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2705章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四川总督年羹尧兼理陕西总督事务的谕旨重拟。”康熙沉吟片刻。吩咐道。
“臣领旨。”张廷玉躬身应了,而后在再次坐到几案后,拿起笔来,静待康熙口谕。
“改兼理为署理,再命他就弹劾之事,上折自辩!”康熙的声音冷冷的,不满之意,溢于言表。
张廷玉听了,心里莫名松了口气。
只要不是涉及太子复立就好,好不容易万寿节后,皇上开恩,将大学士王谈放了出来,要是再闹出点什么来,这位老相爷怕是不能善了。
不管外人怎么看,张廷玉作为正宗的孔孟子弟,心中对这老相爷的风骨还是钦佩的。
年羹尧近日横行京城之事。张廷玉早有耳闻,心下颇是不以为然。就同年羹尧看不惯曹颙一样,张廷玉心中也看不惯年羹尧。
他比年羹尧大七岁。都是官宦子弟。却是同年,都是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可是年羹尧这进士的含金量,向来为人诟病。
年羹尧是康熙三十八年的举人,名列顺天府乡试第三十四名。
放榜后,就有应试士子揭帖,拉开该年的科场案。传言中,年羹尧之父,时任湖广巡抚的年遐龄,镂赠考官一万两。
当年顺天府乡试,以重试落幕。年羹尧最后仍在榜单上,这轰动一时的“科场案”最后以“落第士子嫉妒冤诬”结案。
张廷玉也是当年应试士子,自然也晓得一些内幕。朝廷为了维护颜面的结案之词,自是不可信。
而后,两人选为庶吉士,三年后初次授官都是翰林院检讨。
数年后,年羹尧为内阁学士,外放为四川巡抚,成为当朝最年轻的封疆大吏,风头一时无二。
张廷玉,却入直南书房多年,一步一步,直到前几年,才升到内阁学士位上。
年羹尧看不惯曹颙年纪轻轻就跃居高位,却不想也有不少人瞧着他年轻不顺眼。
在张廷玉这样的汉官眼中,年羹尧之所以而立之年就为封疆大吏,不是他有什么卓越的才能。是因为在旗的身份所致,才得以幸进。既是幸进,皇帝恩典,就该好好听话做奴才,这般招摇,不是小人得志是什么?
不过,不满归不满,张廷玉御前当差多年,早已练就一副不动如山的本事。他手腕轻动,已经草拟好一份旨意。
待写到命年莫尧上折自辩。他的嘴角微微地动了动,竟是好奇年羹尧看了这谕旨,会是什么脸色儿”
安定门内西北角,花园胡同。
这里是年宅,是年羹尧之父致仕前修建的宅邸。是四进的院子,年希尧、年羹尧兄弟在京时。皆居于此处。
宅子西路,就是年羹尧早年的旧居,如今他的长子江淅道御史年熙居于此处。
书房中,年熙看着父亲,带着几分羞愧道;“都是儿子不好,连累父亲清名受损。”
原来,接连弹劾年羹尧的两位御史,都是年熙督察院的同僚。其中一位,还是早先江淅道御史最有力的竞争者。
那位御史,在督察院当了十来年差,按照履历,绝对有资格升任江淅道御史。只是寒门出身,没有后台,最后是年熙横空出世,占了江淅道御史的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