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李世民能上位,佛门出了大力。
唐三藏一边欣赏歌舞,一边饮酒,一边念诵往生咒语,渡化怨魂。这是一件很疲惫的事,但唐三藏着实厉害,在渡化厉鬼的疲惫下,还要挑战自身软肋。
这显示出大法师超凡的忍耐力和自制力。
他来此风月场所出出入入多次,从未泄露过元阳,可以说是酒色身边过,半点不留身。
此处的魔门歌女、舞女,对他是又爱又恨。
只是大法师无情,并不曾对任何一名歌女、舞女留下半分柔情。
他心志如铁,向道之心,不曾衰减半分。
做水陆法会,见众生沉沦,大慈大悲之心愈盛!
而大慈大悲,唯有用大神通大法力才能呈现出来,否则便是软弱、懦弱,此是唐三藏向来不取。
那冤魂厉鬼在三藏大法师的咒语下,越来越少,个个往生,周围的舞女、歌女亦越来越没有力气,反而疲惫的大法师,愈发精神奕奕,看起来好似修了十方欢喜禅。
在大法师即将收功之时,一道黑影浮现在虚空。
“唐三藏!”
黑影模糊,大致看得出是个黑衣长发之人,身上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超脱与清净。
看似大魔,实则大僧。
大法师从对方身上感受到了无比可怕的佛法威能。
他有渡化冤魂的经验,只以为这黑影是某位佛门大僧,以自身天大神通,封印诸魔厉鬼,以自身为地狱,收容妖魔鬼怪,还世间一个清净。
这才是大功德大慈悲!
他深感佩服。
一般而言,能做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已然是高僧大德。以自身为地狱,远非任何高僧大德可以比拟。
正因他修为高超,才能感受到这恐怖的佛法威能,换做旁人,自是将黑影当做绝世大魔了,要么喊打喊杀,要么逃之夭夭。
唐三藏不惊不惧,合十一礼,“小僧唐三藏,见过大僧。”
他的心思,完全被大魔感应到。
大魔还想着如何将唐三藏收为己用,没想到对方居然如此脑补,倒是可以顺势让唐三藏死心塌地为他做事,走过通天大道,前往灵山。
大魔眸光落在唐三藏身上,沉声开口,“唐三藏,你在这长安城做了多少场法会,渡化了多少亡灵?”
唐三藏凝声回应,“回禀大僧,小僧共做水陆法会三十三场,念诵往生咒语八万一千余遍,一遍咒语渡得一人。”
大魔淡淡一笑,“八万一千余人,就算你十万功德,这是大,还是小?”
唐三藏沉吟回应,“功德不在大小,在于有无。”
大魔长声一笑,“你倒是实在,可是你可知,你渡这八万一千余人时,这长安城,这大唐天下,又有多少冤魂厉鬼诞生?”
唐三藏一怔,他从未想过此事,细细思之,不觉惶恐,不但是他,天下慈悲圣者怕也是没有想过。
他们渡化的亡灵,能超过新生的亡灵吗?
怕是不能。
世间风气总在开国时一清,后面就愈发败坏,这是自古皆然的道理,其原因或在于此,恶人恶鬼出现的速度,总是大过善人。
使众生向善,着实不易。
或者根本不可能。
前次白衣观音显圣长安,展示佛法精妙,可是事后,长安城该有的恶事一样不少。
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事,仍是屡见不鲜。
他沉迷渡鬼,不肯渡人,实在是知晓,渡鬼容易,渡人向善比渡人成仙还难。
而白衣观音还留下佛偈,似乎是说要引人去往西天净土,求证佛法经文。
他确实有些心动,可是无从下手,只好脚踏实地,渡得一鬼是一鬼。
不求功德,只是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唐三藏有此领悟,自然回应,“不知其数,只是世间恶之新生,总是多过善心萌动。”
不但权贵,百姓之中亦有恶人。
这是他真实经历。
长安治下的百姓,不乏刁民啊。
“所以你念诵这些佛经,无非求些功德,救不了这芸芸众生。”大魔平淡道。
“敢问大僧,小僧该如何做?”
“西方净土,有大乘佛法经文,世尊如来之道,可渡鬼、渡人,谈天说地,为佛门一切妙法源头,你去取来,自然得知。”
“大僧法力胜过我太多,当更有能力,还请慈悲为怀,指点三藏明路?”三藏大法师忍不住发问。
他倒是知晓贸然求肯大僧去取佛法,着实过分,但求一条明路,虽则有些逾越,倒是不得不为之,否则他也如无头苍蝇,根本不知从何而往。
他隐隐想到,前次白衣观音显圣,而今黑衣大僧出现,肯定有联系,他们莫非是在选取经人,而他正好入了白衣观音和黑衣大僧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