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算法的设计、程序的编写到模拟压力测试,这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到了一个很优秀的地步。
而且程序设计之初,苏小木就充分的考虑到了这套存储的数据与元数据、底层架构模型、硬件资源性能等等。
所以,相当量身定制。
好在大学生的时间嘛,不像很多人上下嘴皮一碰动辄分分秒秒都值钱。
无非是要在课程、集训之间找一个额外的平衡点,将时间挤出来。
经过简单的商量之后,万黛、苏小木外加万氏小金融的it负责人一致确定将这次数据迁移的时间窗口放在晚上
哪怕其实这套注定要作废的存储上面并无任何业务流量。
苏小木这次开发程序花了好几天,好像还不如直接人工复制粘贴这样来得效率;
但实际上,人工复制粘贴的进度比想象的要慢太多太多。
传输速度大概是也就是日常工作中的进行数据复制的50mb每秒,粗略一算就得半个多月不眠不休的进行
还不包括可能遇到的风险、可能遇到的服务器压力瓶颈、可能遇到的存储至存储之间的损耗。1
傍晚五点四十分,程序被上传到存储双控的操作系统上。
万黛和苏荷陪同在旁,正式开始前,万黛笑着拍了拍苏小木的肩膀,“放轻松,最坏也不过如此。”
苏小木突然笑了,“也对,顶天不过劈两半。”
然后执行了操作,两个女人的呼吸都急促了点。
为了更快更便捷的得到反馈信息,苏小木在程序中加入了众多的交互式逻辑算法,每一个步骤都会在屏幕上打印相关信息:
[硬件资源计算中……]
……
[操作系统状态快照中……]
……
[元数据快照镜像中……]
……
[数据快照镜像中……]
……
[数据总量统计中……69.7tb]
……
[传输中……传输速率:3.8gb/s……
传输剩余时间计算中……]
看到这一幕,苏小木默默的提起了心,吊起了胆。
之前的步骤全部是为了发生意外情况时进行状态回滚,包括快照,快照镜像都是这个目的。2
根本不涉及到什么压力啊,稳定啊,可靠啊这些。
最后这一步现在才是正式开始。
在这套存储的另一个控制系统上,程序运行返回着不一样的结果。
最后在屏幕上打印的是:
[业务压力状态正常……]
列出来的是处理器、内存、光纤链路、存储内部链路的统计数据。
苏小木神情严肃的注视着黑色命令行字符页面上每一个新跳出来的参数。
没两分钟,万氏小金融的it负责人从另外一个操作间跑了过来,兴奋的说道。
“苏总,em这边可以看到数据流量过来,双口16gb fc的流量都差不多到顶峰了,现在业务压力正常,没出现异常。”3
不知不觉间,苏小木也开始被人称呼为苏总了。
苏小木只是点了点头,目光始终没离开显示屏幕。
数据持续传输了5分钟后,从国产存储到em存储之间的传输效率依旧稳定,整体业务压力正常,无异常。
苏小木悄悄的松了口气,正准备说点什么的时候。
“滴滴滴滴滴~”
刺耳的长鸣声突然从音响中传出,黑色背景板上跳出了鲜红色的提示:
error!
……
1:亲自主持过好几次数迁工作,就一句mmp,意想不到的因素太鸡儿多了,理论可以达到1gb/s实际10mb/s了解一下,谁特么都不知道什么鬼,为了数据一致性等,开始迁移就不能随便停。
2:快照:拷贝某时间点的映像,简单来说就是给某个时间点软件的运行状态拍了个照片,发生意外的时候将软件的状态回滚到这个时间点。镜像:拷贝一个完全相同的副本。
3:16gb fc光纤口,san网络专用,速率大概是16gbps 2gb/s,双口是双倍等于4g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