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轻人愕然地看着他。
就在两人的对视中,那老乡贤难以置信地伸出手,嘴里还想说些什么,但紧接着鲜血就涌出来,他喉咙里发出一连串奇怪的声音,随即身子一软倒在了地上。
杀人了!
旁边管家骤然发出了尖叫。
那年轻人战战兢兢地看着地上抽搐的老乡贤,紧接着抬起头茫然地看着那商贩。
“放心吧,有圣旨!”
杨丰看着他颇有些无语地说。
能干这种事情的当然是皇帝陛下,他带着梁诚这也算是微服私访了,话说皇上对于这种事情还是很热衷的,万一再微服私访出几个红颜知己就更完美,当然,主要还是为了四处点火,他很清楚在这样一个时代,有时候圣旨也是没什么卵用的,至今还没有主官的各地,那些临时掌管事务的吏员们有的是办法和士绅狼狈为奸,让他的圣旨变成一纸空文。
还得他亲自出手才行。
出了这种事情他也不能走了,剩下那些家奴也不能收租了,赶紧先抢救他们老爷再说,然而镰刀砍的太准,正好砍进了心脏,实际上紧接着那老乡贤就咽了气,这样也就没必要再救治了,等着后续的处理吧。仅仅不到一个小时后,那老乡贤的家人就和里正一起跑来,就在那老乡贤家人的哭喊咒骂声中,很快涿州的捕头和差役也赶到了,然后毫不犹豫地就要把铁链子往年轻人头上套。
“你们在干什么?”
杨丰问道。
就在同时梁诚上前一步拉住差役的手。
“就是他们指使的,他们还私藏火器。”
那管家立刻喊道。
“一起拿下!”
那捕头威风凛凛地说。
然后梁诚一耳光扇他脸上。
“狗东西,圣旨都下了,有抢粮者杀死无罪,谁给你的胆量连圣旨都敢不管?”
梁诚喝道。
“反了,简直反了,快拿下!”
那捕头愤怒地咆哮着,不过紧接着就闭嘴了,因为一支短铳正顶在他脑门上,而且还是最新的燧发铳,那张开的龙头随时可能落下,捕头大人的威风瞬间烟消云散,紧接着俩腿就哆嗦起来。
“睁开你狗眼看看,这上面是什么?”
梁诚恶狠狠地说道。
那捕头将惊恐的目光转向那支短铳的铳管,这才发现那短铳的铳管上还刻着一行字呢,他倒是认识字,顺着那铳管看去,紧接着他头上冷汗冒出来了。
“锦衣卫……”
他哆哆嗦嗦连念道。
但也就是在同时,他裤裆处一片明显的尿迹出现了,两腿也像打摆子一样眼看支撑不住身体了,因为他紧接着又读出了八个字:“都指挥使新兴伯梁。”
然后他像做梦一样有些恍惚地看了看梁诚,后者的另一只手中已经多了一个腰牌,上面是和铳管上相同的字,那腰牌就像小恶魔般在他面前不断地晃动着,他再看了看背着手站在那里的杨丰,脑子里瞬间清醒过来,他又不是傻子,锦衣卫目前的老大就在面前,而能让锦衣卫老大当护卫的还能是谁,他不顾短铳还顶在脑门上,一下子扑倒在杨丰的脚下喊道:“涿州捕头李禄叩见陛下!”
然后连那些佃户再加上那些老乡贤的家人,还有那些差役全傻了眼,一个个忙不迭地跪倒在地。
“你不知道朕的旨意吗?”
杨丰看着脚下的捕头说道。
“臣,臣情急之下忘记了。”
那捕头战战兢兢说道。
“朕看你不是忘记了,你是早就被收买了吧?来的速度倒是很快啊,他的家人刚来,你也就带着人来了,身上还有酒味,是不是刚才还在一起喝酒啊?把这个家伙下诏狱,看看还有什么朕不知道的。还有你们,朕的圣旨难道你们不知道?还是你们连保卫自己收获的勇气都没有?那朕现在就再告诉你们一次,朕的旨意是今年的收成除了一成半交官以外,剩下全部归你们,不需要再向任何人交一粒粮食的租子,如果有人敢抢你们粮食,你们杀死无罪,都听明白了吗?朕给你们保护自己粮食的权力,但你们如果不愿意保护自己的粮食,宁可以后吃糠咽菜,也要继续喂那些地主脑满肠肥,那朕也就没办法了。”
杨丰对着那些佃户说道。
那些佃户们瞬间将凶狠的目光对准了那老乡贤的家人。
第137章 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
杨丰对涿州血案的处置,终于亲手点燃了混乱的导火索。
在锦衣卫暗探们故意地散播渲染下,各地所有佃户们终于明白了皇上是真为他们撑腰的,那他们还有什么可害怕的?那些佃户们当然不会真得想继续向地主交出他们的血汗收成,那可真是他们的血汗,交出最少五成的地租后,他们以后就真只能吃糠咽菜了。但在那些地主的千百年积威下,他们也没有胆量最先向古老的秩序开战,或者他们不敢相信会有一个皇帝真正会为了他们这些草芥而收拾那些地主。
他们需要一个保证。
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例子而不是仅仅一份圣旨。
现在杨丰给了他们。
一下子佃户们的疑虑便烟消云散了,他们知道了皇上不仅仅是发一份圣旨,而且是真正以行动来帮助他们,既然这样那就干吧!紧接着各地佃户与地主之间斗争的大幕就拉开了。
短短几天时间里,从直隶开始向外蔓延,强收地租的地主与抗租的佃户之间械斗不断。
因为各地官府都没有主官,那些军管队数量也不足,再加上这个时代交通限制他们的反应也不可能及时,械斗几乎都没得到任何有效控制,整个华北大地的乡村完全变成战场,规模不同的械斗在每个县每个乡都在不断上演。地主带领着家奴和重金雇佣的打手,跟抗租的佃户们用各种武器战斗在收获的季节,流血伤残甚至死人都不断,甚至在一些地方,都出现了堪比战场的伤亡,血色笼罩金色秋天。
至于结果……
当然是佃户们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