中永久的剥离出去,只要制片、发行和放映不在同一家,那之前八大的垄断做法自然不攻自破。
最终八大剥离影院的过程持续了三十几年,直到现在还没有彻底完成,倒是那些在发行操作中的非法手段,消失的非常快。
按照高法的要求,电影发行不再是多部影片一起打包,而是每部影片单独谈判,根据影片的质量,对所有影院一视同仁。
反过来,影院也不许对发行商区别对待。
不过南易看着手里关于当初高法提出的策略,这其实也是有漏洞的,难怪现在八大中的好几家又开始对影院虎视眈眈。
八大按照高法的要求,分拆成一家影片公司和一家院线,双方不得互相干涉对方的运作。
如果影片公司希望重新进入放映环节,或者院线想进入制片发行环节,都需要向高法陈情[陈述情况],只有被鉴定为不妨碍行业内竞争,高法才会批复。
这里就有点扯淡了,只要两家公司还属于同一批股东控制,虽然做起来没有以前方便,可互相照顾一下还是比较容易的。
不过尽管如此,这也造成了八大对电影发行渠道的控制减弱,所有影片得到了比以前更公平的竞争条件,独立片商的影片又更多的机会进入影院。
这也就造就了现在好莱坞的独立片商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不过这种情况等里根上台以后就有所变化,里根奉行的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托拉斯垄断的监管非常松,他推行小华府、不干涉、效率优先的政策,相当于把大萧条时期的罗斯福新政颠倒了过来。
《舍曼法案》在这个时期,也被重新加以理解,一些过去被认为是垄断的行为,现在却合法了。
这就预示着大兼并时期的来临,从进入八十年代开始,羙国的公司合并案件发生了不少,很多公司都在低调或高调的大肆扩张。
八大自然也嗅到了里面的机会,1980年的时候,里根还没有入主白宫,勒夫氏院线就向高法申请重新开展他们的电影发行业务,万万没想到,高法居然批准了。
虽然有一些附加条件,勒夫氏不能放映自家的影片,尽量不要和派拉蒙裁决发生冲突等等。
勒夫氏院线几十年前其实是米高梅的一家子公司,这么一来,勒夫氏又变相的回到米高梅的怀抱。
1981年,哥伦比亚购买华得理瑞德院线48%的股份,同样获得许可。
1983年,CBS、HBO和哥伦比亚影业联合创办三星影业[TriStar],因为他们的合并被认为可以增加电影业的内部竞争,也没有遭到阻止。
毕竟,三家公司都是制作和发行公司,并不涉及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