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工厂作坊在朱明的授意下也在马六甲城开始了新厂的建设,现在自由城中的物资价格和人工价格不断高企,将这些工坊分散一些也是朱明的意思,做大做强是一方面,不将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也是一方面。
从满剌加王室中掠夺的财富已经经过拍卖行售出了,让黑水明国的财政稍稍得到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但接下来朱明的命令又让户部和商部的众位官员苦脸不已。
从大明输入商品到黑水明国的商船,按船只大小的不同必须要附带汉奴或愿意移民黑水明国的汉民数名至数十名不等,至于这些人必须自愿,那么汉奴要么从人牙子手中买来,要么是自愿卖身为奴或是士绅手中买来。
若是查明商人采取暴力胁迫的手段劫持汉人,一经查实一律重处。
这道称为“输奴令”的法令一旦发出,天下震动。
黑水明国一向是对商人十分宽厚的,而且除了从商人手中抽取一定的赋税,从不胡乱摊牌捐饷,比起许多把商人当成绵羊,一到毛长了就开始剪毛的国度来说,黑水明国对商人实在是太好了。
而黑水明国因而也获得了商人的天堂称号,但是这朱明不发令则已,对商人一发令就是如此令人发指的法令。
谁不知道汉人恋乡,谁不知道大明朝现在的强大,虽然现在的永乐大帝并没有厉行海禁,但是想要把一船船的汉奴装出海,那实在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可谁要朱明现在有底气呢,东西方海贸易,不说全部,但是半数以都被黑水明国在这几年间逐渐垄断了,所有的海商想要赚钱,就绕不开黑水明国和它的马六甲海峡。
朱明声望如日中天,王令一发,无不令行禁止,从下月起就执行,不管是有没有事先得到消息,都将按令执行。
但是若有个别商船实在因为不知此道法令,允许将船货物卸下前往北边沿岸搜寻汉人流民。
从短期看,这道法令势必大大的打击黑水明国的商业收入,但朱明现在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造血功能,而不只是单纯的必须靠贸易才能维持经济。
要知道经过几年的发展,黑水明国的工厂连炼钢水平都高到了一定地步,现在铁坊中锻出来的刀坯,经过新制作出来的畜力锻机锻打后,再到兵器匠作手中,很快就是一把亮闪闪的好刀,刀片片铁晶粒被压锻变形后变幻出的美丽花纹,比之倭国最为精美的菊纹刀也不遑多让。
而其他一些在朱明指点下制出的构思精巧之物就更是大受欢迎了,不管怎样都有像苍蝇一般的商人围来的。
只是从此又催生的一个新的职业,那就是利用自己同乡的关系,返回大明乡里处鼓吹有这样一个南洋,那里是另一个汉国,那里遍地黄金,所有人不愁吃不愁穿,只要过去的汉人就发放良田百亩,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学堂。
若你是大明地位低下的匠户,真有手艺?一到南洋就是人人,每顿白米,天天吃荤;若你是每天只懂得屯田开垦的军户,过来从军还是种地都随你,还有,商人在这边的地位是很高的。
这些回乡招人的汉子,被那些个做跨海贸易的大商人十分之看重,这招揽来的不是一个个的劳动力啊,这就等同于大明朝最紧俏的盐引啊有了这些汉人劳工,你进入黑水明国做生意就是一路畅通无阻,天王老子也不敢拦你。
在泽汉五年的下半年开始,华人移民高潮逐渐开始,此刻郑和的舰队正在一路摸索着向西而去,朱棣不管是北元鞑子还是南越猴子都让他闹心,因而他并没有太多的精力来挂念朱明。
只是南方各地频发的人口失踪案件,甚至是举家失踪的案子实在是让地方官头痛不已,这大明户籍管理之严苛不可想象,这人口走失一案甚至地方官是要掉脑袋的。
而有几起汉人移民前往琉球的船只竟然在半路被劫持的情况,原本这种武力劫持朱明是绝对禁止的,但是到后来也是民不告官不究了,就算是被骗来南洋,但若是后来发现黑水明国的好了,能安心留下便也就留下了。
见鬼的是渔民出海也经常莫名其妙的失踪,让他们的亲人是好一阵的伤心,奇怪的是数月后这渔民的家人也是莫名的失踪,让大明朝的各个沿海卫所神经戒备到了极点。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朱明是怡然自得,从最初的每天几十人到几百人几千人,黑水明国的人口输入犹如井喷一样发展着,尤其是输入的大部分是汉人。
也有不少奸猾的商人用各色人等混作汉人输入黑水明国,而在黑水明国虽然各族平等,但汉人毕竟还是更加能够昂首挺胸,所以这些异族也心安理得的数典忘祖,让大制衡侯寅不得不出台了一系列的新规矩来区分各类移民。
时间进入了年底,每到这个时候各个官衙往往是最为忙碌的时候,但是朱明确是最为清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