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出身低不假,却也有自知之明,凡事都躲得远远的,生怕碍了别人的眼。弟弟没想着要赚那擎天保驾的功劳,可也不愿意稀里糊徐地送死,皇阿玛在,弟弟做个闲散皇子,等到“…那日,弟弟也只想做个闲散国公“”,说到最后,已经满脸苦涩:“这算苛求么,为何他们还不放过我?”
四阿哥听出他话中的怨愤之意,也不好说什么,毕竟其中还有德妃在里头,想要德妃平素仁厚,鲜少算计人,如今这番事端不用想,定是为了十四阿哥,想到此处,他也觉得心中发苦,好没意思,这些日子,听到各种传言,四阿哥心中对十六阿哥也有些疑心,毕竞都,皇子,离九鼎大个不过一步之遥,生出别的心思也是寻常,现下,听了十六阿哥这般牢骚,又想起数年前就听他提过自己个儿的志愿,四阿哥不禁释然,十六阿哥虽在内务府当差数年,但是与六部当差不一样,他所做的,不过是皇家内务,从不关心朝廷大事,往来皇子,也不过是个三阿哥与十七阿哥,想到这些,他的神情柔和许多,道:“行了,知道你委屈,都是长辈,也没法计较,往后行事谨慎些,不要让人抓到话茬。心底无私天地宽,你若惜福,福气自然不会跑。这才多丁点儿事儿,就发牢骚;要在你经过早年那些事儿,还不得委屈死?”
十六阿哥察言规色,心里已经松了口气,面上仍带着几分郁郁道:
“不过,欺负弟弟年岁小,无人庇护,往后,还要请四哥多护着弟弟些”,四阿哥见他眼神中露出希翼之色,想着长子若是在世,也同这个弟弟差不多,心中添了几分慈爱,板着脸道:“也不是孩子了,稳重些,要不然,就是皇阿玛纵你,我也要打你板子”,他平素待人,骂得越狠,心里越是关切。十六阿哥与他做了二十多年的兄弟,自是晓得这点,腆着脸笑道:“四哥要是欺负弟弟,弟弟就求四嫂去”,四福晋那拉氏有长嫂之风,对于这几个年龄小的小叔子,向来都很照顾。
四阿哥见他这般上脸,瞪了他一眼,道:“除了靠这个,求那个,就不能自己出息点?十二弟那边的差事撂了,你再养下去,内务府就要乱成一团“”,十六阿哥这边,将养了几日,已是好的差不多,听了四阿哥的话,他就不再矫形,次日就销了假,到内务府办差去了,虽说额头上留下半寸来长的疤,但是却消了四阿哥的疑心,不晓得是不是因祸得福,十六阿哥唯一不安的,就是个二阿哥,难免有些愧疚之意,他不是始作俑者,也没有害人之心,但是却是因他“逃了”,才使得十二阿哥到霉,十二阿哥在行宫拘了大半月,二月下旬才放回府,十六阿哥得了消息,当日就过去探望,十二阿哥缠绵病榻,脸色苍白的吓人,消瘦的怕人,因为在孝期,不能别头,十二阿哥又不戴帽子,前面新长出的头发中,星星点点,白了大半,“十二哥“”十六阿哥唤了一声,倒是不晓得说什么,这其中涉及皇家秘辛,他们两个平素往来也平平,并不是能够交心的关系,“十六弟来了,这边待客,怠慢十六弟了”,十二阿哥淡笑着说道:“太后出殡的日子定下了么?出丧琐事繁多,也够你忙的”,“定了,三月二十三出殡”,十六阿哥低声回道,十六阿哥的性子想来爽快,眼下只觉得胸口堵得慌,若十二阿哥有怪罪之意,他心中还能为自己辩解一句,毕竟他也是无辜受累;现下十二阿哥没有半句埋怨,他心中愧疚之意越深,却是辩无可辩,总不能说请你体谅,因为弟弟顾虑多,倒霉不的,就得哥哥倒霉。
就算事情重来一次,他依旧如是选择。
十二阿哥没有看十六阿哥,而是伸手摸了摸头顶,道:“也是熬人。总算没多少日子了。”
听十二阿哥这般说,十六阿哥心中大奇,以十二阿哥向来胆小慎微的的模样,难得有这般抱怨的时候,十二阿哥望向窗外,喃喃道:“真是暖和了。
