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4108章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曹颙夫妇早已同两位嬷嬷商议过,曹府负责两位承继嗣子、养老送终之事,二位则作为天慧的随嫁嬷嬷,为天慧的助力。
早在两位嬷嬷到曹府供奉没几年,淳王府就将他们两家转到初瑜名下,如今他们的兄弟子侄都在初瑜的陪嫁庄子上当差。
不管天慧如此机敏,有些事不是她好抛头露面的。有两位从宫里出来的嬷嬷在旁,怎么也吃不了亏去。
两位嬷嬷如今是初瑜名下包衣,又得主子的看重恩典,自然是满口应下。
在曹家十数年,她们两个也是看着天慧长大的,自是晓得曹颙夫妇待这个女儿的疼爱看重,更甚于两个儿子,也乐意跟着天慧身边效力。
曹颙夫妇未雨绸缪,为女儿早早选下随嫁人选,也是有缘由的。寻常权贵家的姑娘,出嫁时除了陪房下人、陪嫁丫鬃,多还有乳母嬷嬷或者保姆嬷嬷随嫁。为的就是在自家姑娘受委屈时,可以出面分说一二。
天慧虽是被曹颙夫妇娇养,可身边并没有常伴的乳母与保姆。
她小时候的乳母停奶后,便被初瑜打发出去了;身边自幼的保姆因那个时候天慧不会说话,有所怠慢,被撵了出去。
自那以后,天慧身边便没有常驻保姆嬷嬷,只有几个嬷嬷轮班当值几今年长的大丫。
现下婆婆与小叔子、小儿子都不在府,正是家务最少的时候,交给女儿打理,初瑜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只是有一件事,她想了起来,便对丈大提及。
原来,初瑜说的是雍正元年皇上赐下的那十个宫女。
虽说进了曹府后,她们除了宫籍,可哪里能同曹家家生子与外头买来的丫景一般对待。
那十人中,除了犯官女眷三人籍没入宫之外,其他七个都是上三旗包衣人家的女儿小选入宫的。
如今五年过去这些婢子年岁渐长,稍大的几个,已经可以指人。
李氏出京前,初瑜曾就此事请婆婆示下。这些人的身契虽在曹家,可毕竟是皇上赐给李氏的如何处置,还需李氏做主。
李氏不耐操心这个便发话让媳妇做主。
初瑜又怎好自作主张?
内务府包衣人家枝蔓相连,要是一个处理不妥当,谁晓得得罪了哪个?
可是要是拖下去,等到长媳进门,再打发她们出去,影响又不好。
晓得的不会说什么,不晓得内情的说不定还要将“善妒,的帽子戴在六格格头上。
初瑜不愿给儿子与没进门的媳妇留麻烦,便想要早些解决此事。
这算是内宅事,可也不单单是内宅之事。
雍正此举,固然有施恩曹家之意可未必没有其他目的。
曹家上下,对此心知肚明,可偏生还得做出感恩不尽之态,对着十个宫婢看上去也全无提防之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