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每天需要至少测5~6次血糖,注射2~3针胰岛素。
每次打针都要偷偷摸摸,避开旁人,要么躲在厕所里,要么找一个没人的地方。
如果被人看见,就要承受异样的目光,有些人甚至会失去工作。
他们的口袋里永远装着糖块或者小饼干。
每顿饭的肉蛋和碳水化合物精确到克,遇上食物难消化,碳水化合物没算对,忘记加餐,运动量过大,血糖曲线总会上蹿下跳。
测血糖的针会在他们手指上留下细密的针眼,长期注射胰岛素的部位皮肤也会变得干瘪,许多人肚子上遍布着红斑和淤青。
他们中有的人在手臂上贴着驱蚊贴大小的传感器,传感器的探头进入皮肤5毫米,以便实时监测血糖。
从确诊开始,他们的生活便被那条细细的血糖曲线牢牢牵住。
他们必须拼尽全力,将血糖控制在安全区。
只有如此,他们的生活才会继续。否则,他们会遭受低血糖的折磨,并面临并发症的威胁。
对他们来说,自己的身体就好像一辆自动挡的车,突然变成了手动挡,油箱还经常漏油。
眼下,有了一个新的机会,起码能让自己摆脱注射胰岛素,变得能像正常病人一样吃药,每个人都不愿意放过。
他们都想要马上参与临床试验,试一试这新出的口服胰岛素,看看到底能不能替代每天的胰岛素针,同时也为新药上市提供更多的数据。
许多人直接从外地跑来昆市第一人民医院,挂个内分泌科的门诊,询问能否报名试药。
在这种情况下,二期试验的报名人数瞬间暴涨,很快就满员了。
由于I型糖尿病患者数量比较少,在全部糖尿病人中只占5%,所以之前试药的志愿者里数量不够,只能找一些比较严重的II型糖尿病人来补充。
现在人数够了,试验进展顿时变得飞速。
所有参与试药的患者,治疗结果都跟注射胰岛素没有任何差别,甚至效果还要更好。
只要跟往常一样,在餐前服下合适剂量的药片就行,再也不需要打针。
每天只要按时餐前服用,就能维持一整天的血糖稳定。
数百人的病例足以证明,这款口服用药,能够彻底取代注射胰岛素,将患者从每天打针的痛苦和不便中解救出来。
就这样,临床二期试验很快就进入了尾声。
……
与此同时,向高飞集合全部门之力,在半个月之内,就把糖尿病管理功能肝出来了。
虽然是第一期的内测版,只有一些比较基础的功能,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
但还是跟临床三期试验一起推出,并在后台针对性地进行了推送。
这一天,只要注册过龙图,上传过自己病例的糖尿病人,手机上都收到了一条推送消息。
“龙图app正式推出糖尿病情管理功能,此功能为内测版,暂时只向糖尿病人开放,请更根据指示进行更新。”
“同时,三清集团所研发的口服胰岛素新药,目前已经进入临床三期试验,请感兴趣的患者在后台报名申请,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看到这条消息,所有糖尿病人都震惊了。
第五百零六章 驯龙高手
早上七点,赵娟被一阵闹钟惊醒,她第一时间就摸出床边的血糖仪。
轻轻一碰,针头在她手指上留下一个隐秘的针眼。
下一秒,血糖仪的显示屏上一阵闪烁,出现一张血糖波动图。
横轴是时间,纵轴是血糖值。
血糖曲线稳定地漂浮在安全范围内,形成一条完美的曲线。
赵娟知道,这条曲线对她来说至关重要。
曲线贴地飞行会让她心慌颤抖甚至昏迷,一旦向下探头超出阈值,曲线由黑变红,就是接近生命禁区的警告。
而持续向上冲去,如同过山车式的曲线则是最糟糕的,不但需要借助胰岛素将它拽回来,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导致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只有拼尽全力,将血糖曲线控制在安全区,她的生活才能继续。
否则,她不但会遭受低血糖的折磨,面临并发症的威胁。
还会再次失去工作。
是的,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因为糖尿病患者这个身份而失去工作了。
从15岁发病到现在,已经整整十二年,赵娟早已习惯了每天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却依然不习惯“糖尿病”这个名称。
除却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她还深陷于隐瞒自己病情的艰难之中。
“隐糖”,是她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也是她目前的生存困境。
18岁高考那年,她就经历了一次社会的毒打,对糖尿病患者所遭受的歧视有了深刻的认知,从此走上了隐糖之路。
当年她考上本省的一所医学院,但根据招生规定,糖尿病属于严重的内分泌疾病,学校可以不予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