曹项与曹頬两个是二月十七出考场的,兄弟两个回家沐浴更衣后,到西府来见大伯。
曹寅问了问他们应考的情形,曹项与曹頬两个都带了几分忐忑,都不敢夸口说自己个,儿的文章好,会试是天下举子齐聚京城,不少已经是地方名士,想要从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
不仅他们兄弟两个没底,就是曹颙这边,也没指望他们一次就考上。这会试,三年一集,每次考生数千,只取百十来名。虽不能说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但是也竞争激烈得很,曹寅当着两个侄儿没说什么,但是对着曹枷却夸了两句曹项的文章做得好,今年的会试考题,两道之与民生相关。曹项做了一年地方官,对于民生之事,自然比拘在书房中苦读的儒生多,做出的文章不能说花团锦簇,也是言之有物得很。
看着父亲提及科举说两眼放光的模样,曹颙不禁冥想,若是当年父亲走科举仕途,没有去经营江南,那现下也是门生满天下,东府那边,兆佳氏本没指望两个儿子考上。
在曹頬面前,兆佳氏少不得宽慰几句,让他看看哥哥们的风光,不要想着棒着书本,八旗子弟,除了没有亲戚提挈,或者是家道中落的,有几个指望科举混饭的,能考上举人,已经走了不得的功名。
曹项那边,她就没有好脸色,本来就是,要是曹项在外头当官,不用花销府中月例,也能少十几个人的开销,省下嚼用,如今好好的官不当了,又回来考试,花家里的银钱,怎么不使得兆佳氏肉疼。
加上将军府那边的亲事,今年也要办了,这又是几千两银子,想想兆佳氏都觉得肉疼,偏生曹项的婚娶银子,是老太君生前留下的,就算她想要借口家中艰难,少花些,以长子那脾气,也不会许的,曹项在外头应付了一年长官,也不再是大宅门里那个郁郁寡欢的庶子,眼界宽了不少,听到兆佳氏这些酸话的时候,他也躬身听了,放在心上的少,左右他都十八,并不是童子,也不是兆佳氏想要打骂就能打游的,兆佳氏见庶子越发“木讷”,觉的无趣,唠叨了几次,见他没什么反应,就懒得口水,她心中也是料结,到底是个将军府的宗室格格高贵,还,小儿媳妇这个内务府大总管的别女体面,素芯行事是规矩,长得也好,但是年岁大了;那个春华格格,今年有十四,正是娇嫩的年纪,原本结亲的时候,她是欢喜的;现下就庶子与小儿子一起应试,她心中不免齐了私心,要是庶子落第还好,也不惹眼;要是庶子中了,再迎娶宗室格格,来个“双喜临门”,那她有要抠死,这样想着,倒成了她的心病,她也使人请了座观音,早晚点上几柱香,请菩萨保佑小儿子能高中。若是小儿子名落羽山的话,也求庶子落第,省的一个中了,一个不中,引得小儿子伤心,因她是不信小儿子能考中的,所以求来求去,只求庶子落第,这种可笑的事儿,只有兆佳氏能做出来,她却是不想想,庶子也是子,庶子有了功名,也能给她赚个诰命,…转眼,到了三月初五,清明节,圣驾在二月末已经回宫,今日免朝,率领王公百官到皇太后樟宫前祭酒,年后,除了几个大学士与六部尚书,宗室诸王还是头一次见到圣驾,有不少人留心,偷偷地瞄着康熙那边,想要看看是不是如传说中的那般孱弱,但是因康熙在太后樟宫前哀痛不已,引得皇子们围了一圈,跪劝许久,使得其他人无法近前,站得近的,只是看着皇上低头痛哭;站的远的,只能看到那身素袍子,因,清明,京城不少人家都去扫墓,曹家祖坟不在京城,曹寅带着妞妞,提前一日出城,到房山给庄席扫墓,曹颙则是清明这日,在宫里祭拜完毕,快马赶往房山的,原本看着春光晴好,初瑜与想同婆婆一道,跟着曹颙出城的,但是女眷出行的话,这需要预备的事儿就多了,怕清明这天赶不回来,次日就是贡院放榜之日,虽说会试过后,还有殿试,但是殿试是分名次的,只要会试取中,定是位列三甲,只是名次高低罢了,曹寅父子从房止,回来时,已经是日暮时分,曹颙将妞妞亲自送到楼院,也中想着那个慈爱的长者,心中很是难受。不晓得早些寻到名医,能不能使得他延寿几年,到了次日,曹颙还没什么,如常到衙门,曹寅这边,已经,早早地使人去贡院外候着。
