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由于战乱等原因,影青的存世量并不多,极为珍贵,吴晨跟孔四也难得一见,不要说那些古代精品,就是八十年代瓷都重新创烧出来的影青,都轰动世界。
很快,大家就都看完坐下,几个老人家照例闭嘴不语,今天跟往年都不一样,老家伙们憋着劲,由着几个年轻人发挥呢。
田老跟刘老咬着耳朵私语了一下,见他们几个小辈的也都看完了,就问他们意见。
“这个我却是看不好!”徐少东只说了一句,就坐了下来,要说这影青瓷,他在师父那里是见过不少,这一件,虽然看着跟影青有些像,但是他看着有点不对。
“影青”的釉色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白中闪淡青色,厚处闪深绿色,莹润精细,晶亮透彻,前人把它称为“假玉器”,有晶莹如玉的美称;二是淡青闪黄,这种釉色的“影青”瓷最为大量。
另外,“影青”的釉中,还有一种在器物周身加绘褐色的彩种,人们称为“点彩”。宋代时,点彩的位置比较随便、自然,面积往往较小,彩色有非常明显的浓淡区别,中心处最浓,呈铁斑色。
这个杯盏正是白中带青,色泽各方面都没问题,包浆也对,不是新出的物件,就是感觉不好,至于哪里不对,徐少东一时却也说不上来。
“这个青白瓷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白中闪青,青中闪白,釉层细薄晶莹,好像明澈的湖水,纯正的湖田窑烧制!你们看,多美啊~”白荷见没人说话,只好自己夸奖起来。
“咳~咳~,这个,湖田窑烧制的就像湖水,那龙泉窑烧制的就该像泉水了?”孔四低声跟吴晨说笑道。
虽然他刻意压低了声音,但是大家都是听到了,徐少东忍不住先笑了起来,几个老爷子也不禁迩莞,田老更是暗暗点头,原来孔四这下却是碰巧了,这个杯盏是龙泉青瓷,却不是什么影青。
“讨厌死啦!人家这个可是经过鉴定的啦,就是湖田窑的!”白荷脸蛋微微一红,干脆撒了个娇,化解了尴尬,继续说道:“大家都知道了,宋代瓷都的青白瓷,以湖田窑烧制的最为著名,其次有湘湖、胜梅亭、柳家湾等窑。”
看得出来,白荷收了这个东西后,还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至少对于影青瓷的一些常识进行了了解。
吴晨听着他们说话,人却是学着徐少东坐着发呆,影青瓷,他在博物馆也没见到过几个,哪里敢冒头?要让他判断年代还行,这个分辨窑口可是不行了。
刘老见他们这番做派,却是欣慰,古玩一行就忌讳心浮气躁,不懂装懂,东子以前也是个毛躁的货色,这两年是沉了些许,那个小吴听田老介绍刚入行不久,能有这般心性,怕是天生的了。
“呵呵,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是个好东西!”李老见大家都不说话,自己先憋不住了,大声说道,“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特别是釉层丰润,釉色青碧,光泽柔和,晶莹滋润。”
“谢谢李老!”白荷听得有些得意,就腻腻的撒了下娇,更显得娇艳似花。
“咳咳,先别谢我!”李老明显有些抵挡不住,咳了一声,正襟危坐,继续说道,“当时几大窑口烧制的影青品种,主要是碗、盘、瓶、罐等日用器皿。在北宋的前期,这类青白瓷,并无花纹,以器型的规整和玉一般的釉质取胜。中期以后,添加了以刻花为主的纹饰,兼有印花、浅浮雕、镂空和堆塑等,色调雅致大方的青白瓷,釉里藏花,若明若暗,给人以无穷韵味。”
“这个杯盏看着釉色、造型、刻花等,都跟湖田窑口出的影青瓷相近。”李老夸了一通,见白荷仍在得意,就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不过,却不是湖田窑影青,而是龙泉窑精品!”
第一卷穷则思变第108章瓷器之花
“哇塞,还真是龙泉的?”孔四一愣,首先反应过来,以不亚于李老的音量喊道,喊完才觉得不妥,他这样问,有点直接质疑李老的意思,只好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我不是那个意思,呵呵。”
“那你是什么意思啊,臭小子!”李老也没跟他计较,笑骂了一声,“当然是龙泉了,你自己不也说了么。”
孔四嘿嘿一笑,这都什么跟什么啊!他也就是随口那么一说,反正都是青白釉,表面刻工又都差不多,自己哪里分得清。
“嘿,知道你小子不清楚,学着点!”李老见孔四一脸尴尬,偏不放过他,呵呵一笑,训了一句后,这才摇头晃脑的指点道,“这龙泉窑,虽然跟影青很像,不过还是有方法判别的,比如从釉面上的棕眼入手,你们看,这个杯盏釉面平滑,没有棕眼吧?”
“嗯。”不单孔四,徐少东跟吴晨也都跟着点了点头,这杯盏器形完好,釉面光滑平整,单单用肉眼看,还真看不出什么来。
“这就是问题了,都知道宋代的湖田窑的影青釉,透明度特别好,那是因为灰用量较多,从而形成了一层纯净明澈并富于色调变化的硬青釉。不过由于当时工艺的限制,高温烧造的时候,容易在釉面上产生大量气泡,在冷却的时候,气泡就会形成大小不同的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