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贝尔格莱德游击队主场迎战红星队的比赛。
但它虽然不是在打仗,却胜似一场战争。
坐在游击队球场的潘毅第一感受就是这个。
对面看台上早就看不到球迷在哪了,他们的身影被烟雾和火花所遮盖,只从这“火山”之中露出几杆挥舞的大旗。
而震耳欲聋的歌声和助威声,也是让潘毅的耳膜在嗡嗡作响。
德甲的比赛气氛在欧洲算是一级棒的了,无论是人民公园球场还是威斯特法伦球场,潘毅都见识过球迷们创造出来的超棒的现场氛围。
但跟这里一比……真的只是小巫见大巫。
潘毅甚至有点后悔为什么要亲自来看这么一场现场的比赛。
他总怀疑在那火光之中,会突然飞出一枚导弹,然后砸在他所在的看台上,再把他炸上天。
这真的是世界上最为火爆的德比之一!
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把“之一”都可以去掉。
因为这个德比有时候是真的要命的!
被称为“巴尔干火药桶”的巴尔干地区,宗教、种族、地域等各种因素错综复杂。
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这里的足球,也总是跟这些因素牵涉不清。
作为塞尔维亚首都的贝尔格莱德,在南斯拉夫时期有着辉煌的足球历史,其中贝尔格莱德红星和贝尔格莱德游击队是最强的两支球队。
红星队是由一个名为“反法西斯青年团结联盟”的组织成立的,该组织具有强烈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色彩,认为南斯拉夫应该全部由塞尔维亚控制。
游击队是由南斯拉夫人民军队体育协会建立,并有军事背景,他们支持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
由于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因此这也使得两队自从成立以来就比较敌对,他们之间的比赛,也被称为“永恒德比”。
随着南斯拉夫、继而是南联盟的解体,贝尔格莱德足球没有了当年的辉煌——
要知道,红星队是夺得过欧洲冠军杯的球队!现在却连欧冠小组赛都很难稳定地挤进去了。
但是,有关红星队和游击队之间的冲突和较量一直没有停止过。
在贝尔格莱德德比来临之际,无疑是整座城市安全的红色预警。
漫天的焰火,时刻维持秩序的警力,让这场德比也被球迷们称为“残酷德比”。
斗殴,纵火,混乱等等只要是不和谐的词汇都会在两支球队较量时在看台上上演,甚至时常发生大规模流血事件。
这样的情况,不得不让军方介入。可以说,贝尔格莱德德比中球迷奉献的精彩真的不比场上球员差。
这场德比可以说是塞尔维亚的一切。
所以潘毅一边看着球,一边还时不时担心地往火光最盛的对面看台瞄一眼。
就算导弹太大他们有可能带不进来,但作为贝尔格莱德游击队的球迷,带把AK47看球不过份吧?
还好的是,现在球迷们似乎并不准备火拼。
他们正在对球场上的球员发出阵阵的欢呼。
特别是穿着黑白主场球衣的9号球员。
他刚刚在一次游击队边路进攻中,在禁区内力压对方中后卫争顶成功,把球轰入了对方球门。
他也正是潘毅此行的目标——米特罗维奇!
今年还未满19周岁的他,却早在两年前就从贝尔格莱德游击队的青训体系中脱颖而出,并逐渐在一线队踢上主力。
在过去的两个赛季,他一共出场42次,打进18球。
特别是本赛季,他帮助游击队力压红星队,已经提前夺得了塞尔维亚超级联赛的冠军!
现在的米特罗维奇,身高已经达到了188cm,体重则是超过90kg,身体非常的强壮。
在球场上,米特罗维奇的技术特点非常鲜明,是一名站桩型的中锋球员,可以承担起前场的支点作用。
同时他有着聪明的跑位,在进攻的过程中,他往往可以利用跑位来捡漏。
当然,米特罗维奇的门前嗅觉也是非常敏锐的,他有着极强的抢点能力,加上强壮的身体,使得他在禁区位置上,有着很强的统治力。
尽管他的个人能力比较单一,几乎所有的进球都来自于大禁区内,但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他成为一名出色的中锋球员。
也正是因为这些技术特点,他才会被塞尔维亚球迷亲切地称呼为“塞尔维亚的维埃里”。
这也是潘毅为什么要来这里的原因。
在步入现代足球之后,许多中锋球员的能力也变得越来越全面,像米特罗维奇这种功能较为单一的球员,其实已经不太多见了。
不过这并不代表站桩型中锋就没有价值。
相反,只要运用得当,这类型的球员还是可以发挥出极强的进球能力的。
在本赛季的比赛中,潘毅就碰到一些对方摆大巴的情况,让汉堡的进攻空间被压缩得过于紧凑,导致很难在前场打出理想的配合。
而如果拥有米特罗维奇这种头球能力非常出色的球员,在进攻过程中往往都不需要太过复杂的套路,只需要在底线或者45度角的位置起脚往禁区传中,剩下的任务就可以交给米特罗维奇来完成。
虽然这种战术打法比较单一,但对于身体强壮且预判精准的米特罗维奇来说,恰恰就能够带来显著的效果。
在潘毅的前世,米特罗维奇这种拥有鲜明特点的球员,当然也不会被欧洲的球探给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