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144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同时,他们也深深为有三清这样的企业,为有卫康这样的同胞,而骄傲无比。
很快,三清也就势发布了正式开始申请AD特效药的海外临床和上市。
辉瑞第一时间联系了卫康。
安德烈激动无比地问道:“亲爱的卫,我们上次抗癌药的合作非常顺利和谐,这一次,请务必选择我们,我们一定会迅速将这款新药推进到全世界,拯救每个患者。”
卫康呵呵一笑,语气十分平静地说:“是的,上次的合作我很满意,感谢辉瑞对三清的支持和帮助。不过呢,这次AD新药,我们可能无法再次合作了。”
安德烈大吃一惊,急切地询问道:“怎么了?你要跟其他国际药企合作吗?是拜尔?罗氏?还是诺华?或者强生?你放心,其他人开出来的条件,我们一定比他们高。”
卫康微微一笑道:“不是,这一次,三清决定自己向FDA和其他国家申请临床实验和上市。同时也会成立海外子公司,进行这款特效药的推广和销售。”
“原因的话,想必你也明白,如今这款药物已经成为战略物资,必须彻底掌控在三清手中,希望你能理解。”
“不过,你放心,下一款药,你们机会很大,毕竟华夏有一句谚语,做生不如做熟。”
他安抚着电话那头的安德烈:“我们都是老熟人,你也是我的好朋友,跟你的合作非常愉快,下一款药,我肯定优先选择你们。”
挂断电话后,安德烈无比沮丧地转过头去,看着身后的董事会成员们,绝望地摇了摇头。
全场顿时陷入一片死一般的沉默中。
第九十七章 三清海外分公司成立
卫康这边却心情奇佳,这次AD特效药全球独一家,又营造出如此浩荡声势,他脑子坏了,才会把药物授权出去。
成年人了,当然是把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好。
之前的抗癌药,三清当时还很弱小,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还欠了一屁股债,就等米下锅,那时候当然要尽快套现,获取第一桶金,早日获得投资回报才行。
如今自然是不急,三清已经是一家大型药企了,有钱有人,还有各种资源,当然要自己上手,挟堂皇大势,全力推进海外市场了。
一般来说进入各国市场,都需要向当地药监部门申请,不同的地区采用的标准及法规都不一样。进入鹰国市场需要通过FDA,进入华夏市场需要通过CFDA,进入欧罗巴市场需要CE认证,进入毛熊市场也需要医疗注册。
而FDA的权威性就体现了出来,一款药物通过FDA审批上市,就差不多可以打开大部分海外国家的大门,其他国家虽然也有自己的药物审核标准,但是基本上都会参考FDA的临床数据和标准。
对于国内药企进军海外医药市场,尤其是鹰国市场,大概有几种相应策略。
第一种就是授权进行共同开发,俗称的License Out。
拥有高价值研发产品的企业,为了加速产品在海外的研发获批,往往会选择和当地的药企联合开发推进,此合作模式因里程碑付费可获得直接收益,是国内大部分药企选择的模式。
因为新药研发往往九死一生,投资巨大,很多药企都撑不到后面,所以一有成果就要尽快收回成本,而授权开发无疑是最优选择。
三清之前的抗癌药就是选择如此模式。
而国内其他药企,也有这方面的众多经典案例。
比如13年百济神州与默克雪兰诺签订的共同开发第二代BRAF抑制剂BGB-283的全球合作协议,在关键时刻给百济神州带来了一笔不菲的资金,亦是在关键时刻拯救了百济神州。
第二种则是设立海外公司自主研发。
部分药企综合实力较强,往往选择自己向FDA进行申报,如果药物获批则权益归自己所有,目前国内一些大型药企显然已经尝到了甜头,已经在这方面不断努力,成果颇丰。
就如国内头部药企恒瑞医药在鹰国设立子公司Hengrui Therapeutics,从事项目引进及药物发现活动。该公司的在研药物最初包括从恒瑞分离出来的三个肿瘤候选药物吡咯替尼、SHR-A1201、SHR1210(PD1单抗药)。
16年该公司获得恒瑞医药与一家未披露的蓝筹投资机构的1亿美元投资。17年以来,恒瑞医药4个在鹰国获批临床的创新药中,有三个由子公司Hengrui Therapeutics申报。
第三种,也就是最后一种,就是在国内本土资助申报。
这类企业往往指的是仿制药企业,申报品种为仿制药。仿制药申报相对创新药要简单,企业往往不会选择成立海外子公司,仿制药亦不存在授权,因而大部分企业选择在国内向FDA进行申报,或者选择合适的鹰国服务机构协助申报。
这是因为海外药企的原版药价格都非常昂贵,所以FDA会向一些其他国家价廉物美的仿制药开放临床申请,批准上市,以减轻患者负担。
就如大名鼎鼎的天竺国仿制药,就在鹰国很受欢迎,已经占据当地42%的仿制药市场份额。
这其中也有不少国内药企的身影,例如东阳光药业去年就向FDA申报了一款降糖药利格列叮的ANDA(即鹰国仿制药申请)新药申请,并获得批准。
制定好海外进军策略,获得FDA和其他国家药监机构批准之后。
新药的后续商业开发也非常重要,主要分为推广和销售两大部分。
当药物获得FDA批准后,那些已经授权转让,有在海外合作伙伴的产品会通过合作伙伴进行分销市场开发,而对于大部分获批前未合作的药企来说,他们选择自己进行经销商及终端药店开发。
后续开发分为两个方面,就如一个人的左右两条腿,缺一不可,需要两方面同时发力,才能最大可能地开发药物的商业销售。
一个方面是整体品牌推广。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药物获批后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都需要KOL公众人物的大力支持。
在国内,药企会邀请医生主持或参加上市会,为未来的产品打下基础。
同样在鹰国,药物获批前后,对药物的整体市场推广是企业必要的工作内容。
除了能教育市场让更多医生及患者知道产品的获批信息,社交媒体广泛的信息曝光也为后期寻找经销商合作伙伴打下铺垫,增加谈判的筹码。
在推广侧重点上,创新药则强调药物的优势及价值,仿制药则重点强调药物的性价比,价格战对于华夏这个后起之秀有着天然的优势。
另一方面则是寻找合作伙伴,包括经销商,药店以及医院。
国内药企除了已经获批的头部企业,大多数药企在这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还需要不断的积累。
企业可以自己寻找伙伴,也可以选择与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合作优势互补,争取时间尽快与当地经销商建立合作并让产品尽快实现销售业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