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简单的交流之后,赵永泰才知道:原来这两夫妻是广州人,听说这里好赚钱,就一起来这儿打拼了。男的叫荣福,所以这家店叫荣记,很有广东特色的店名。夫妻俩的裁缝手艺是家传的,应该说是女方家传的。不过女方家只有这个女儿,后来招了荣福入赘。
老岳父去世后,家里也没其他亲戚了,听说这里好赚钱,夫妻俩就带着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来到了这里。儿子进了合兴泰的纺织坊,女儿就留在家里帮工了。
至于他们为什么会改制出这种服装,则是因为他们以前给在广州的西洋人做过服装。此时西方的女式服装有塑型方面的设计,他们接触后,也就突发奇想对现在的明服进行了一些改动。不过在广州并没有人接受他们这样改动过的服装。
而他们来到这里后,发现很多人穿的服装与西洋人的服装类似,不过看起来要更简洁更精神。他们想着:既然这里的人能接受这样的新式服装,那他们对这种改动的服装应该也不会太排斥才对。因此他们也就再次大胆地推出了自己改动后的服装。
第二卷 蛟龙入海 第六十四章 成衣的市场
不过这种修改后的明服在这里的销售情况同样不乐观:虽然在这里也有少数人向他们定做,但并没有像他们所预想的那样被多数人接受。因此,他们不得不再次将主营的服装样式换回正统的明服。这也是之前他们在外面的门店里没有看到这种新式明服的原因。
上一次两个女孩子一人在这里做了两套,用料也很讲究,算是这个小店接到的一个不小的订单。再加上此前定做这种衣裳的顾客并不多,因此老板很快就想起她们来了。既然她们再次来定做,这样的大主顾当然要好好招待了。
那边老板娘给三个女孩子量尺寸,主要是给舒雅量了,其他两个女孩子只是再确认一下上次量出的尺寸。这边赵永泰就同老板聊了起来:“荣老板,你们有没有修改过男装?”
以赵永泰的眼光来看,荣福他们改进出的这种女式明服已经很不错了,最多就是在局部再给他们提点儿小意见。如果他们也有修改出新的男式明服,那就可以实行他的推广计划了。当然,如果没有,赵永泰也可以让他们改出来,有了女装的基础,这活儿不是什么难事儿。
“有啊,有啊!早前我们都有改出来,不过男装根本没人买,早就收起来了。你等着,我这就去拿来给你瞧瞧。”荣老板听到赵永泰这么问,顿时高兴地回道。
既然已经做出来了,荣福当.然希望能够卖出去。这不但能够赚钱,也是对他的手艺的一种肯定。在他想来,赵永泰既然是陪几个女孩子来再次定做这种新式女装的,那就表明赵永泰应该是接受这种他们改制的这种衣裳的。而赵永泰这么问,显然是想看看他们改制出的男装可不可以接受。
这当然让他高兴了。以赵永泰他.们的穿着,荣福知道他们肯定是世家子弟。如果能够得到他们的肯定和接受,那以后这种他和他老婆费心耗神改制出来的新式服装也会有一些稳定的顾客也说不定。
其实像荣福他们这种成衣店,.最希望的就是有一些比较富有的固定主顾。给这种主顾做衣裳不但工钱高,而且数量比较稳定。但是在这个小农经济的时代,女红、针线活儿又是女子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所以一般来说不管是家里是富有还是贫穷,都不会在外边买成衣,而只会买布匹回家自己做。要是世家大户,那更是有专门制衣的下人。
因此这个时代成衣店是很难存活的。而一般来说.都是在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才会有几家,因为这些地方会有大量来往的商人和脚夫等。他们的家不在这里,而出门在外衣服破损又是很平常的事,所以这些人才是他们的主要顾客。不过商人来往并不定时,而且也不会有人这么倒霉,每次到这个城市衣裳都会破损。因此总的来说,成衣店并不是一个好买卖。
荣福的岳父家在广州开成衣店也有些年头儿了,.而广州又是南方最繁华的商业城市,所以他们家的成衣店也算是小有名气,收入也不算很低。不过他老岳父过世后,其他几家成衣店的老板看他们年轻,就开始打压欺负他们。什么地痞流氓的经常会去他们的店里捣乱,店里的生意也就日渐衰落。再加上他们报以巨大希望的新式成衣未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他们也就萌生了离开的想法。
正好这时他们听说江南有一个城市这几年发.展很快,而且那里有许多人的穿着很奇怪。夫妻俩商量后,就将房屋和店铺等家产全都卖了,准备到那个城市来重新开始。毕竟广州已经呆不下去了,而那个新兴城市却有着接受他们改制出的新式服装的可能。
当然,现实总是.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他们的新式服装还是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可。不过至少有人买了,这对于他们来说也算是一种安慰。而且这里是一座新兴的商业城市,成衣店的数量却很少。在他们来之前,这里只有一家。而这家人也并不比他们早到多少时间,也就不存在欺生的问题。
另外,台州的繁华程度也超过了他们的想象,他们觉得甚至都已经不必广州差了。如果按GDP来说,此时台州还比不过广州,不过其增速就让广州难望其项背了。再加上这里有不少独家特产,因此来往的商人并不比广州少多少。因此他们做传统服装的生意也很不错,比他们以前在广州老岳父在世时还要好得多。他们也就安心在这里安顿了下来。
在他们安顿下来之后,却惊喜的发现,这里的主要客户群居然不止是来往的商人,还有合兴泰商行工坊的工匠家庭。
一开始他们很奇怪:这些人来买衣裳的次数很频繁,不说每个月,但两三个月买一套的人是很常见的。这让他们不禁暗自猜想:这些人是不是什么管事之类的人物?不过正常来说,能做管事的人一般都应该已经成家了,他们所穿戴的应该都是家里自己制作的,很少会在外边购买。如果说都是未婚管事,但这些人的数量可不少,这也太不符合常理了。而且这些人所选的布料又很普通,也不符合管事的身份。
当然,这些人到底是什么身份跟他们没什么关系。这么好的客源,他们可不想因为自己的冒失而失去了。虽然每件衣裳的工钱都不高,但胜在数量多,而且稳定。所以他们一直都没有问过这些人的身份。
直到有一次几个人在他店里碰到了,互相聊天,他们才知道这些有钱的主顾都是工匠。这差点儿惊掉了他们的下巴:这年头儿工匠都这么有钱了?还是自己听错了?
好奇心一旦滋生,就会不断胀大。夫妻俩憋了好一会儿,实在是憋不住了,还是向几人确认了身份问题。虽然这很有可能会让他们失去这几个主顾,甚至是更多。但俗话说好奇心可以杀死九条命的猫,所以这个时候他们也不顾得这个问题了。
不过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几个人很坦然的说明了自己的工匠身份,并没有遮掩或者生气。而且夫妻俩还感觉这几人在介绍自己的身份时还隐隐有点儿傲气。是的,傲气!当然,这只是他们自己的一种感觉,而且也不是很强烈。
既然这个最大的坎儿过了,而且大家也算是经常见面了,也就熟络地聊了起来。荣福他们这才知道,原来这些人都是合兴泰工坊的工匠。不过这些人当人不会是普通的工匠了,都是匠师级别的高级工匠。这个说法荣福他们倒是头一回听说,不过大家都是普通人,说白了都是文盲级别的,所以说话都很直白,也不存在听不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