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圣西罗球场,意大利与阿根廷的大战拉开了序幕。
潘毅本场比赛派出的是一个四平八稳的4-3-3阵型。
守门员由老将布冯担纲,后卫坎德雷瓦、巴斯托尼、基耶里尼和斯皮纳佐拉,中场巴雷拉、维拉蒂、托纳利,锋线上潘毅启用了小基耶萨和斯卡马卡、因西涅的组合。
基本上,就是一个主力替补混搭的阵容。
这主要是因为在世界杯、欧洲杯这样的杯赛之中,是不可能用11个人一套阵容打到底的,每个球员都需要发挥出自己的力量。
在热身赛中,特别是对阵像阿根廷这样强敌的时候,对球员间的各种组合进行磨合,也是很有必要的。
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潘毅自己在带瑞典队的时候。
当时他带的那一批球员,除了两名替补门将外,几乎每一个球员都在夺冠的征程中起到了作用。
也正是因为在赛程比较密集的赛会制比赛中,潘毅经常在一些位置上对瑞典队进行轮换,而轮换球员也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这才让瑞典队整支球队都处于一个很好的状态之中,并最终夺冠。
很显然,潘毅就是想在意大利队复制这样的经验。
他带上的这23名球员,可真没有要去俄罗斯度假的!
而阿根廷这边,桑保利则是派上了他所认为的最强阵容。
门将:卡巴列罗。
后卫:塔利亚菲科、罗霍、奥塔门迪、塞尔维。
中场:马斯切拉诺、比格利亚、迪马利亚、梅西、梅萨。
前锋:阿圭罗。
官方公布的阵型看上去是一个4-5-1,不过由于梅西和迪马利亚的位置相对比较灵活,可能会经常出现在边锋位置上,所以实际上也能当成一个4-3-3来看待。
“他们的矮个锋线组合很灵活,然而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必须要把球拿在脚下,然后才能形成更大的威胁。”
“阿根廷人不喜欢下底传中,更不喜欢传高球,他们更擅长在中场开始就通过控球和配合来推进。”
“他们需要突破,需要拿球,那么我们就不给他们有细腻配合的机会!从中场就开始绞杀,同时通过反击干掉他们!”
潘毅在更衣室里的话回荡在意大利球员们的脑海里。
对于这场比赛,他们也已经明白了潘毅的主要战术,那就是防守反击。
这也就是潘毅最近在更多演练的战术。
毕竟在足球界有一句话,叫赢球靠进攻,夺冠靠防守。
特别是在世界杯这样的大赛中,防守永远是第一位的。
而在面对阿根廷这样的强力攻击群的时候,也是最好的练习防守的时候。
在小组赛的对手里,无论是德国还是墨西哥,可以说都是进攻的好手,而且也都喜欢控球。
如果能够在阿根廷这样进攻火力下都能轻松应对,那可以说到了真正踢世界杯的时候,潘毅和他的意大利球员们也会更加自如。
而对于反击,潘毅对自己的两翼速度还是很有信心的。
无论是因西涅还是小基耶萨,都拥有迅速撕开对方防线的能力,而斯卡马卡在中路的牵制作用也不容忽视。
至于阿根廷的后卫线,说实话无论是塔利亚菲科还是塞尔维这两个边后卫,回追能力都只能算一般。
而奥塔门迪和罗霍组中的这两个中卫呢,用“漏勺”来形容可能太过分了,但也确实并不是那种很稳的后卫。
对付这样的阿根廷,也许只需要一两次反击的机会而已……
这场比赛一开始,也确实正如潘毅所预料的那样,阿根廷很快就反客为主地大举压上进攻。
他们从来不害怕和任何球队展开对攻,甚至桑保利也一直觉得潘毅一定会率领意大利在主场和他们打上一场酣畅淋漓的对攻战的。
然而他们却失望了。
在圣西罗球场,意大利回收得很厉害,巴雷拉加上维拉蒂和托纳利,相当于是三后腰在防守,完全地封死了禁区前沿三十米区域内的地方,让阿根廷的进攻在这块地方举步维艰。
阿根廷前场的进攻是小个阵容,这样的阵容自然更喜欢在更宽阔的场地上比赛,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来传球进攻。
然而现在三个意大利的中场在这块地方一守,他们的进攻根本就无法顺利地展开,而三名前锋速度上的优势也无从发挥,哪怕马斯切拉诺的身后球传得再好,再面对整条意大利后防线也是没有太多用处的。
阿根廷的直传被意大利屡屡破坏,边路进攻又只能是隔靴搔痒,看似轰轰烈烈地把意大利压在自己的半场内狂揍,却一点实际性的伤害都没有。
看到阿根廷的边路进攻往往传到中路之后就被对方的高大后卫轻松起跳,舒舒服服地将球顶出去,阿根廷的球迷们都在摇头哀叹。
这也没有办法。
阿奎罗确实是世界级前锋,他的绕前插上抢点射门也是足坛一绝,但基耶利尼和巴斯托尼今天配合得非常好,根本不给阿奎罗在低点抢点的机会。
而一旦阿根廷起高球,那就更没有机会了……毕竟阿奎罗身高就一米七多一点,跟高大的意大利后卫比起来确实不够看。
至于阿根廷的另外两名前锋?
好吧,梅西和迪马利亚的头球确实也不怎么样。
在阿根廷的进攻屡屡受挫的时候,意大利的反击开始逐渐地凌厉起来。
维拉蒂和托纳利在防守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反击的机会,他们都有一脚出色的长传,而阿根廷压得又很靠上,光是因西涅和小基耶萨的速度就够他们喝一壶的。
这种躲在后面放冷枪的做法让阿根廷上下很不适应。
毕竟维拉蒂和托纳利拿球的位置都很靠后,他们就是想干扰也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