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四阿哥,晓得曹颙能干,也并不认为他年纪轻轻就居显位是好事,多少觉得这其中有康熙对曹家的特别恩典在。
四阿哥觉得曹颙是好苗子,可以用心栽培,但是幸进后失于轻浮就不好了。
今日这封老成持重的条陈,才算真正让四阿哥认可曹颙的能力。
曹颙心中松了口气,这封条陈是他查阅历年户部的赈济记录,耗费了几个晚上预备的。
因为对他来说,对于处理国家大事来说,还是理论多余实际,‘纸上谈兵’的多,所以心中还是带了几分忐忑。
手中的权力越大,这背负的责任越大,就像这赈灾。若是朝廷这边政策不妥当,说不定就要多死数万、乃是数十万百姓。
就算曹颙是冷情之人,也不敢将自己的仕途当成通关游戏,轻松面对。
这份务实。却是正正合了四阿哥的胃口。
四阿哥合了条陈,看着曹颙。真是越看越喜欢。
与曹颙这份平实有料的条陈比起来,户部两位尚书遵循常例的折子就显得空洞、言之无物。
今日并不是户部御前轮值之日,四阿哥竟有些迫不及待,道:“本王这就去递牌子!”
他是随口告之曹颙并不是同之商议,所以话音未落,人已经步履匆忙,去的远了。
难得见他如此激动,曹颙向头望着四阿哥的背影,暗叹四阿哥能继承大统未尝不是没有缘由的。
换做其他人,见了曹颙这个条陈。少不得要说声“不合规矩。”然后比照着往年的例,将曹颙提及这几点都给否了。
例如像乡伸摊派,这会损朝廷颜面,得罪士子阶层;用生石灰在灾民云集点防疫。这个会引起民心动荡,突生事端;补耕之事,诸省气候、地域不同。地方官人手有限,云云。
反正。在那些官油子眼中,每一条都能有理由驳回。
他们眼中。才不会想着百姓生计,而是朝廷的颜面、官员的油水什么。
只要四阿哥,晓得民生艰难,“重民轻官”。才会觉得曹颙这个‘纯理论式’的条陈是治国良策。
曹颙心中,对于四阿哥认可,也有几分欣喜。
上辈子也好,这辈子也好。总的生长环境还是以“儒家”为主,这“为国为民”四个字,对于一个成年男人来说,也能带个人的几分心荡。
同好大喜功、贪图虚名、纵容贪官肆虐的康熙比起来,这与四阿哥共事,确实更能满足曹颙的成就感。
直到官署落衙,都没见四阿哥转回。曹颙的心中隐隐地带了几分兴奋。
他不是想要接着北方灾年的时候立功,而是想着自己苦思的心血,真要能得到推行,也不惘自己这些日子的忙活。
想到不仅四阿哥会成长为务实的皇帝,十三阿哥还是能干的“贤王。”李卫等人会成为名流千古的封疆大吏,而他曹颙,将同这些人一起活跃在康乾时期的政治舞台,为这个国家的安定、百姓的生计所努力,这让他对未来的仕途多了几分期待。
曹家不再是那个因半部红楼令人喘嘘叹惋的家族,他曹颙,到底能带着他的家族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