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阿哥这边,确实也难两全。曹颙这边,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应和道:“十七爷说的也是,这个也是急不得的。先父早年也是膝下多年无所出,年过而立,才有了家姐。”
这会儿功夫,几个小家伙已经绕了校场跑完一圈,跟着任家兄弟练长拳。
四个人中,恒生看着最是壮实,虎头虎脑的样子,倒是入了十七阿哥的眼。
十七阿哥指了指恒生,对曹颙道:“瞧瞧这个小牛犊子样,这就是那头顶三个旋儿的小子,说不定孚若真要养个大将军出来。看着倒是招人稀罕,要不是差了辈分,我倒是真想分你半个儿子。”
十七阿哥向来斯文。喜欢的都是山川地理这些,曹颙没想到他会喜欢上恒生,笑着说道:
“十七爷不是最不耐烦兵事么?怎么还对我们家未来的大将军看上眼?”
“不是说你家天佑同你那两个义子不好,只是恒生瞅着最坚实。要是老天爷有眼,赐给我同福晋个向恒生这样结实的小小子,就是我们的大福气。”十七阿哥望着几个孩子,幽幽说道。
曹颙听了,不愿他再触景生情,道:“这两日还没同十七爷下棋,今儿可要好好杀上一盘。........”
转眼,到了黄昏时分。
初瑜这边,送走了前来造访的十七福晋,同曹颙一道,陪着李氏,兆佳氏用了晚饭。
晚饭后,李氏同兆家氏说着家常,又叫了刘嬷嬷过来,问起姑娘们今儿学刺绣的情景。刘嬷嬷这边,没有挑几个女孩儿的不是。反而都夸了一番,说是四姐儿有耐心,五儿配色好。妞妞这边虽是头一遭拿针线,也带着几分灵气儿。
李氏这边听了,满心欢喜;兆佳氏听了却有些不自在。妞妞说起来,只是曹家已故西席之女,又是丫鬟养的,身份低贱,哪里配跟曹家的姑娘一道学女红?
但是刘嬷嬷是大房聘的,并不是二房的下人,兆佳氏也不好说什么。
曹颙到书房那边整理记录这几日农田那边庄稼的长势见闻,初瑜则是回到自己房里,陪着天慧说话,给天慧念书听。
天慧上午也在私塾跟着先生读书,但是初瑜心疼女儿,怕她看书累眼睛,下了学后,就不让她拿书了。
初瑜同曹颙夫妻两个,换着班的,给女儿念书。让她不看书,也能按照先生的要求背出来。
至于写字儿,曹颙使人买了几刀纸,让天慧写大字使,省的她写小字费眼睛。
说这两年,天慧竟然被平郡王福晋接到王府。但是曹颙同初瑜用这个法子,帮着女儿启蒙,如今《三字经》,《百家姓》都背完了,已经开始背《千字文》.......
第十二卷奉天运第八百一十七章“家和”
苏州,西郊,李家庄子。
李煦站在稻田边,看着远处的佃户俯身收割麦子。他身后,有管家举着伞,为李煦遮掩。
眼前这边稻田,总计一百亩,并不是寻常稻田,而是奉旨试种的御田。这田中所用的种子,是康熙使人在畅春园同天津卫培养的新稻种。交给江南江北各省官员试种。
其他督抚处,不过得了两、三亩的稻种,只有苏州李煦处,身上还兼着户部侍郎的衔儿,分得的稻种最多。
稻田边,已经有之前收割好的稻子。李煦手中抓了一把,放到鼻子下,闻看着稻米香,只觉得心旷神怡。
皇上这几年对培养新稻种之事,甚为关注。今年早稻收成好,算不算代表着江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