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第175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街边的服装店里,各种时髦的衣服都已经挂在墙上,空隙的位置还贴着很多港星的海报,甚至模特的人头位置也贴着港星的海报。
海丯这里经历过几段极度混乱的时期,当地人一般将这几个阶段分为十年走私、十年假币、十年制冰,顾名思义,每十年,海丯就要陷入一个怪圈。
而现在的海丯正处于十年走私时期,街边和店里可以看到不少新鲜玩意。
南易并没有在海丯市区多逛,摸到一个治安岗亭,从警察嘴里打听到去南陈村的路后,他就和左璨搭中巴去碣石镇,然后再走着去南陈村。
真的是走,靠两条腿走。
对这里的情况还不是太了解,南易也不敢找街面上载客的摩的。
鬼知道,会不会把自己拉到哪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儿,先是一顿胖揍,再把值钱的东西都给摸了,人扔到臭水沟里去。
不过海丯这个地方,走得还真快,摩的这玩意现在就出现了。
从镇上到南陈村,南易两人走了将近十来公里。
南陈村,位于碣石湾畔东南部,听陈维宗说几百年来没遭受大型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故成为海丯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古村寨。
南陈村是陈姓集居地,是典型的围龙屋结构。
村墙周长约700米,高10米,基础部分由石板条垒砌,足有3米高,上部分用三合土夯就,墙宽4米,墙体3米以上分内外墙,内外墙之间有2米宽的“马路”,外墙遍设碟口和炮眼。
分设东西南北四门,距城门四十米处两旁各设墙头堡。
自生自长的平抛,诗意盎然地倒悬城墙上,不但让斑驳沧桑的墙体呈现绿色的生机,而且还起了保护作用,这正是几百年城墙不老的秘诀。
东门城墙上方,嵌着一方石匾,上书“南陈”的两个漆金大字,系陈氏先祖手迹。
南陈村地形奇特,实为罕见:群山环抱、小河蜿蜒,方圆十里之平坦谷地,中间突起一座形如雄狮之小山岗,南陈村落即置小山岗之上。
城内民居依山势高低逐级而建,秩序井然。
城前有湖波如鉴,湖外小山形如覆釜,肃然列案;周遭峰峦拱护,端正雍容,有如王谢子弟依仪而列。
城外树木森森,奇花异草不下几百种;莺啼雀噪,好不热闹,正是鸟语花香,四季宜春,置身南陈村中,如入桃源仙境。
南易站在南陈村的东门,打量着牌坊上面的石匾,还有分立两侧的对联。
“你们找谁?”
牌坊的后面,一个后生仔走了出来,警惕的打量着南易二人。
“你好,我们找陈宗庆,我是文昌围过来的,陈维宗在那里当兵,我和他是好朋友,他知道我要来海丯,就让我过来看看他爸爸。”
“你叫南易?”
听到这个后生仔知道自己的名字,南易对陈宗庆的评价进一步提高,看来,陈宗庆在南陈村真的很有地位。
“是的,我叫南易。”
“那你告诉我,你在哪里上班,今年几岁?”
“我还没上班,在京大读书,今年18岁,还有,我知道陈维宗那孙子左屁股上有一颗胎痣。”
这么谨慎,南陈村看来不简单啊。
“哈,维宗哥交代了,如果你说他的胎痣,就让我揍你一顿。”后生仔大笑一声说道。
“这孙子,行吧,你来,只要不打头。”
南易往地上一蹲,双手抱住头,明知道人家就是开个玩笑,南易也乐于凑个兴。
第0113章 了不得的南陈村
“哈哈哈,你就是南易吧,维宗给我的信里可是经常提起你。”随着笑声,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过来。
面容瘦削,头发打理的一丝不苟,双眼有神,上身穿着一件民国风格的马褂,下身穿着一件宽松的裤子,脚上蹬着一双布鞋。
从他的身上,南易看不出一点农民的味道,倒是有浓烈的上位者气息。
“陈叔叔,你好,我就是南易。”
“维宗已经给我打电话了,说你这两天会来,我就让人在这里等着你。走,别在这蹲着,上我家饮茶。”
陈宗庆走到南易面前,把南易搀扶起来,然后问道:“这位是?”
“左璨,一个退伍兵,算是保护我的。”
“哦,是你的保镖啊,那就一起上我家饮茶。”
陈宗庆带着南易两人往村子的中央走去,村子的格局是四平八稳,拟八卦,沿着墙有一圈房子,而中间呈现回字形,一圈套一圈,村子的最中央就是陈氏的祠堂。
祠堂的外面一圈,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有两大两小的四个房子,南面是祠堂的入口,房里并没有人住。
东西北三面的房子,南易都看到了炊烟。
看这个格局,南易基本可以推测出来,南陈村有三房,陈宗庆家在东,估计是大房,北边是二房,西边是三房,三个房分别住着三个房头。
三个房头住在一起,看来南陈村的凝聚力很强,三房之间没什么大矛盾。
“南易,这是我老婆蔡淑芬,白輋[shē]村的。”陈宗庆带着南易踏进院里,指着院子里在忙碌的一个妇女说道。
“阿姨你好,我是南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