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胖子见他手势,两眼一亮,这小子年纪不大,却是个老手啊!
他身材不高,站在吴晨身侧,矮了半个头,半仰着脑袋,从侧面看过去,见吴晨神态淡然,一副跟他年纪完全不符的大家风范。
虽然有些讶异,不过矮胖子也是心里有些喜乐,趁着吴晨翻来覆去看大盘的时候,在边上先自我介绍了一下,“敝姓宋,小号是听雨轩,小兄弟有空多来指教。”
听雨轩也是当地数一数二的老字号了,在这圈子里可谓是大名鼎鼎,只可惜吴晨初来乍到,压根就没有听说过,所以听着也只是嗯了一声,没有什么表示,还是专心的看着手中的物件。
这让宋老板更为觉得讳莫如深,也不敢高声说话,在一旁给他稍微做了介绍,这个青花矾红云龙纹大盘是他在日本拍回来的,原藏者是日本静嘉堂。
吴晨又点了点头,是个好东西!
不要小看这个大盘,要知道此式青花矾红云龙纹大盘,尺幅恢弘,烧造颇为不易,变形的机率极高,因此就算是在雍乾两朝,也仅曾极少量烧造,乾隆年间的存世也异常珍稀。
这盘子,盘心上,绘有海水立龙捧珠图,气势凌人,跃然眼前;内外壁则分别绘三条行龙和一条翼龙,矫健有神,气势非凡。
更妙的是,青花配矾红,红蓝相衬,分外躲眼。以矾红装饰龙纹,色泽鲜妍厚润,色阶过渡自然,祥云迤逦,浪涛卷卷,更见映衬九龙之动感无比鲜明。而青花苍雅明快,毫无宣青浓重晕散之气韵,恰与成窑青料恬淡雅洁之色调暗合。
盘底心双圈内落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边上还有入关的火漆,的确是从日本收了回来的,能在海外淘回这么好的精品,难怪这个宋老板如此得意!
“恭喜啊,这可是个难得的好玩意!”
吴晨小心翼翼的放下手里的大盘,直起腰来,由衷的对着宋老板说道,这个盘子,他都不需要用异能,就能看出没有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眼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个盘子本身“有一眼”。
如果价格合适的话,他倒是有心拿下。
所谓的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就是这个道理,光淘到这个盘子,一旦出手,就够送老板那个什么轩支应好些年的了,当然,除了财务方面之外,更重要的是因此而带来的“声誉”,如果一个古玩店,从来没有经手过这种“顶级货”,说出去都丢人。
这种青花矾红云龙纹大盘,正是十八世纪清宫摹古理念之典范,化裁于宣窑之青花矾红龙纹器皿而成。青花矾红彩,是宣窑的一大创新发明,开启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新工艺。
这一品种在雍正朝达到顶峰,只可惜烧制较少,到了今天,落款为雍正年间的只有两例,分别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鼎鼎大名的玫茵堂,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第一卷穷则思变第390章窜货场(三)
宋老板也不矫情,东西摆在这里么,什么都不用多说。他见吴晨虽然神情淡然,不过显然对这个大盘颇为赞许,也不知道是否有意,便拢了拢长衣外的袖子,伸了过去。
袖里乾坤?吴晨嘿嘿一笑,这都什么年代了,还玩这个?幸好现在是冬天,江南阴冷,大家都穿了长袖,要是放在夏天恨不得穿个背心的季节,这还怎么玩儿?
之所以如此,主要的作用是“保密”,就是双方谈价,不从口出,全由袖里两只手交互完成,外人自然也无从得知。这种老派的做法,在北方还有存在,在广府早就没有了,不是要保密么?老板直接掏出个简单的计算器,噼里啪啦的按一个数字,谈价的人再按一个数字,就这么砍着价,旁人也是看不到,方便快捷多了。
幸好吴晨跟着刘老一阵子苦学,各种行内的老规矩也都还算懂,便拢拢自己外套的袖子,伸进了对方的布衣长袖里面,手指搭在了一起。
宋老板本来也只是想试探他一下,毕竟这小子看着太嫩了,嘴边毛都没有。不料对方却是个老手,便不敢轻视,这一番搭上来,双方手指不停变幻,价格始终相差甚远,他的脸上渐渐的便有些不自在了。
其实,他也是不知道,吴晨这是有意在试探对方的心理,作为一个“职业捡漏者”,吴晨对这种“明货”,一般都不是太在意,毕竟价格就在那里,就算转手了,也赚不了几个子,要不是这个盘子一下子抓住了他,再加上对方主动伸手“丈量”,他都未必会出价。
“最低这个价了!”宋老板目光如炬,死死的盯着吴晨,仿佛要用目光杀死他。
九百万?吴晨微微一笑,这个盘子如果上了拍,分分钟是个中八价,当然扣除掉佣金税额等等,也就剩下小八了,如果再算上时间成本、以及中间的繁琐事务,在这种内部交流私下交易的场合,这个价格其实也还过得去,既不便宜,也给对方留了套利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