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好东西,价格也不便宜,一斤要八十文钱。如今钱贵,八百文钱换一两银子,这八十文就是一钱银子。
寻常百姓,一年除了米粮银钱,剩不下几个银钱,吃口点心那就是过节了。在旗的人家。每丁每月二两地银钱,也没多少富裕来买点心吃食的。
对于稻香村的点心,没事买个一块、两块解解馋还行,像那样大包小包买的,没几个本地的街坊百姓。多是前门一带聚居地官商富户。
今儿,却是有不少老街坊、老邻居都汇集到稻香村铺子前。
街头老王见了,凑到队伍尾巴上,带着几分好奇地问道:“这排出半条街去了,这是闹什么幺蛾子?见天瞧着他们是巳初(上午九点)挂幌子,今儿都近午了,怎么还没开门?”
排在他身前的街坊老赵回道:“自然是遇到了好事儿。没看到前面贴出的大红纸告示么。今儿正午开门,猪油年糕买一斤送半斤。数量有限,每人限二斤,销完为止。谁不想捡个便宜,他们家的东西还不错
“哎呦嘿,那感情好,上个月买过半斤,我老娘同孩子们都爱吃这个。不行,得打发人回去将我家媳妇同丫头也叫来一起排队。多买几斤,年下走礼也体面。”老马说着,睁了眼睛四下洒么人。看到了老街坊,忙道:“二大爷您这是遛弯呢?您要是回去,劳驾您喊一声我家里的,让她带着闺女来前门寻我,谢谢您呢……”
有老王这念头的,指定不是一个两个。
毕竟如今是年下,过年时走礼,点心匣子是少不得的。稻香村地点心如今正时兴。又是正经八百地好东西。谁不想占个便宜?
于是呼朋唤友的,这在稻香村门口排队的百姓就越来越多。
待稻香村“优惠”的消息传开。附近的会馆里住着的学子与商人,也有不少来凑趣的。
街头排到了街尾,连顺天府的巡丁都惊动了。
铺子里原有两个管事,带着几个小厮出来偶尔清点下人数,见了顺天府的巡丁过来,反而松了口气。
外头这些人,也使人担心,要是一会儿开门时,大家一起往前拥,再踩伤人,可不是要出大事。
那领头地捕头同这边的铺子管事也算是熟捻,上前笑着说道:“陈管事,到底是财大气粗,这说送半斤就送半斤,好大的手笔。别地我不管,待会儿你可以使人说说,给我留出二斤来,我也带回家去给你嫂子打打牙祭。”
陈管事躬身笑道:“哪里还需大捕头吩咐,我们大管事刚才还提到您呢,说是要赶上您带人巡街,就劳驾镇镇场面,省得大年下的,人多再挤个好歹儿的。不怕出事儿,这不是怕麻烦么?”
那捕头听了,道:“不是听说伯爵府那边正操办亲事么?怎么大管事不在府上侍候,还有功夫来这边?”
陈管事笑着说道:“这摊面虽说是我们大爷生意,但多是由大管事出面打理。大管事的老爷子,那不必说,是南边府里老管家;大管事家的小爷,也是打小在咱们大爷身边当差,也是极体面。就因这,大奶奶也没拿大管事当外人。”
那捕头听了,笑了两声道:“既是大管事的吩咐,那还有什么说的,左右一两个时辰地功夫,我就带着兄弟们在这一片转悠。要是真出了事儿,衙门那边也没脸面不是。”
陈管事道:“那感情好,待小地一会儿去禀告大管事,让他老人家来谢您……”
同稻香村外的喜乐气氛相比,铺子里地气氛是低沉中带着几许紧张的。
毕竟既然做“酬宾”,需要的年糕数量就比平时要庞大得多,点心师傅们已经全心忙这块儿了。
内堂里,韩江氏坐在椅子上,因带着面巾,看不出喜怒。
曹方坐在一旁,脸上有些阴沉得怕人。如今,在这曹家操办喜事的功夫,要是这边铺子真出了人命官司,影响买卖还是小事儿,这大过年的也是晦气不是。
心里恼归恼,曹方看了韩江氏一眼,倒是有对韩江氏生出几分佩服来。能防患于未然,将一场大祸事消弭于无形,也算是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