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气睛好,康熙喜日饭后,都要在海子边遛弯儿。
祖孙两个“不期而遇”,康熙少不得唤过这个孙子,聊上几句。
弘明虽十七,但是还在上书房,没有出来当差,所以也晓得避讳,决口不提政务,只是说些家常。
看着孙子有心奉承,康熙面上温煦,心里并不痛快。
做了六十来年皇帝,他自然是火眼金晶,弘明那点小聪明,还不入康熙的眼。
弘明负气而来,就是想给十六阿哥与曹颙上点儿眼药的。他也瞧出来了,曹颙“胆小如鼠”,并不是有魄力之人。
明面上,是不站队、不结党,要承继曹家传统,做“纯臣”;实际上,是怕受了特别的牵连,避而远之。
想着曹颙对自己的疏离,弘明就觉得恶心。
下贱包衣,只因借了父祖的光,娶了皇孙格格,袭了伯爵,就当自己几斤几两。
他心中虽将曹颙与十六阿哥都蔑视上,但是因时康熙的畏惧,使得他不敢带出讥讽出来,只是将话题转到热河最近流行的‘烟嘴儿’上。
“怪不得十六叔倚重曹额驸,曹额驸这‘招财童子’”
第十二卷奉天运第九百一十章幸园(上)
…天色幽暗。接着便是温度骤降,曹颙直觉得胳膊上,瞬间发凉。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原本在院子中,拿着琉璃瓦观看日食的几个司官,也都带了几分惶恐回到厅上。就连醉意朦胧的伊都立,酒也醒了不少,扶着个相熟的内务府司官,走到曹颙身边。
幽暗与寂静,让时间变得漫长,实际上也就一转眼的功夫,就开始生光。
前后不到半盏茶的功夫,日食已经完了,仍是阳光普照,烈日骄阳。
众人如大梦初醒般,不管心里如何想得,脸上都是镇定得很,同曹颙告辞离去。
只有略显急促的脚步,流露出他们的慌张。
谁也没有心情再喝第二场了。十六阿哥直觉得心里不安,对曹颙道:“孚若,今儿就这样吧,我先回去了”
曹颙晓得他担心康熙,也不拦他,送他出府。
按照每次日食的常例,都要大学士或者六部尚书上折子“敛罪责”不知这次是哪位老臣有幸为帝王“分忧”
曹颙回到厅上,看着呼呼大睡的伊都立,也不能叫他一直睡在椅子里,就叫两个小厮扶他到客房小憩。
这会儿功夫,就见福彭带着阿尔斯楞过来。阿尔斯楞还好,仍是虎头虎脑,看来没有被方才的日食唬到;福彰却是脸色苍白,同曹颙早先见到的少年老成模样大不相同。
“舅舅,日全食,西北”饶是再稳重,也不过是个十四岁的孩子,想到远在西北的父亲,还是带了几分惶恐。
见他如此,曹颙倒是有些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