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召唤师

第543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今日良天的那个龟甲五行颠倒阵倒给了夏平安不少启发。
夏平安思考片刻,就直接在密室之中拿出一堆金币,开始炼制起阵盘来。
漆黑的密室里,高温的火焰出现……
半个小时后,金币在火焰之中消融,逐渐变成了一个八边形的阵胚的模样。
随后,夏平安继续炼制,三只金龟,四把小剑和象征金木水火土的五行阵器一件件被炼制了出来。虽然夏平安手上只有金币,但阵法可以五行转换,只要有一样东西就能炼制,五行齐备,以金生水,以水生木,以木生火,以火生土,以土生金,五行不缺。
金属的阵盘,更坚固易存,可塑性更强,也可以承受更多的阵纹,所以被广泛采用,在特殊情况下,要是不挑剔的话,其实木头,冰块,泥土,都可以用来制作阵盘。
把这些阵器加入到阵胚的阵位之中,阵基就出来了。
随着一道道的阵法法诀打上去,那烈焰之中的阵基,逐渐变幻着形状,不时有一道道奇异的阵纹融入其中,阵眼,阵门逐渐凝聚……
终于,两天后,夏平安一收法诀,一个光芒内敛的八卦形的阵盘稳稳的从空中落在了他的手上,阵盘上,可以看到几只金龟三足鼎立,各自昂首向天,阵盘的乾位,坤位,离位,坎位,各有一把小小的金剑。
“成了……”夏平安咧嘴一笑,长长吐出一口气,因为有之前炼制阵盘的积累经验,这个阵盘炼制的过程异常顺利,既是练手,也算是一个突破,这个阵盘,比良天的那个要稍微强一些,是龟甲五行颠倒八卦剑阵,防御力更强,攻击性也更强。
密室外有两仪迷踪冰火剑阵,密室内还有这么一个阵盘,够了。
夏平安丢出阵盘,一个法诀打出,那阵盘一下子就消融在虚空之中,密室的四周,也多了一层淡淡的白雾,此刻密室之中看似没有变化,却已经在阵法的保护之下。
连续两日炼制阵盘,夏平安的精神依然亢奋,整个人龙精虎猛,没有半丝疲累,想到接下来要融合重要的界珠,夏平安还是在密室之中喝了一点水,吃了一点东西,然后让自己闭目休养了两个小时,等到精力重新恢复到巅峰状态,他才睁开眼,从空间仓库内拿出了一个盒子。
这盒子就是他在掌事堂得到的,盒子分两层,盒子的上层,装着两颗界珠,圣师界珠温润如玉,内在闪动着彩虹一样的光芒,在那圈彩虹一样的光芒之中,一尊拱手站立的孔子像若隐若现。
铸器师界珠是深沉肃穆的黑色,界珠的中间有火焰喷薄,就在那火焰之中,有一把长剑的虚影,还有欧冶子三个小篆文字。融合铸器师的界珠之后,就可以铸造长剑法器,不过若是还想要铸造其他的法器,则需要融合不同的器魂界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器魂界珠的融合难度更高。
在这个盒子的第二层,是一块神念水晶,神念水晶上是欧冶子三个字,这是铸器师的神念水晶。
圣师界珠没有神念水晶,融合圣师界珠之后,能否获得传道位,貌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完全看各人的能力天赋与感悟。
夏平安的目光在两颗界珠之中转悠一圈之后,为了稳妥期间,他召唤出玄武守在密室之中,然后就拿起铸器师界珠和那颗铸器师界珠的神念水晶,开始滴血融合。
欧冶子与干将莫邪是同时代的人物,都是铸剑大师,三人曾经赴楚国,为楚王铸造了龙渊、泰阿、工布三剑,而这颗铸器师界珠之所以是欧冶子而不是干将莫邪,夏平安猜测,估计是因为欧冶子在铸剑师中继往开来的最重要的一个人物,欧冶子不仅铸造了纯钧、胜邪、鱼肠、巨阙等青铜名剑,更是铸造了华夏历史中的第一把铁剑——龙渊,完成了划时代的壮举,将铜器时代引向了铁器时代。
而欧冶子铸造的湛卢宝剑,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神剑,成了预示国家兴亡的象征,其铸造的鱼肠等剑,也在历史中大大有名,与诸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联系在一起。
夏平安没有见过湛卢剑,不过从史书上的只言片语判断,湛卢剑一铸造出来就被越国视为国宝,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说湛卢剑乃聚“五金之英”而成,这湛卢剑,可削铁如泥,有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把超强合金剑,比铁剑龙渊更进一步。
那神念水晶中提供的信息,介绍了欧冶子的生平,还特别着重的介绍了欧冶子的冶金与铸造技术是学于他的母舅……
片刻之后,夏平安就被一个光茧给包围了起来。
一个小时后,光茧破碎,夏平安睁开眼睛,双瞳之中,有两道清晰的淡金色的剑影在火焰之中慢慢消散。
