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大明

第213章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纪大人发了狠,下了最后通牒:你们一个个都是卑贱的人物,级别也不够高,想入诏狱是不可能的,你们有罪进了锦衣卫衙门,不入诏狱就只有死了,还有第三条路就是一定要戴罪立功才有那么一点点微小的希望。
锦衣卫的特务们继续发扬着拔起萝卜带起泥的优良作风,把这三名宦官的归口部门,宫内直殿监也闹了个鸡犬不宁。
其实这些外派在外的宦官不过是在自己这边挂个名而已,普通人敢用宦官的那麻烦就大了,所以这些会同馆中的宦官纯属机关闲杂人员无处放,等于是变相的让他们下岗分流自谋生路。
直殿监的领导不过就是享受逢年过节一点点可怜的孝敬,还惹下了个天大麻烦,虽然锦衣卫还不敢明着把宫中的人给拉走,但掌印太监在寒冬时节已经是汗如雨下了。
一天时间,就在锦衣卫番子紧张而有序的用各种工具折磨人,用各种花言巧语哄骗人的过程中过去了。
而事情也弄了个大概,真实情况是有不明身份的恐怖分子买通了会同馆中招呼外国友人的宦官一起谋害了外国使者,具体的动机可能是心怀对和谐社会的不满,也可能是某人在当年游荡到你南洋某国你狗眼看人低得罪了他,现在你却眼巴巴的自投罗网跑大明来了,不毒你毒谁,但具体真相随着直接的犯案人员宦官的消失而断了线索。
这结论呈递到纪纲案头时,纪纲长叹了一口气,这结论连他自己都糊弄不过去,还妄图糊弄英明神武的朱棣大大,那明显是不可能的。
所以纪纲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据实汇报,不清楚明白的就直说,但在奏报的最后必须要表明决心——一定发扬锦衣亲军有问题要查,没有问题我们自己创造问题也要查出来的办案作风,一定将此案办成牵涉到谋反的大案要案,让建文余孽或是心怀鬼胎之人永无安宁。
当匆忙赶出来的奏报递交上去后,就犹如石沉大海没有了回应,是时间太赶了朱棣没有仔细看么?谁都不知道,只是接下来马上就是朱棣招待此次郑和带回来的各国使节赐宴晚会现场了……
第二卷南北帝国第一百四十二章定海侯朱明
虽然对于红丸案这样的突发性事件,朱棣暂时还没有抓出这幕后的黑手,但是对于使团的人员组成,每个人有哪些破事,朱棣这个精明到可怕的帝王早就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
尤其当这个使团中有一个比较敏感的人物在的时候。
当初郑和回来时据皇宫大内路边社报道,君臣曾有过如下的对话。
和:老大,小弟幸不辱命,顺利回来了。
棣:很好,路上找到那人没有?
和:没有,但有个来路不明的人被我绑回来了。
棣:O啦,就是那个朱明,我看过他的人事档案了,虽然查不清楚祖宗十八代,但就他本人来看,不像那人的余孽。
和:这正是小弟我的判断。
棣:那你说这人怎么办?
和:老大你说该怎么办吧,是操西瓜刀把他剁了包饺子吃还是割了入宫给您做小弟,你一句话我水里来火里去,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棣:先软禁起来吧,你再给我说说这南洋这黑水明国的事情吧,听说当地被朱明治理后物产丰饶,人民安居乐业心向教化,可有其事?
和:说实话,那里的人已经在讲汉话用汉字了。
棣:行,那我知道了,既然那人没找到,你直接东西收拾收拾,准备继续出去吧,这趟差再给我出远点,别跑到半路就屁颠屁颠的回来了,差旅费我给你加倍。还有,黑水明国这个名字我不想听到,但你此去南洋,务必要维持朱明治下部落的安定繁荣局面,他们的酋长在中原享福,但这部落也不能被些阿猫阿狗给夺了去。
其实当时朱棣和郑和还聊了许多关于四海臣服,南洋诸国是如何如何尊敬大明的屁话,那就不一一敷述了,但其中与朱明命运息息相关的大致就是以上这些。
可以看到,朱棣的目的性很强,而且对于土地,他与他老爹一样是个十分有攫取欲望的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