户科衙门衙门,家中有兄弟子侄的参加会试的同僚,也都关注着贡院那边。
曹颙这边,倒是真是盼着堂弟们有个榜上有名的,也算走了结父亲如此一来,他也有些坐不住,想着是不走到贡院那边看看,被蒋坚劝下,今日放榜,往那边看榜的人多,现下这个时辰过去,也难挤到榜前,等到了下晌,贡员榜单出来,就该有人抄录,到时候六部这边也少不得的,果然,到了将落衙时分,就有笔帖式从户部司部那边取了抄录的今科贡员榜单。
一百多人,密密麻麻抄录了好些张,曹颙翻看两遍,才在其中看到曹项的名字,后边标着“直隶”二字”,…
第十一卷定风波第七百八十六章探花(二)
曹项因弟弟落第的缘故,就算心中欢喜也是竭力克制,曹頬这边,反而看得开,笑着曹寅说道:“大伯所说科举仕途,半数人力,半数天定,果然如此,今科会元杨尔德是甲午顺天举人,三年前名落剁山,今年有一鸣惊人,在考试前,那几位济济有名的大有子,却是如愿者少,别的还好说,只是钱先生,有些令人叹惋,原还不晓得,他在江南早哼哼名”,说到最后,他起考试时,隔壁棚里是化旬老翁,是与孙子一同参加会试的,神色不由古怪,道:“大伯,那些七旬老翁千里迢迢地赴试,所为何来?就算榜上有名,也无法为国效力,难道,只要不中,就得这么一直考下去么?”
曹寅笑着说道:“七旬老人算什么?有个顺德举人黄章,年近不惑中秀才,以百岁高龄应乡试,至今三十年,也算一段科场佳话,曹頬十六中举人,这在别人眼中已经是年少有高”,曹頬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讪讪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并不算什么,这次进场前,就听说有几个小举人,不过十三、四的年纪”,曹项不言不语,在旁听着弟弟与大伯说话,心中总感觉不真切。
考完这一个多月,他也到江淅会馆探望过钱陈群,与国子监几个应试的同窗也私下交流过,真是没有半点把握,能够考了举人功名,参加会试的,都是各个地方的翘楚,没想到,就个列榜单之上,曹寅将小侄子不钻牛角尖,心里松了口气,转过身来,拍了拍曹项的肩膀,道:“殿试剩下没多少日子,好好预备,也不负皇上恩典。”
殿试要天子主持,待名列进士,就是天子门生,…福祥胡同,奉国将军宅哦永全已经乐得合不拢嘴,舒舒觉罗氏也是满脸笑意,虽说定亲的时候不在,但是今年正月曹项按照礼仪,过来拜年,他们见过自己这位女婿。相貌人品是没得说,只是庶出,身份低些,这会试中第,进士功名就是稳当的,他们夫妻两个如何能不高兴,永全已经有些等不得,笑着说道:“快使人预备份礼,明儿去看看三舅母,问问亲家的口信,是不是能将婚期定定?新进士有假,四月里操办亲事,也是双喜临门”,舒舒觉罗氏闻言,犹豫了一下,道:“爷,这还在太后孝中,议亲使得么?”
永全横了她一眼,道:“不过是问个口风,太后二十三出殡,就要除孝,四月里操办婚事又没什么忌讳?”
到底是嫡亲的女儿,又是长女,舒舒觉罗氏心里有些舍不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