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粉碎机

第123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杨丰悲愤地说。
当然,他纯属演技,他这时候开心着呢,李自成能有今天还不就是靠着他在后面捅多尔衮刀子,要不然早让清军撵到九宫山去了,怎么可能这么快恢复实力然后饮马淮河。当然,戏还是要演一下的,毕竟他的江山正在沦陷啊,虽然沦陷区的老百姓是欢呼着开门迎闯王的。李自成能势如破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江北的明军太烂,如刘泽清高杰之类,那军纪败坏到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守城不让他们进门的地步,可想而知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李自成会多么受欢迎了。
至于扬州……
想象一下闯王拿夹棍拷打扬州盐商的壮观场面,杨丰感觉那扬州沦陷也就沦陷吧。
“诸卿有何良策?”
杨丰阴沉着脸说道。
“陛下,臣等能想到的无非调行在之军南下,但行在也调不出多少人马,总不能置陛下安危于不顾吧?最多也就是抽调一两万江浙军回援,可即便是调江浙军回援,那也必须得等海上解冻运路畅通之后,如今所有战船全都封在港内呢,无论想做什么都是没用的,只能希望江北各军能够守住凤阳等地了。”
高第老老实实地说。
“唉,那就先这样吧,朕如今真是心力交瘁。”
杨丰捂着脑袋忧郁地说。
众大臣们赶紧告退,只有宋应星留了下来,随后杨丰便和他一起到了西罗城的军工基地,此时这片巨大的工厂内依旧是一片繁忙,虽然河水封冻造成很多机械没法使用,但没有这些机械也不是没法干活的,只是产量受到影响而已,最大的冶铁高炉因为水力鼓风机被冻住而停了,但几座可以使用畜力鼓风的小型冶铁高炉却没停。
说是小型,但一炉也能出一千多斤生铁。
因为使用精选的铁矿,再加上脱硫技术应用上,这些生铁的品质远超过去。
而熔炼出的铁水直接流入临近的熟铁炉,在几乎原样复制的普德林炉内通过那些赤膊大汉的不停搅拌,将含碳量高的生铁水,逐渐变成含碳量极低的熟铁水或者也可以说是低碳钢水,这东西杨丰实际上也不明白它到底算什么,基本上算是介于熟铁和低碳钢之间的东西,但因为没有大型鼓风机导致炉温不够所以那铁水在半凝固状态。
而这些铁水再浇到一个个模具里变成铁锭。
这就是他的钢铁厂。
而这些铁锭还需要烧红进行反复的锻打,以挤出里面残留的氧化铁渣子,原本这项工作可以由水力锻锤完成,但如今只能由那些工人用大锤解决了。
锻打后的铁锭,就变成了一块块合乎规格的熟铁板,这些熟铁板烧红绕在钢辊上包裹然后焊死接缝,一根熟铁管就这样制造出来了,紧接着再卷上第二层熟铁就变成枪管粗坯,当然,还有一大堆繁琐程序,尤其是枪管内部的磨光加工,这都是非常耗费时间的,无数工匠努力的结果才能变成一支合格的荡寇铳。
“关键就是铳管的制造,有了好钢之后这些小零件都不费功夫。”
宋应星说道。
在他们面前还有一大排小的石墨坩埚,这些坩埚内是熔化的钢水,这里铸造的是荡寇铳上的那些小型特殊零件,包括弹簧在内也是由这些钢水铸造出来再进行后期加工。
这些都很容易。
但钻铳管内壁,在没有水力机械的情况下,就只能使用畜力了,那个速度很慢很慢的,好几天才能钻出一根,这还幸亏皇上提供了高硬度的钢材做工具,否则过去是一个月钻一根的。
“这个不用担心,朕已经给你们解决了!”
杨丰说道。
就在同时他身后大批锦衣卫抬着一根根细钢管走过来,这就是他的解决办法,他实在无法忍受这里的荡寇铳产量,所以干脆继续上外挂,他让小倩给弄了一批小口径钢管来,这东西无论强度还是内径光滑度都没问题,唯一的问题只是口径比他的荡寇铳稍微大一点,荡寇铳口径是十九毫米,而这个是二十的,但十九毫米的钢管他实在找不到,好在一毫米的差距不大,无非就是子弹外面包厚点。
“这就可以了!”
宋应星惊喜地说。
至于这些钢管从哪儿来,这个他连问都不问,这肯定还是太祖赏赐的呗,有个随时能和神仙沟通的皇上就是好啊!
“这铳管朕给你了,剩下可就得看你的了,朕的要求不高,在春天解冻之前,必须让新军每一个士兵的手中都拿着荡寇铳,所以你还需要在最多三个月时间里制造出三千支,如果你能够完成这个任务,那么朕就赏你一个子爵,另外所有这里的工匠全部加发三个月工钱,火器司上下增发三个月俸禄,但要是造不出来那么包括你这个工部尚书,再加火器司全部官员扣三个月俸禄。”
杨丰说道。
“臣必不负圣恩。”
宋应星咬咬牙说道。
这就可以了,杨丰的荡寇营已经升级为荡寇旅了,正式的编制包括一个炮营十二门九斤野战炮,也就是十二磅的青铜拿破仑炮,一个骑兵侦察营,另外四个千人制步兵营,每营还有一个炮队两门四斤半野战炮,也就是六磅炮,炮都已经造出来,但荡寇铳却只有一千支,总共这东西造了两千支,锦衣卫拿走了五百,吴三桂等将领又拿走一些,只有一半给了荡寇营。
再有三千支,这个旅就算齐装了,然后他们就可以展开训练了。
用鞑子的命进行训练。
第086章 繁华落尽
“这就是朕要的东西?”
在这片工厂里一间较大的厂房内,皇帝陛下看着面前一堆刚刚铸造出来的零件说道。
“回万岁,这就是您的机器。”
一个老工匠说道。
这里正在制造的就是大明第一台蒸汽机,核心是一截已经截开的高压合金钢管,直径足有半米多粗,这本身就是高压蒸汽管道,那都是承受现代汽轮机超高压力的,用作初级版蒸汽机汽缸当然没问题,而问题是加工这东西实在太困难,在没有机械可用的情况下,四名工匠以畜力砂轮硬磨的方式,一直磨了好几天才截开,并且将断面修整平滑。
至于其他零件,就只能自己来制造了。
“陛下请看。”
那老工匠说道。
紧接着他和另外一名工匠将这截钢管抬到一个铸造出来生铁端头上,下面已经垫好了密封用的紫铜垫,接着又将一个铸造出来的活塞直接放进里面,铸铁的活塞经过了反复打磨,表面光亮如镜,因为尺寸和钢管的内径相差极小,表面还抹了油,放下去的时候,甚至能感受到一阵风从钢管是一个孔中喷出。
接着又盖上了一个中间带圆孔的端盖,使活塞的轴正好穿过中间的圆孔。
然后这才小心翼翼放到,用两端带丝的钢辊穿过两个端盖四角各自预留的孔,接着就开始上螺帽了,把螺帽全部拧紧后,一个汽缸就赫然摆在杨丰面前,他蹲下身子抓住那轴向外一拉,手感很平滑地被他拉出一截。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