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商行不再向非收留范围内的孤儿们提供免费衣食。一开始,那些已经习惯了享受生活的大龄孤儿们还或主动或被动的到各地分号闹事。还义正严词地责问商行为什么不再向他们提供衣食,什么没有善心之类的。不过得到了总部指示的分号管事们根本就懒得跟他们客气,直接让伙计们乱棍打了出去。几次之后,他们也就不敢再去闹事儿了。
不过还是有一些不甘心的孤儿在当地的泼皮无赖带领下给商行捣乱,偷盗之类的什么好做做什么。很是给合兴泰各地分号制造了一些麻烦。只是这些市井底层的人完全不清楚合兴泰潜藏在底下的强大力量。他们在玩得不亦乐乎,觉得很解气的同时,却给他们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江南地区各府县的衙门在同一天里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抓捕行动,针对的就是市面上的泼皮无赖以及他们手下的打手。而且同时出动的还有各地世家大户的家丁。这次行动可能是有史以来以地痞流氓为目标,规模最大的一次清剿行动,同时也是效果最好的一次。此后,江南地区说夜不闭户有点儿夸张,但小偷小摸的确实少了许多。也算是为江南地区的百姓们做了一件好事。
这次的事件让赵永泰再次明白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以后合兴泰基本上不再在受灾地区进行救济,都只是招工。当然了,签订了用工合约,就可以得到商行的救济了。
崇祯六年正月初十,合兴泰出台了新的用工制度。不管是在哪儿签订的用工合约,签订完成后,都可以申请预支一部分薪水,以解燃眉之急。同时取消了签订合约后由商行免费救济的条款。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商行的额外开支,另一方面也让这些人更加珍惜这份工作以及由自己预支的工钱购买的粮食。
促成合兴泰用工制度的修改,除了是因为陈彬他们的拐骗绑架案外,还因为之前有人投诉说商行免费救济的米粥分配不均,谁得到的干一些,谁得到的稀一些,很是让人哭笑不得。另外还有少数人居然在各地粥棚之间流窜,宁愿天天喝这种稀粥,也不愿意去做工。而且往往就是这种人在各个粥棚捣乱,说米粥的问题。妄图对合兴泰造成一些影响,以此来向合兴泰要求一些好处。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西方人会说上帝救自救的人了。
第二卷 蛟龙入海 第八十六章 产能矛盾
对于这个禁令,赵永泰自然是不会反对。当然了,他的反对也无效。对于这件事,商行上下的诉求是一致的。因此,以后就算是他不顾禁令,想偷偷摸摸的上船,不但不会有人帮他,反而还会阻止他。
赵永泰虽然活了两世,但他对于活着,一点儿也没有产生厌倦。而且这一世的生活更加精彩,他更是不愿意提早结束。因此之前他才会向佳雯他们保证不再随船出海。
其实他之前坚持要随船出海也是迫不得已:出身护卫队的海卫队员们对于航海完全是一窍不通;而从官军水师调过来的将领们对于操船可能还行,但对于远航可能还不如经常出海的商船船员。当然,这个问题不大,只要商船船长们将远航的经验和航线告诉他们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完全没有海上炮战的经验,他们对于海战,还停留在一拥而上,放火、跳帮这些近战战术层面上。如果他们像这样使用新式战船,那别说想要打赢,不落个全军覆没就不错了。因此,他之前才会坚持要随船出海。虽然他自己对海战也根本没有经验可谈,但至少他知道一些基本的要素。
现在经过了三场战斗的锤炼,海卫舰队基本的海战战术已经形成。特别是建立了敢战的决心和战而胜之的信心,对于海卫舰队以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只有这样的舰队,才能实现商行,乃至大明的海洋发展战略。现在赵永泰再随船出海,对于舰队的成长已经没有什么大的好处,反而可能因为他的存在而产生顾忌。这也是赵永泰不再坚持上舰的主要原因之一。
既然赵永泰表示了接受,董.事们也就不再深究这个问题了。直接开始了下一个议题,关于赵永泰与朝鲜三大家族签订的合作草案。