这颗界珠让夏平安新增神力128点,夏平安正式成为铸器师,秘密坛城之中多了一座铸器堂,在铸器堂中坐镇的,正是欧冶子。
平息了片刻之后,夏平安就拿起了那颗仰慕已久的圣师界珠。
在融合之前,夏平安把孔子的生平,著作,全部在脑袋里想了一遍,发现没有什么遗漏之后,才开始滴血融合。
迷迷糊糊之间,夏平安睁开双眼,一下子就被眼睛的景象吓了一跳。
在他面前,是一片空阔巨大的大殿,大殿上挂着一块巨大的匾,上书“圣师堂”三个大字,大殿的空地上,密密麻麻都是跪坐的人群,足足有三四千,那些人,身上全部穿着儒生的衣服,全都恭敬的看着自己,一副正在虚心学习的模样。
他自己则坐在一个高台上,高台后面有二十道像擎天巨柱一样高高竖立起来的花岗岩岩柱,那一道道的岩柱,就矗立在他身后,那一道道的岩柱上,还雕刻着金光灿灿的斗大的文字。
二十根巨柱上,刚好刻着《论语》中的二十篇文章。
在夏平安身后那最高的一根石柱上,就是《论语》的第一篇文章《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请先生为我等传道!”大殿之中的三四千人齐声大呼,声音轰隆隆的,对着夏平安以古代师道之礼拜下。
夏平安游目四顾,终于发现,这圣师堂大殿,不在别的地方,而就在他的秘密坛城之中,是秘密坛城中新出现的建筑……
第四百四十一章 为圣人正名
看着这圣师堂中那人头攒动的广场,看着那一张张虔诚恭敬却又如饥似渴的面孔,恍惚间,夏平安仿佛看到当初孔子讲学时的景象。
圣师堂中寂静无声,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在夏平安的身上,等着他来传道。
夏平安的目光再次看向那根最显眼的巨柱上的第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华夏第一书开头的第一句话,也是传承着整个华夏数千年文明与精神的第一句话,可惜的是,后世之人,包括那诸多的教科书中,对这话的理解,着实肤浅可笑,谬以千里,已经让那许许多多的学子和炎黄子孙,忘了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忘了什么是真正的儒家精神,也让许多人误会曲解了孔子,将孔子的话和思想,将圣人之学,贬斥为糟粕。
自己今日,就要在圣师堂中为圣人正名,为华夏文明正名,让所有人明白,什么,才是《论语》真精神。
夏平安深深吸了一口气,终于开口了。
他在高台之上一开口,那声音清晰洪亮,在整个圣师堂中弘扬开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句何解?尔等要明白此句真意,先从学字解起,此学是儒者之学,何谓儒者,立志成为圣人的君子是为儒者,君子若无此志,不为儒者也,《论语》就是儒者通过学习让自己成为圣人的大道经典。
圣人无学,唯君子可学,学什么,学习圣人之道,此学又有四解,首先是‘闻道’,不闻无以学,其次是‘见道’,不见亦无以学,第三才是学道,第四为效法对照,学字四意,由浅入深,这就是君子学习成为圣人之道的四个过程,因此此学字之意为,儒者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学习圣人之道,在现实社会中不断‘校对’圣人之道,而后习之!”
“何谓习,习字(繁体)上羽下日,日属阳,雏鸟乘天地之气游六合为之习,不‘学’圣人之道,无以得乘天地之正气。‘学’,得圣道之体;习得圣道之用。不‘学’无以成其‘习’,不‘习’无以成其‘学’,全体而大用,这才算是‘学’而‘习’之。所谓之者,成圣人之道也。”
“‘学’而‘习’之,必与其时,所以有‘学而时习之’。‘时’者,天时,非依其时,乃与其时、时其时也。依其时者,小人也;与其时者,君子也;时其时者,君子行成圣人之道也。”
“因此,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论语》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君子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在现实中不断以圣人之道参照己身,不断地校对精进,与天其时而天与其时,得乘天地之正气而游六合,行成圣人之道,如此,不亦说乎,不亦说者,此为君子之乐,何为儒家之学,只要立志从学,凡夫俗子也可成为圣人,此既为儒家之学,华夏传承千年之精神,人者,天地之心也,顶天立地,只要立志,学习,人人皆有圣人之姿……”(注1)
夏平安刚刚解释完论语的第一句,他的整个秘密坛城就震动起来,整个秘密坛城的上空,万道金光绽放,直接就照在了夏平安的身上,那金光之中,万圣现身,天雨宝华,地涌金莲,整个秘密坛城都在轰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