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765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现在外界的科学家都很不看好他的组织,开始质疑他能不能继续募集资金,把这一环保事业进行下去。
毕竟,打捞塑料垃圾又不赚钱,是一门亏本买卖,光靠慈善募捐,恐怕很难完成。
想到这里,莱斯特不禁皱了皱眉。
虽然他已经在竭尽全力,开源节流,使出了所有的手段,可资金缺口还是那么大。
打捞上来的垃圾一旦带上岸,塑料就会被回收。
“海洋清理”已经和一些消费品牌达成了合作,将一些回收的塑料,制作成价值200美元的太阳镜等物品,出售获利,并将收益用在清理工作上。
但这些收益对于高昂的研发和运行成本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莱斯特眼下除了工作,还有一个苦恼的活计,就是四处募捐,为组织筹集资金。
突然,他兜里的电话响了。
莱斯特看了一眼,是助理珍妮,于是接通了电话。
“莱斯特,特大喜讯,有人要给你投资!”
珍妮兴奋的叫喊声在他耳边炸响。
莱斯特顿时一喜:“太好了,是哪家环保基金,他要投多少?一百万还是两百万?”
“是巴斯夫!他们要投资五千万!”珍妮激动得尖叫了起来。
“什么?”莱斯特手一抖,手机掉在了甲板上。
“你快给我回来签合同!对了,除了巴斯夫,陶氏化学也来了!”
莱斯特顿时目瞪口呆,看着甲板上的手机,整个人如坠梦中。
第四百零五章 塑战塑决,三清山之行
浙省,舟市。
大海一望无际,白云朵朵垂在天边,几艘海船扬笛驶过。
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几座小岛点缀其间,宛如明镜上的一颗颗珍珠。
这里是毗邻舟市群岛的嵊泗海域,自古渔业发达,现在更是游客聚集之地。
杨大川站在船头,迎风破浪而来,古铜色的皮肤被阳光照得熠熠生辉。
此刻,他正带着自己的两条渔船,满载而归。
只不过,这两条船上装的并不是海鲜,而是海洋垃圾。
两条船都经过他的专门设计,以应对这里礁多岛多的环境,船身不大不小,既能够轻易地停进港湾,又能抵抗住风浪。
他年纪已经不小,五十多岁了,自小在这片海域长大,对大海爱得深沉。
由于位处入海口附近,这么多年来,海里的垃圾越来越多,废弃物板结成块,港湾里垃圾成片。
垃圾难以分解,随着海潮堆积,养殖户用做浮标的泡沫塑料,时间长了会分化成小块,浮在海上,小鱼吃掉后会死。
人们对待大海越来越像垃圾桶,不要的东西都往海里扔。
震惊于越发恶劣的海洋环境,小有身家的杨大川毅然投身于海洋公益事业。
3年前,他开始自费造船捞垃圾,花了8个月时间,53万元,终于打造出第一艘垃圾清理船“沧海1号”,开启了打捞海洋垃圾的新行动。
去年,他花了80多万打造的第二艘海洋垃圾打捞船“沧海2号”也下水投用了。
如今,这两条船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每天都会游弋在嵊泗黄龙,嵊山,枸杞,花鸟等海域打捞海洋垃圾。
目前,他雇佣了8名工人,加上燃油,伙食,保养等,每年投入200万,3年来已经投入了五六百万,全身心都扑在海洋公益事业上,想要在家乡打造一片海上净土。
两艘船很快靠岸,杨大川噔的一声跳上岸来,多年体力活,使得他身手依然矫健。
岸边站着几人,衣着整齐,表情严肃,看到他顿时绽放笑容。
“杨老板,你好,终于等到你了。我是海洋渔业局的,特意来给你送锦旗。”一个寸头中年男人走上前来,热情地打起了招呼。
杨大川憨厚一笑,紧紧握住对方的手:“这多不好意思,太感谢了。”
中年男人一挥手,身后走出两人,展开一面锦旗。
红色锦旗迎风飘展,露出“海上清道夫”五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杨大川小心翼翼地接过锦旗,感激不尽道:“这是我应该做的,保护海洋,人人有责。”
“看到大海干净,我心里也畅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的付出都是为子孙后代谋福。”
双方聚在岸边,一起合影留念。
面对摄像头,杨大川露出一口白牙,笑得合不拢嘴。
没多久,渔业局的人就离开了。
这时候,船员们才笑嘻嘻地凑过来围观这面锦旗,发出啧啧赞叹声。
杨大川恋恋不舍地将锦旗收起来,准备将这面原版挂在办公室。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