随草案附上的还有何佳盛他们.对于朝鲜市场的分析报告。由于这份报告赵永泰也署了名,因此董事们只是稍微讨论了一下,也就认可了这份报告的分析结果。当然了,期间他们也就一些问题询问了赵永泰。
根据这份报告的分析结果,商.行至少在两三年内不用再担心工坊的产能释放不足的问题,不但如此,工坊的产能还可以再次进行扩充。根据这份报告的分析结果显示,商行传统工坊的产能已经不能够满足未来朝鲜市场的需求,再加上与其相连的后金,其市场预期可以让商行的工坊保持高速扩充两年的时间。看到最后的结论数据,董事们乐得下巴都快合不上了。
要知道,这还紧紧是朝鲜一地的需求。此前商行也.针对日本市场进行了分析,日本市场的规模比朝鲜要大上数倍,但是同样的,日本本国的生产能力也要强过朝鲜数倍,特别是低端的棉麻布的需求,反而比朝鲜要少得多。因此,此前商行只是对在日本需求量比较大的高端产品的产能进行了重新扩充。
高端产品的利润确实高,但同时市场需求量相对.就比较少。当然了,现在海外对于大明高端产品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庞大的。因此,长远来说合兴泰并不需要担心市场的问题。但也正是合兴泰的高层们看到了海外巨大的市场需求,现在反而急需扩大低端产品的产能。
这主要是工匠的问题,一方面是熟手与生手之.间较大的产能差距,另一方面是两者之间同样相差不小的产品合格率问题。高端产品虽然利润高,但同时材料成本也高。高速扩张所带来的高不良率,又产生了高额的材料成本支出。这两个因素叠加起来,就使得商行更愿意高薪挖人墙角,而不愿意自己培养新人。
但是这个时代.挖人墙角可不比后世容易,只要开出高薪就好了。这时的工匠们通常都有跟主家或者东家签订长年的契约,甚至是死契。在契约到期以前,这些工匠就像是主家们的私产一样,不可随意离开和接收。因此,合兴泰此前的两次高速扩张,聘用的人员多是家庭作坊的自由人。但这样的人毕竟是人数不多,从商行的第二次扩张很快结束就可以看得出来,江南地区的自由人已经被合兴泰收拢得差不多了。
因此,赵永泰去年向董事会提出了从相应低端产品工坊里抽调熟手工匠进行培养的建议。经过试行之后,发现效果良好,迅速在商行内大量推行。毕竟同类产品的技术相差不会很大,培养起来相对就会容易很多。
但这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现在只是一个日本,其对于高端产品的需求量就快要超出商行相应低端产品产能的一半了。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高端产品的需求量还会激增。这样一来,现在这种在低端工坊里抽调熟手的作法显然也无法支撑太久的时间。毕竟现在招募的流民们基本上都没有读过书、认过字,就算是学习低端产品的技术,培养起来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能在半年内达到合格水平,都算是快的了。
同时,培养生手多产生的大量不合格品,也会使得本来利润就比较低的低端产品,其利润被分摊得更低。当然了,这一部分可以用高端产品的利润进行补贴。但是,一旦高端产品的需求量达到甚至超过低端产品的产能,这样的培养方式也就失去了该有的效果。
因此,在看到朝鲜市场对于低端产品的庞大需求量后,怎能不让董事们喜形于色。至少,这可以在一定时间内缓解这种产能压力,为他们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提供更多的时间。至于说产品的利润超过预期,这反而没有让董事们太过高兴。毕竟低端产品的利润量再怎么高也不可能达到高端产品的程度,要不然它们就不叫低端产品了。当然了,能赚更多的钱,董事们对此还是很高兴的。
至于说跟要女真人做生意的问题,根本就没有人提出来。这除了是因为大家都更注重家族利益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赵永泰在报告中提出了只与朝鲜人通商的建议,至于说朝鲜人愿意跟谁做生意,那他们就管不着了。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加强与朝鲜三大家族的合作关系,还可以免除通敌之类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