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就吓呆了,拉着木头就想跑,没想到这呆货,看得目瞪口呆的不肯走,还一个劲的念叨着‘原来还可以这样的!’”大牙说完,叹了口气,“这孩子,三观从此就算彻底毁了!”
“去你的吧!”吴晨老脸一红,伸脚踹了过去,不过大牙说的是事实,他也不好否认。
大家笑着闹了一通,感觉神经松弛了许多,没有刚才那么压抑,体力也恢复得差不多,这才站了起来,刚才一上来,只顾着休息,连基本的搜查都没有,现在想象,倒有些后怕,万一这地方藏着什么东西,只怕就要交代在这里了。
清点了一下,别的还好,像大牙的西瓜刀什么的,丢了也就丢了。不过矿灯跟两把手电筒也给弄丢了,这让他们心痛不已。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光源可比什么都要紧。
现在就剩下一把手电筒,在吴晨包里,在这种大洞里不舍得用,干脆拿出一捆蜡烛,点了四根,分别放在四个角落里。
蜡烛微弱的灯光下,只见这个大洞足足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中间是一个矮台,大概只有半层楼高,有点像缩小了的楼台,上面的穹顶上,有许多石乳般的石柱倒挂下来,中间长四周段,似乎形成一个什么样的花纹。
因为刚才的事情,现在谁也不敢贸然近前去看,陈歪嘴照例先扔了几根荧光棒过去,不单是为了能看清楚,更重要的是为了探路,像这种绝对黑暗的地方,如果有生物,贸然见光,一般都会被惊起。
等了一会没反应,吴晨刚要过去看,被孔四拦了下来,自己点了一根蜡烛,走了过去。吴晨知道自己的身手跟他没法比,也不抢着,只交代他要自己小心些。
没一会,孔四就喊他们几个过去,这楼台其实是个小型庙宇,又有点像大号的神龛,中间供着一块牌位一样的石碑,四周围着一圈四方形的凹槽。
这种建筑形式,吴晨看着有点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却想不起来。
四个人分头围着神龛,搜索了一圈,没发现什么异常之处,这才停下看石碑。
碑文有点怪异,似乎是古体字,烛光太小,影影绰绰的看不大清楚。
吴晨干脆掏出手电筒,开成散光模式,照了过去。石碑上面歪歪曲曲的刻满文字,大的都快有半人高,小的也有鞋子那么大小,看着有点像图案,都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古朴形态,个别虽与甲骨文或蝌蚪文类似,但又不尽相同。
“这刻的是图还是文字啊?”大牙看得一头雾水,这也太过简陋了吧,要是壁画什么的还成。
“看着像是远古文字,可能还是雏形。”吴晨也一样看不懂,如果实在不行,只能画下来,出去再去查。
正当大家看得一头雾水,就听到陈歪嘴念叨:“盟、天、以、使…千、古、洛、林…”,众人大喜,大牙立马就喊道:“教主!你还懂得这个?”
“废话,老夫可是货真价实的三八!”陈歪嘴得意洋洋的,趁机宣传一下本门,“根据本门记载,这种文字,是先民用来铭刻告天的文字,后来逐渐失传了。”
“都失传了,你还能看懂?”大牙弱弱的问了一句。
“虽然不多,却有发现了十几处,可怜那些所谓的专家不懂,有的认为属于原始象形表意文字,有的认为是图形文字,有的则认为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大篆。”陈歪嘴摇了摇头,对于大牙的质疑很不满。
“这文字只有二十八个。之前也见于福海省先安石壁,那个我看过了,是反映了商代或西周初期,福海省南部的越族中两个支系或部落之间,相互征伐斗争的历史状况。”
“等等!你说的不会是仓颉书吧?”吴晨突然说道,所谓仓颉书,是指传说中仓颉造字流传下来的石壁,宋太宗淳化三年编印的《淳化秘阁法帖》中有收录。
相传仓颉造字只造了二十八个字,所以吴晨听陈歪嘴说到字数,才想了起来。
《大观帖》翻刻的时候,将《仓颉书》二十八个字译为“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这根本无法通读,因此并不为学术界所认可。也有人质疑这是汉儒刘歆所作。
后来,经过刘志一多年的研究,发现这是用古彝族文字书写的一篇祭祀经文,直译为:“一妖来始,界转鸦杈,祭神青脑,祸小马念,师五除扫,幡斋解果,过鼠还魂。”
从译文看,《仓颉书》实际上,是对一次祭祀活动的记录。大意就是一群妖魔刚来到,树上乌鸦满天飞;割青宰羊祭山神,念经消灾骑马归;五位经师施法术,做斋完毕魂幡回,消灭鼠精魂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