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路天行

第653章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长堤的尽头,便是著名的“徐园”,是辛亥革命时期军阀徐宝山的祠堂,这位徐大帅倒不是个粗俗之人,园内有一馆、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内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精巧雅致。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走到听鹂馆,吴晨抬头见墙上有木制的对联,嘿嘿笑了一下,不知道为什么想起了郭德纲的万能对诗句“一枝红杏出墙来”来。
中国文字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独特解读,比如“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句,可以适用于任何语境,堪称七言古诗的万能句王。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枝红杏出墙来。”
“故人西辞黄鹤楼,一枝红杏出墙来。”
“寒雨连江夜入吴,一枝红杏出墙来。”
“月落乌啼霜满天,一枝红杏出墙来。”
“停车坐爱枫林晚,一枝红杏出墙来。”
……
凡此种种,皆有独特韵味,真是钦佩古人的智慧跟对文字的雕琢!
当然,馆内还有楠木罩隔等等诸多精品,也是让人大开眼界,更让他们惊奇的是,门口那两大口铁镬,据说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镇水神器,从南北朝时期流传至今,也属于难能可贵。
“这倒是老玩意,可惜卖不出价!”孔四习惯性的走过去,轻轻拍了拍,点头赞了赞,够厚实的!
吴晨被他吓了一跳,这对老玩意,再不值钱也是文物,也不知道搁置了多久,风吹雨淋的,说不定里面早就风化腐朽,万一让这哥们一掌给拍散了,又是一宗是非!
他心虚的左右看了看,还好没什么人,赶紧拉着孔四往外走,出到外面,埋怨了一通。
第一卷穷则思变第388章窜货场(一)
沿着瘦西湖的一侧走着,很快就到了红园,这里原本是个花鸟市场,这些年民间收藏品市场也逐渐发展了起来,再加上左近的扬州玉石市场,慢慢的就形成了一个圈子,除了专业人士之外,瘦西湖积累的大量游客,也成了这里的主力消费群体。
虽然不是周末,又兼着初冬冷寒,人气倒是挺旺的,走到近前了,就能感觉到人流逐渐增多,等到人流如织之时,已经是到了市场的一边,四周都是飘着布幡的城楼,规模不小,却是几条大街连同而成的一大片,没有什么藩篱。
初来乍到,两人也补急于钻进那些古玩店里去,而是在路边找了一间小茶楼,进去喝着茶,稍作休息,顺便的就将这里的情况打探了一下。
“两位第一次来吧?”捧茶的小厮,听吴晨一嘴的南方口音,笑着说道:“看你们身上穿件把衣裳格格正正的,应该是大客商啥。”
“是第一次来,探访下长辈,顺便看看这里的行情。”吴晨听那小厮话里口音颇多,应该是本地土生土长之人。
一听到是来打听行情的,小厮便给他们仔细的介绍了几个大的店铺,还自靠奋勇的要给他们当先导。
都是街面上混的人,左近各店铺也都不远,按照圈里的规矩,如果他带的客人买了单,他也是有提成的。
“呵呵,谢谢了啊。”吴晨被他的热情吓了一跳,立马就想到跟团出去的导游,那玩意,带过去的场子,哪里有什么好东西!赶紧的敬谢不敏:“我们想先在街面上逛一逛,等两个朋友哈。”
茶楼小厮见他们一脸的不置可否,心里有些失望,不过还是很热情的留了张名片放到桌面上,交代他们有什么需要,尽管找自己,这两天街面上很多老店的老板们都不在呢,尽是一些伙计,挺坑人的,有自己这个本地人带路,别人也不敢太坑!
老板们都不在?这是怎么说的,难道集体携款跑路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