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三月初八。万寿节。
果然如十六阿哥所说。因西北战事缘故。今年的万寿节不过是走个过场。并没有怎么操办。
曹颙还在不动如山。熟悉了差事。同僚们关系也熟识起来。只是到底是科道衙门。行是督察之事。所以每日里就从户部公文里挑错。使的衙门气氛颇严肃。
曹颙有的时候。也觉好笑。这六科给事中。不是御史。却与御史行同样事。自己进京八年。哪年不引来御史弹劾几遭。
他气定神闲。十六哥却是坐不。隔三差五就往衙门里逮人。
曹颙晓他是着急那十万两黄金生意的事。跟着道:“十六爷。如今九爷那边在“买卖”正好。内库的银子也充足。急什么?”
十六阿哥压低了音量。道:“我不急。皇阿玛急。西北大军就算不动。几万马在那里。加上后勤供给。民夫十来万。每个月耗费就是几十万两银子。这还是没动。若是大军西进。攻击线拉长。费用还在翻倍。
准格尔人最是狡猾。那边又占着地势之利。战火一开。岂是一年半载能了结的。”
曹颙晓得十六哥说是实话,但是他也是能力有限。以往每次。都是借势。赚下点银子。这为了康熙赚钱。毕竟不同自己开个铺子。月入千把两的问题。他心中虽有几个草案。但是还不算成熟。
再说。他从父亲身上。也长了教训。凡事要给自留三分余的。这样不会被人卸磨杀驴。
“十六爷再容我功夫。毕竟这不比内务府招投标。有东西能倚仗。只有本金。要是想要寻赚钱的道。也不是一日两日功夫能完的。”曹颙思量一遭。道。
十六阿哥闻言点了点头。道:“你的难处我也晓的。只是多少上心些,省皇阿玛跟前落埋怨。”
“嗯。我晓的了。”曹颙想起最近听到的传言。问道:“听说太后她老人家身子不舒坦。如今好些了么?”
十六阿哥回道:“时应该无大碍。不过瞧着太医的话。太后她老人家的身子是不比往年了。到底上年岁。”
曹颙就算猜测母亲是宗女,也不会想到其中还有孝庄的关系。只当母亲的亲生母亲在宫里待过的缘故。才使的太后对母亲另眼相待。
在后世的狗血剧中。太后向来是棒打鸳鸯的角色,不过宫里那位太后。并不是康熙生母,没有“母"凭子贵”的猖獗。该还做不到那个地步。
曹颙心中。已经将外婆“被迫”离京的贵魁祸首。当成了孝庄。
原本。他还因血缘关系。对这个皇子阿哥生出几分古怪;半年下来。已经认清现实。
不管是几百年,还是现下。血缘啊亲戚啊多数时候。不过是个借口。理所当然的伸手。理所当然得便宜的借口。
曹颙没心思攀那个枝。也没想着去攀附什么。不过对于真心疼爱的老太后。心中多少有敬意。
虽不晓这位太后能活几年但是七十多岁在古人中已经算是长寿。太后的身后事。内务府早就预备的妥当寿材是十几年前预备好的每年刷两次漆。
十六阿哥见曹颙问太后不吱声。也想起两下的关系来。
他侧过身子。探到曹跟前。带了几分促狭。道:“孚若。唤声十六...叔听听?”
曹颙拿起炕桌上的笔。往十六阿哥的脑瓜上敲了一下。道:“十六爷这是的闲了是不是"”
十六阿哥也不恼。笑了两声。起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