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本身烧造量就不多,能留存到现在的,几乎没有实用器,左右就那么几种器型,难怪要眼熟,要是换一个天球瓶或者将军罐什么的,那就真的有点像青铜器刻有“西汉”二字铭文,当场就可以给淬了。
说起瓷樽这种器型,属于陈设用品,始于宋,汝窑、定窑、龙泉窑都有烧造,之所以眼熟,那是因为在故宫里就收藏有那么一件,当然,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亦收藏一件,只不过他们不知道而已。
传世的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就只有这么两件,而这里居然出现了一件!
第一卷穷则思变第392章汝窑天青(中)
吴晨是看过图册的,要说起来,这一件跟故宫里的那一件,形制虽然类同,但是高度却不一样,这一件大致只有故宫那间标准器的一半多高,差别就在腹中部凸起的弦纹,眼前这尊只有一道,而故宫中的标准件则有三道。
难道是这种器型,有两个品种?要知道,标准器型往往不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当然,到了清三代,因为烧制工艺的极度繁荣,出现了非常多的创制,这就导致有些器型的规格不太一样,比如赏瓶,乾隆朝的跟雍正朝的就大不一样,当然这是后话,对于严格仿造青铜礼器的汝窑来说,似乎不大会出现这种情况。
有点意思。吴晨忍不住心中好奇,还是眯着眼睛扫了一眼,匆匆一瞥之下,差点惊掉了下巴!
仿的!
妈的,这汝窑居然会是仿的?!
只见一道若有若无的白色光芒,淡淡的笼罩在润滑如脂,似玉非玉的釉层之上,竟然是新仿!
见鬼了!刚刚还在无限赞美的吴晨,一下子就惊呆了,这他妈的谁这么牛逼!要说当代仿汝窑他见得多了!之前还闷在机关的时候,用的茶杯便是东道所产,而其它大品牌虽然因为价格过高,没有入手,却也是见过不少,现在想来,不管是晓芳、还是衡连,都不可能做得这么像。
实在是太像了,不单形似,而且神似!连一些完全不可控的因素都,也就是后人鉴定的特征都表现得太完美了。
汝瓷之所以独冠瓷林,公认的以釉取胜,釉色青中泛蓝、纯净、温润,釉面隐现出一种柔和含蓄的光泽,既不同钧瓷的乳光,也不同哥窑的脂光,而是一种类似古玉般内蕴的光泽,就是这种光泽极难仿制,不管是永宣年间,还是雍正乾隆年间,都有过不少的尝试,却愣是无法达到这种效果,就连瓷神唐英,也是束手无策,引为终生大憾!
但是,眼前的这一尊,却是连这种略微有点暗哑的光泽也给模仿了出来,这是在历代来从未见过的。
这他妈的到底是谁?竟然突破了这道天花板!要不是自己拥有异能,单纯从肉眼来看,只怕任谁也难免要打眼。
吴晨心里隐隐有一丝恐惧!再看过去,仿佛就见到这诱人的瓷樽之后,隐约有那么一张充满了不屑跟玩弄的笑脸。
这个时候,已经有人征得林老板的同意,从链子缺口处站着的两个保安身边走进去,上手把玩了,不过人多时间紧,每一波人只限定了五分钟。
从四周压抑的声响中,可以感觉到大家内心的跳动。
“要不咱们也上去看看?”孔四见已经上下了几拨人,心里也有些按捺不住,说完之后见吴晨瞪大着掉到地上了,典型的目瞪口呆状,一副****见到大美女的样子,这也太不淡定了吧?
“嗯嗯。”吴晨脑袋还在嗡嗡作响,机械的点了点头。
孔四便不再理他,走到一边,跟林老板申请了开来,对方见他们面生,细细的盘问了一番,知道他们是南方来的客商,又刚刚收了宋老板的大盘,这才勉强同意他们上去。
又等了两拨人,才轮到他们,前面走下来的老头,边走边摇头晃脑的,一脸的可惜模样,不过孔四却见他眼神之中掩饰不住的亢奋,太阳穴上的血管也在急速的跳动着。
都在装呢!
果然,那老头下去之后,便往林老板那儿去了,两人拉着手“亲热”了好大一会。
吴晨跟孔四也没空理会他们,这看的人还没看完呢,估计林老板一时半会不大会出手,他自己先摸摸大家的底,最后再择优,这也算是一种另类的暗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