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4270章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说到这里,十六阿哥想起自己的来意,不止是来探望曹颙,还是来转告消息的,便道:“我刚从宫里出来,弘历上午有信到御前,说是已经登船北上,中秋前就能抵京……”
曹颙虽想着儿子多半中秋前回来,可现下听了准信,还是觉得松了一口气。
不过,又想到左成,他忍不住问道:“十六爷可有湖广的消息?”
十六阿哥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道:“这回,孚若怕是不能如愿了……尹继善委署湖南按察使,延缓回京……”
曹颙听了,不由愣住:“尹继善升职了?我这个户部尚书怎么不知晓。”
十六阿哥摇着扇子道:“皇上半个时辰前才下的旨,你不知晓才对,知晓了才是见鬼!湖广苗汉杂居,尹继善又刚端了布政使衙门与按察使衙门,一个人势单力薄,皇上就命元柏留下,给尹继善做助力,另一个司官回京交代差事。”
曹颙不解道:“元柏才十七,一个七品笔帖式,哪里能担当如此重任?李匡山有资历、又不乏才能,为何不是他留湖广?”
十六阿哥不忿地撇了曹颙一眼,道:“你真想不明白,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月票第七,离第八几票,离第九十几票。那啥那啥,大家是明白呢,还是明白呢,还是明白呢。
第一千三百七十章手段
曹颙是真的不明白。
即便是因他在盛京辛苦两月,想要推恩,也当是天佑,而不是左成身上。
毕竟天佑是曹家嫡长子,且又娶宗室郡主,婚期将至,加恩将爵位升上一升也是寻常。
十六阿哥道:“你就没听过‘桐城派’?”
曹颙听了,不由皱眉。
在后世确实有个“桐城派”,是传世的散文流派,始祖是曾为江南解元的大儒方苞。
现下,这个流派还没形成。
怎么就有了“桐城派”的说法?
桐城是安徽县城,文风鼎盛,近几十年是出过不少大儒,可下场哪里好了?一个《南山集》案,如疾风骤雨似的,将桐城的人才吹的零落大半。
解元出身的方苞,当年被成为“江南第一”的大才子,被南山集案牵连,虽逃了死罪,可至今依然未起赴,以白身在大内修了十几年的书;榜眼出身的戴名世,被雍正斥为“名教罪人”。
张英与张廷玉父子虽也出身桐城,可他们的身份,早已脱离了“士”,成了官宦人家。
十六阿哥摇头道:“那个李匡山千好百好,只出身桐城一条,就是不好了。”
曹颙这回明白“桐城派”的意思了,就跟“年党”、“索党”差不多,不过不是家族形态,而是地域形态的“结党”。
可雍正这个皇帝,颇为情绪化,向来是待谁好,好的要死;恨哪个,恨的彻骨。
如今雍正与张廷玉,正是君臣相合的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