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这般说,李氏却只有听着的份,哪里有敢拿自家事儿来麻烦老人家地道理?
不过,李氏却是记得媳妇的嘱托,说起韩江氏的事儿来。
只说在老家的远亲,守寡艰难,被族人逼迫,没奈何到京城来,如今帮着初瑜打量几个产业。却是露了白,引得别人眼热,想要逼亲,人财两得。
太后十几岁入宫,二十来岁就守寡。虽说上面有太皇太后照拂,没吃什么苦头,但是老人家心慈,对于孤寡之人也难免生出怜惜来。
听了李氏的话,老人家不禁皱眉。
恼是恼,却不是恼得有人打韩江氏的注意,而是恼韩江氏得曹家庇护,还被人这般欺凌。这样一来,正是说明别人不把曹家人放在眼里。
老人家皱眉思量一遭,问李氏道:“指定又是哪个黄带子的爷吧?那些个没出息的东西,整日里就晓得吃喝,还要打人家小寡妇的主意。你不要怕,要是有谁不长眼睛,就告诉哀家,哀家叫皇帝收拾他们去!”
李氏闻言,忙起身谢过。
她不晓得详情,另外也晓得这事情不好真追究下来,便含糊两句,转了话茬。
宜妃在一旁,手中里已尽是汗,大致明白儿子与曹家纠纷的缘由,心里已经想着化解之法。
瞧着太后与皇上对曹家的另眼相待,这个时候与曹家为敌,可不是不开眼是什么?
第十一卷定风波第六百二十三章俗务
到二月十六,就是中标商贾交纳银钱的最后期限。
从二月十四开始,就有不少银车往内务府宫外的衙门去交纳银子。
不管这银子是借贷来的,还是“分股”来的,内务府招投标之事算是告一段落。
王鲁生原还怕扛不住方家那边,心里是不愿给曹添麻烦的。他已是准备好了,实在不行,就跟程家似的,借贷个十万二十万的,分出去一成的商股,买个平安。
却是没想到方家就这么垮了。
也是百年的商贾世家,好几辈子熬出来的招牌,却是毁于一旦。
到底身份低贱,就算有金山银山又能如何?
王鲁生的性子本也带着几分鲁人的豪爽,并不是在银钱上斤斤计较之人。
拍到的六成南洋商道,他很是痛快地分了十三阿哥一半。
这却是另郑沃雪颇为意外,原本她奉命掺和这个,不过是给曹捧场罢了。到底是阿哥府私产,不像其他商贾那般门户,不好大张旗鼓。
就算是给王鲁生出谋划策,她也并没有多余目的。对于商道的分配,想着占个一成的股,意思一下就好的。
虽然入十三阿哥门下不过两年,但是郑沃雪也瞧出那位爷的性子,骨子里带着孤傲。
王家是曹颙的故交,十三阿哥这边怎么会愿意占个干股,占他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