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北清就纯粹苟延残喘了。
他们最主要敌人不是圣教军,至少短期内圣教军是不会出山海关的,北清的主要敌人是他们过去的盟友,一下子变成杨丰帮凶的蒙古各部立刻对着他们下了手,在杨丰的金钱引诱下蒙古各部就像狼群般开始了对他们的狩猎,几乎所有青壮年都全部折在关内的科尔沁部第一个成为牺牲品,在喀喇沁,土默特,阿巴嘎,乌珠穆沁甚至车臣汗部等部围攻下彻底灭族,草场被吞并,财产被洗劫,女人被卖为奴隶,可以说科尔沁部的名字直接消失,而失去了这个最忠诚盟友,东北的旗人不得不在蒙古各部的狩猎下苦苦支撑。
总之他们的苦难日子还在后头。
至于杨丰就没兴趣管这些了。
当一七九二春天到来,渤海的海冰消融后,一支庞大的舰队出现在了大沽口。
“弟子叩见仙尊!”
朱濆和郑一跪倒叩拜在杨丰面前。
“起来吧,你们做得很好!”
杨丰扶起他们,同时用满意的目光看着自己面前的一艘艘战舰。
这是他的海军。
一共四艘小型战列舰,双层炮门每艘大概能载最多五十门炮,看上去都不是很新,新的英国人也不会卖,这都是东印度公司淘汰不要的,但在这时候的中国就已经是最强大的战舰了,除此之外还有十六艘软帆的武装商船,也就是这时候护卫舰级别,这里面就有完全新建的了,毕竟这种东西更容易购买。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四十六艘硬帆炮舰,略小于那些武装商船,都是红单船样式,但全都是新的,只不过是甲板炮,每一艘能载二十门以上的火炮,但火炮不大,最大也就是十二磅级别的,整个舰队六十六艘战舰,实力放到欧洲不值一提,在亚洲也没法跟英荷两个东印度公司相提并论。
但勉强有点现代舰队的样子了。
“仙尊,伍掌柜让弟子禀告仙尊,说是清妖的两广总督孙士毅在与英妖密谋,有可能是欲效澳门例,将台湾给英妖,以换取英妖出兵相助。”
郑一说道。
“他们倒是挺慷慨啊!”
杨丰冷笑道。
这的确是个大新闻,不过想想也没什么奇怪的,这两年两淮和江南士绅一直在从东印度公司购买军火,连舟山和松江都重新开关,经常有满载褐贝斯步枪和纸壳子弹的商船停靠两港,甚至就连大炮都有,两淮团练和浙江团练手中近半的步枪都是印度产,英国人现在是两头发财,卖给圣教战舰和武器的同时也一样大肆向杨丰的敌人们卖军火,他们既然有如此密切的合作关系,那么延伸一下,由卖军火变成提供雇佣兵也就不奇怪了。
“不用管他们,英妖没空管东方!”
杨丰说道。
英国人的确没空管东方。
因为就在这一年,路易十六被押上了断头台,接下来熊熊战火将燃遍欧洲,英国人才没功夫介入东方的战争呢!
“走,上船!”
紧接着杨丰说道。
说完他直接走向最近一艘战列舰的舷梯,在他身后,新任北京留守杨忠和十几万送行的军民立刻跪倒,在他们的叩拜声中,仙尊带着两位仙童踏上了返回南京的旅程,而他返回南京的最重要工作是……
登基。
第333章 一个国家的诞生
黄帝纪元六七九二年。
呃,这个时间是仙尊说的。
他说炎黄时代是在西元前五千年,那么炎黄时代就是西元前五千年,不要问为什么,仙尊在天界跟炎黄二位大神可是称兄道弟的,难道这种简单的小事他还不知道?
而这一年是西元一七九二年,再加上五千年那自然也就是黄帝纪元六七九二年了。
这是按照新的圣教历。
所以可以简称圣历六七九二年。
圣历六七九二年十月一日,仙尊登基于南京应天皇宫奉天殿,因为皇帝陛下同时还是神仙,所以民间也称之为神皇,以华夏为国号,设丞相及内阁总揽政务,废大都督府,设陆军及海军大臣列内阁成员负责两军的装备后勤及预备役建设,设陆海军总参谋部负责军队的指挥调动,当然,以上各级官员都是由皇帝陛下任免的。设都察院和大理寺两级负责司法,前者负责监察起诉后者负责审判,地方设立省府县三级体系,其他直隶州,散州,厅之类一概废除,县以下设乡村两级,这两级为地方自治机构,县及县以上由吏部报请皇帝任命,另外增设外交及殖民事务大臣负责对外殖民,兼管和妖族国家的交往,至于藩属国那自然就归理藩院了。
不再设科举。
但改成吏员考试,所有识字者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合格者就可以为吏员,以后所有地方官员都由吏员升迁,不再禁止本省为官,当然,官员异地调动这个就属于正常的内部职位调动了。
另外为体察民情,单独设立人民院。
这个由各省人民代表组成,负责监督内阁的工作,当对内阁工作不满时有权叫过去进行质询,哪怕丞相也必须接受质询,如果还不满,那么人民院主席有权向皇上递奏折弹劾,而对于这种弹劾皇帝必须优先处理,比如说亲临现场,让人民院在皇帝面前围攻丞相,包括内阁涉及税收的政令同样必须先向人民院阐述,而年终财政收支也必须向人民院做总结汇报。
实际上就相当于过去的御史。
但不是皇帝任命的,而是地方百姓推选出来的,也算是一种预备立宪了,毕竟这事情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逐步过渡,通过人民院那些代表们的选举,先把选举制度确立,等老百姓都熟悉了这种东西,再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下来。至于人民院选丞相这种事情还是看情况再说吧,反正在皇帝掌控经济军事甚至特务的情况下,丞相不过是一个打工的经理,并不是一个什么特别重要的职位,毕竟就算让人民院选举,皇帝肯定还是要保留最终任命权的。
事实上杨丰从来不认为有万世之法的政治制度。
这东西就是一个利益平衡。
不是一成不变的。
利益不断变化,平衡点也同样在不断变化,今天合适的制度,未来不一定合适,在这里看起来匪夷所思的制度,说不定换一个地方就非常合适了,纠缠这种东西毫无意义,要是在宋朝这么玩,那他就是个傻子,而在这个时代不这么玩他才是个傻子。
另外省府县三级同样设人民院。
地方人民院同样有监督弹劾地方官员的权力,甚至可以直接对官员进行起诉。
还有封爵。
这个同样也必须有,那些功臣最渴望的就是这个,不封爵岂不是让他们失望了?
他的封爵自然还是习惯的那套制度,五等爵位,实封,但爵臣除了作为地主以外并无其他特权,至于封地这个很好解决,因为理论上天下所有土地都是皇帝的,老百姓只是以一成地租和半成田赋租种,而且除了皇帝谁也没权对土地进行交易,所以他把部分土地划给爵臣就行了。只不过老百姓把原本要交国家的那一成地租转而交给爵臣,这个地租是法定的,任何人都不能更改的,而且不准收其他任何费用,所以靠地租发财根本不可能,唯一的优势也就是拥有了土地的所有权,所以如果封地下面有矿产那就算你走运了,没有矿产那也就只好种田了,实际上这样对于爵臣来说使用奴隶绝对比佃户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