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地方?”
“卑职不敢讲。”
郑和微微一笑,直接说了出来:“这里虽然看着比咱大明朝的许多地方都要繁华,人都要活着更有精神劲头,但这也绝不是桃花源。”说完后就闭目养神起来,不再搭理这个助手。
一路并无什么颠簸,顺着铺的整整齐齐的大道,直接来到了自由城,顺着豁开的城墙口就进了城。
马欢也算得上是脑筋很直的文人一类,又是喃喃自语道:“昔日秦王一统六合后首先做的就是修通天下的直道驰道,此地洋流密布,但能把道路修成这样也算是不错了。”
这话就有点大逆不道了,郑和不悦的扫了一眼马欢,马欢自知失言,头一低不敢再做言语。
使者的队伍来到了王宫之前,郑和一行施施然下了车,看着眼前这颇有些寒酸的“王宫”,鱼贯而入了殿中,那些带着刀兵的士兵自然是留在了外头,由黑水明国商部的官员招呼着到驿馆中稍作休息去了。
今天郑和是打定主意要单刀直入了,必须弄出个究竟,而且要想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来。
偏殿中,朱明盘腿坐在了地上,金珠和几名侍女正在侍弄着茶具,看到郑和等人进来,朱明微微一欠身表面欢迎,接着招呼郑和入了座,此刻偏殿中唯有朱明、王铜、郑和、马欢四人而已。
“来,虽然远在海外,但这茶是闽地开春的新茶,请尝一尝,每人旁边服侍的侍女都把茶具烫好煮好了茶水,又轻巧的为每个人斟上,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说话。
等到茶煮好,朱明端起茶杯,微微示意了一下,率先啜饮了一小口,随后又连喝两口将小杯茶饮下,闭上了嘴巴享受茶液给口腔带来的微妙感受。
而郑和等人也是各自喝下了手中茶盏中的茶,放下茶杯后,郑和顺口问道:“我看朱先生对饮茶一道也颇有研究,不知祖籍何处?”
“呵呵,某也不记得了,在下祖父就避世远居南洋,到父辈一代,更是向极西之地迁移,不瞒天使,鄙人还曾在西方称作法兰西、英格兰的地方呆过。”
“法兰西?鹦哥兰?”郑和满脑子是问号,这也怪不得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也许等到他多次出海后可能会细分的出这些西欧的国家,但此时在他的知识中,能弄得清楚弗朗机是哪儿就算不错了。
不去纠缠这个问题,郑和准备要单刀直入:“那么说来朱先生并没有在中原呆过?”
“在前年时曾经随着商船去过一趟广州港,果然是我的故乡啊,我一到那就油然而生一股熟悉感。”
朱明言语诚恳,郑和也分辨不出到底几分真假,他便再问道:“那这么说,你这块小领地为何要称为黑水明这一奇怪的称呼呢?”这其实也是郑和心中最大的疑问了。
“哎呀,我的父母对我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他给我起的拉丁文名字叫“lucis”,意思就是光,接下来想到我还是一个纯正的汉人,便又给我起了汉语名字就叫明,我祖上姓朱,自然就叫朱明。”
顿了顿,朱明喝了口茶,接着说道:“当初我流落到这南洋,也没想到要建立什么华人的国度,后来机缘巧合打下了这片基业,自然也要名正言顺,便从名字中单取一个明字,我也曾经听说过大明的赫赫威名,我这萤火之光自然不敢与日月争辉,想到南洋海外,一片黑水汪洋,便起名叫这黑水明国了,所以说这名字还是有所典故的啊。”说完后朱明一饮而尽,“王铜啊,以后我们要撰史,得把这国名的来历好好写写,免得后人不明白啊!”
郑和微微的皱了皱眉头:“但是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们既是汉人,为何敢不禀明皇帝就擅自在海外建国?你们这等同叛逆。”郑和的话中微微带了些怒气。
朱明心中也升起了一股无名邪火:你们这中原王朝,散落天下的华人别人对他们做出了什么事情你们可以不管,但一旦他们自己做出了点什么事情你们的手就伸的老长,我可招你惹你了?
于是朱明也不悦道:“我们这些海外遗民,都是元蒙还在的时候就出去了,难道我还得向那残暴的元人去报备我等要在海外立国?”
“但现在是圣天子在位,你们自当禀明缘由,谋得天子谅解。”郑和从来不是一个软弱好讲话的人,对手硬,他就要比对手更硬。
朱明不愿在这上面多做纠缠,看来要想得到大明的承认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郑和的态度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郑和十岁就跟随朱棣,可以说是朱棣一手培养提拔起来的人,对于朱棣,郑和是最为了解,换句话说,郑和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他揣摩到的朱棣思维为出发点,郑和这关过不了,朱棣那关也绝对过不了。
朱明微微在心底叹了口气,武力对抗,这次郑和的舰队他倒是有信心拼得过,但想全歼绝对是不可能的,而以朱棣的个性来说,海外公然的成立一个他并不承认的明国无异于打他的耳光,这次驱逐了郑和的舰队,将换来下次百倍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