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康熙率领宗室、百官、侍卫等,往太后宫外行礼。
少一时,有太后地懿旨传下来,停止筵席,省下的银两,捐到几处皇家寺院庙宇,做香火之资。
康熙率领百官们叩首完毕,只留下几位大学士御前对答,其他地臣子就退出了园子。
随后,才是贵妃佳氏带着内命妇到太后宫行礼,贺寿。最后,才是在二宫门外候着的外命妇到太后宫。
太后盛装装扮,穿着吉服,只是因入秋病了几个月的缘故,清减许多,不如原来瞅着富态。
看着雍容华贵的后宫,又看看跪在另一侧的外命妇,太后的眼睛扫过人群,满满地落在李氏身上……
第十一卷定风波第七百一十三章懿旨(下)
畅春园。皇太后宫
各种繁琐的仪式过,这边渐地肃静下来。太后被人扶着去暖阁换下大礼服。换了家常的衣服。到炕上坐下。笑咪咪地看着眼前诸人。
那模样。没有一国之母的架子。倒像是寻常人家的老封君。看着儿孙们。
德妃与宜妃心照不宣地对视了一眼。心里都有些疑惑。贺寿的命都已经退出太后宫。只留下了李氏婆媳、平郡王福晋曹佳氏。还有国公塞什图的夫人曹氏。内命妇也都叫跪安。只留下贵妃佟佳氏与德妃妃三人。
不禁几位宫妃惑。李氏等人也有几分忐忑。留下这几人。不是曹家媳妇。就是曹家女儿。不晓太后有何用意。
不过。瞧着她老人家并不像是要斥责之意。李氏方心安些。
初瑜与曹佳氏、曹颐。多多少少都听过李氏身世的传闻。心里虽不尽信。但也都有各自思量。这两年。瞧着太后的另眼相待。倒不像是空穴来风。
只是一个是媳妇。两个是女儿。不管传闻如何。都丝毫不影响她们对李氏的敬爱之心。
太后自在惯了的人。留些贵妃几人。自是另有用意。她丝毫没有收敛自己对李氏的亲近之意。让她在炕边坐了。拉着她的手说道:“哀家活了这些年。前半生靠着太皇太后的宠爱。后半生靠着皇帝的孝敬。过的还算舒心自在。就算长生天时召唤哀家去哀家也没什么可怨地。孩子你过如何?可有受到委屈的地方?”
几位宫妃。都是偕蒙语的;曹氏这边。入王府多年。也学了些。曹颐则是连听带猜的。知道一半。
不管是听懂的。还是没听懂的。能看出太后待李氏非同一般。就算是科尔沁大妃来朝。也不见太后这般亲厚。
这一番话说太长。李氏听的一知半解。不知该如何作答。初瑜见了学着早先的习惯。近前在李氏身后。低声用汉话。又说了一遍。
当着几位宫妃的面。还有女儿媳妇在场。李氏倒是有些不好意思。笑着用略显生硬的蒙语回道:“不委屈。谢过太后垂问。”
太后摩挲着李氏的手。带着几分心疼道:“打小寄人篱下。可怜见地。若是你早些上京哀家定不让受这些委屈。”
初瑜在李氏身后低声学了一遍
李氏闻言。心里一热。不禁红了眼圈。她未地落就丧父,随同母亲高氏。住在伯父家。虽说是至亲。是到底不是自己个儿家。加上高氏性子严厉实不是母慈地做派。李氏幼时也颇为孤苦。
幸好李鼎之妻韩氏人温柔可亲。对这个比女儿大不了几岁的小姑子也甚好。才稍解李氏孤苦。
太后见李氏这般神情。轻轻地拍了拍她地手。脸上越发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