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食已经被蒙古人灭亡,只有这里还有残余,但海道艰难,基本上可以忽略,那么我们剩下唯一能够买来战马的地方只有天竺,天竺各国同样面临蒙古威胁,如果游说成功他们说不定会卖给我们马,他们那里有很好的战马,远远超过蒙古人,如果能以高价从他们那里购买马,然后以新式海船运回,我们可以用他们的马和我们手中的马培育出我们自己的战马建立更好的骑兵,就像当年金军铁浮屠那样的重甲骑兵。
当然,这是长期的目标。
这是为以后我们反攻准备,而沿淮要塞化则是当务之急,这关系到下一次蒙古人进攻时候,江南会不会遭到战火波及,这些城市不一定非得长久坚守,但他们必须顶住蒙古人的短时间内猛攻,这些要塞只要能在蒙古人面前撑三个月,基本上我就可以赶到,而我赶到也就不用担心什么了。”
杨丰说道。
这时候蒙古军已经全部撤退到了淮河以北,双方重新恢复到了当年宋金对峙的边界,也就是襄阳,枣阳然后跨大别山沿淮河向东这条线,这一点和原本历史上还有所不同,原本历史上双方在这条线上还有一段时间的拉锯,但这一次因为在鄂州损失了大量精锐,缺乏足够兵力对付阿里不哥的忽必烈,很爽快地撤回到了原本金国的土地上。只剩下四川和汉中他们的占领区还没交还,但那里他真得管不着,实际原本历史上他和阿里不哥对峙期间,真正用以控制这一带的陇右蒙古军主力也是效忠阿里不哥的。
那么对于南宋来说,接下来就是把防线向前推,沿这条线来完成要塞化,而他在后面作为机动增援。
只要这些关键节点能够在蒙古军面前支撑三个月,就足够他带着宋军赶到任何一个点然后解围,这样就可以确保江南的安全,至于江淮之间那就当缓冲区了,本来这片区域也就是缓冲区,从宋金对峙时候就是作为军事缓冲区,已经持续一百多年,因为每一次交战都得遭到破坏,这一带人口密度远远低于江南,南宋的经济核心都在长江以南,长江以南别遭战火破坏,南宋的主体就不会受损。
至于开发石碌铁矿,建造新式海船去向印度买小耳朵,那些都是为以后做准备的,以前都是情况特殊没有条件,现在有这条件当然利用。
尤其是石碌铁矿。
这可是中国境内唯一一个拿得出手的高品位铁矿,如果能得到那里的铁矿石,他的钢铁业就可以说跨越式发展了,而且还促进海南开发,这种开矿需要漫长时间,就这时候的效率估计十年内能开发出铁矿石就已经是很快了,正好开发出来也就差不多该便宜他了。
海上买马也是同样道理。
新式海船建造出来,去游说好了印度那些君主,把马瓦里马万里迢迢运回来,然后再以其为种培育出新式战马,估计也得十几年过去,同样也正好便宜他。
当然,他的目的可没这么简单。
这些计划本身同样也是阴谋,至于他搞这些计划的真正目标……
“国师,这计划的确万无一失,只是弟子恐怕无力实现啊!”
贾似道无奈地叹息道。
“何故?”
杨丰疑惑地说。
“没钱!”
贾似道很坦诚地说。
第512章 要善于发动群众
“没钱?没钱也算理由?”
国师愕然说道。
贾似道忧伤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向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解释。
“国师,朝廷所有开支都来自于赋税,而这些赋税是有限的,官家,朝廷,军队,建设所需的费用都是取自于这些赋税,各处城池的修筑,守城器械的建造,驻守士兵的粮饷,也都是从这里面出,甚至官家所办的慈幼局,施药局和养济院,包括国师这里的营建也都是取自赋税。
这些赋税是有限的。
即便正常时候也只是维持而已。
自蒙古南侵至今二十年间两淮四川皆为之残破,这一次战火甚至波及到江西,这些地方不但不能再为朝廷提供赋税,还得由朝廷掏钱救济那些难民,两下相加双倍负担于朝廷。
您看这地图上大宋国土多大?
而这样的地方又占了多少?
朝廷财力已竭,就是如今这些都维持不下去,更别说再沿淮筑堡了,这计划弟子的确想过,可没钱就什么都别想了,筑一座城需要数万民夫,这些民夫需要工钱,需要管饭,所需材料必须购买,哪怕烧一块城砖也得花钱,建成之后守城器械也需钱,就是一把刀一面盾也是钱,更何况筑成之后还得驻军,一座城至少得超过一万驻军才能保证防守,这些士兵的军饷和粮食也都是钱,弟子上哪儿去弄这些钱呢?”
贾似道无奈地说。
“若增加赋税呢?看看这西湖周围的园林楼阁,看看临安城内的豪门宅邸,看看对面山上那些佛寺,我想这大宋民间不缺钱吧?”
杨丰问道。
“呃,他们的钱不是朝廷的。”
贾似道解释道:“民间有钱并不意味着朝廷就有钱,这江南民间的确富庶,无论士绅勋贵还是富商大贾,他们都是富可敌国,但是,他们的钱是他们的,朝廷能要他们做的,只是缴纳赋税而已,他们把赋税交上,朝廷就不能再要他们钱了,朝廷的确也可以增加赋税,但是他们肯定会不满,然后他们就会闹事,大宋就会内乱,如果赋税加得太多,他们的怨气积聚,甚至会直接造反的。”
“有我在谁敢造反?”
杨丰冷笑一声。
“呃,有国师在,他们的确是不敢造反,但他们不造反也有的是手段来对付朝廷,譬如隐没田产,如今官户都有大量田产根本不交税,如果能真做到所有田产都依例交税,弟子也不至于如此困顿。”
贾似道说道。
“那就清查啊!清查所有田产,让所有地主统统按田产交税!谁敢不满让他来找我!”
杨丰说道。
“呃,弟子这就去做!”
贾似道心满意足地说。
他其实就是想搞一次大规模的经界,也就是田产的普查,而田产普查是下一步官田赎买的基础,毕竟要赎买他首先得知道到底有多少地,只不过这样肯定得罪整个官场,就连赵昀都不敢下决心,所以干脆在赵昀默许下来找杨丰当武力后盾,原本历史上他是以辞官撒手不干才逼赵昀下的决心,但有杨丰就没必要麻烦了,谁敢因此而造反那就关门放国师。
宋朝的土地制度是不抑兼并,完全是自由贸易的。
但北宋时候土地并不完全是士绅的,还有数量巨大的官田,靖康之变以后赵构南渡,为了解决当时财政的窘迫,不得不采取出售官田方式解决财政。那些官员士绅互相勾结,采取低估良田价值的方式,将某种意义上的这些国有资产瓜分一空,使得南宋的农田绝大多数全部集中到了地主手中,而这些地主以官员为主,这些有官品的大地主称之为官户。贾似道最初的土地赎买目标就是这些官户,所有官户超过标准的田产一律出售给朝廷,支付手段有度牒,纸币,当然,对于那些出售太多的也给部分银子,总之他有一套不同标准的方案。
不得不说这个家伙真大胆,那是绝对的硬气,那是真有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