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西北督军的吏部尚书富宁安所奏,去年秋天运过去的米麦,已经在冬季时发给兵丁手中,尚有剩余。
西安将军席柱,却是以米粮不足,行文富宁安做速运送。之后,不等富宁安回文,直接上奏朝廷。
说到底,还是因军费不足,没银子给闹的。
今日,康熙却是底气十足,下令从从山西陕西用小车三千辆,每辆马车用车夫三人,押送米粮。
为了保持西北粮道畅通,康熙稍加思量,又下旨自嘉峪关到哈密,安设十二台,每台分车两百五十两。
提到西北,不得不提之前下的旨意,就是采买骆驼与羊。之前命令户部在口外收购,成绩却是不显著。
如今,有了银子,那边行事也便宜些。
说完军务,就有大学士上前,提到陕西兰州去年受灾之事。
虽说去年冬天,有拨赈济口粮下去,但如今是春耕在即,这种子也是问题。
农民不比其他,要是春耕耽搁了,这一年的收成就无法保证,那明年只能继续等待朝廷赈济。
康熙听了,点头不已,道:“春耕是大事,传令下去,除了给饥民口粮外,每亩在给种子五升。”
一头晌的功夫,数百两银子的抛费已经花出去了。
康熙只觉得心里舒坦,精神头好了不少。禀,城里的几个大钱庄,银子都被提空了。这使得不少商贾措手不及,如今正四处张罗。
曹颙看着招投标册子,程家子弟众多,银子数额又不算最多,当能凑得齐;王鲁生那边,有韩江氏的银子顶着,也不成问题。
剩下的几家,却是不保准。
就算山西那两家,离京城不远,但是既然方家敢这般动手脚,那自然不会只有这一招。
如今,还差四百多万的缺
从哪里能筹集到银子,使得方家的诡计落空?
第十一卷定风波第六百一十四章较量(四)
“大人,瞧什么呢,这是?”伊都立哑着嗓子,凑上前来。
曹颙阖上账册,看了伊都立一眼,道:“大人嗓子好些了,要不要好生休养两日?”
伊都立摇了摇脑袋,笑着回道:“就是那日喊的多了,嗓子有痰,已经寻太医开了方子,不碍什么事。”
虽说这些日子早起晚归,衙门的差事有些繁重,但是伊都立的气色却较之前好上许多。
说起来,内务府上下,最拿这招投标当回事的,除了曹颙与十六阿哥,就是伊都立了。
曹颙请他坐了,将方家借贷银子之事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