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第1594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鹿欣说道:“这事瞒不住太久,你在公司一露面,估计,很快就有人来找你了。”
沈瑜说:“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回到自己家,沈瑜先把古玩暂存,然后直接去了学校。
出去的时间不短,尽管学校当年已经给了方便,但是该补上的课程还是要补上。
他挨个去了每一个老师办公室,领了嘱咐和任务,有回到父母家中,陪着二老吃了一顿晚饭。
第二天迅速就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节奏,上课,学习。
公司的事情,他通过电话指挥,不管有多少人去找他,他都没有打乱自己的节奏。
下午下了课,他和鹿欣一起回家,开始清理带回来的古玩,考虑以及如何安排这些东西。
昨天因为时间关系,他只是拆箱查看了一遍,没有全部取出。
这次带回来的古玩,其中的大部分,会安排到博物馆进行展览。唯独有几件,他打算收藏一段时间再说。
鹿欣在书房里打了几个电话,处理了一些事,把作业做好,来到客厅,看到客厅里找已经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古玩。
她打量着明代的黑漆亮格柜,对沈瑜问道:“你把客厅摆满了,后面怎么安排?”
沈瑜说道:“这还不是全部,有一个南宋邵熙四年的南宋青石井口没有拆箱。不会在这里摆太久,大部分会放到博物馆里。”
鹿欣拿起清乾隆漆质仿周兕觥,问道:“这是杯子?”
沈瑜看她好奇就一一讲了古玩的名称和来历。包括辽代白瓷方碟,碗口镶有镀金金属边的南宋龙泉青瓷碗,元越窑青釉划花牡丹纹盖盒,清乾隆黄玉透雕八仙贺寿人物大捧盒。
他在介绍黄玉捧盒的时候,鹿欣觉得玉盒精美,就问起了价值。
所以,沈瑜在介绍元铜鎏金莲花形唐草纹行炉,初唐青釉点褐彩狮子坐像,隋~初唐白釉象形烛台等古玩的时候,同时也说了物品价值。
鹿欣看到沈瑜边说边摆弄一把琵琶,桌上还摆着一件青色的蒜头瓶,又询问这两件古玩。
沈瑜说道:“瓶子是元代的龙泉窑点彩蒜头瓶,估价是30万~50万美刀。明晚期黑漆嵌螺钿琵琶,估价是10万~12万美刀。”
鹿欣听沈瑜介绍这些古玩的来历以及价值,同时默默计算这些古玩的价值。她又问了购买价格,计算过后,说道:“沈瑜,你这次收获很大,不过花的钱也很多。这里面的古玩都不会出售,对吗?”
沈瑜点了点头。
鹿欣问道:“动用了一笔资金,钮約画廊那边的运转,会不会出现问题。”
沈瑜说:“放心吧,我在米国还有殴洲找到了一批西方古玩,有绘画、摄影作品以书籍,地图及设计作品。这批古玩陆续卖出去之后,获得的收益,不仅能把购买这批古玩的钱赚回来,还会有一大笔盈余,这些资金会陆续转回来。万一,常家博物馆那里再次出现机会,有那笔钱足够应对了。”
鹿欣听她这么说,也就放心了。她的视线回到古玩上,问道:“我虽然不太懂,但是你刚才说的古玩,这些不管是漆器玉器还是瓷器,都非常精美,包括青瓷的碗,也有特殊的地方,可是,这件青瓷蒜头瓶,看起并不出众,为什么估价会特别高?”
第1215章 褐斑点彩,增加馆藏
沈瑜清理了桌面,把元代龙泉窑褐斑蒜头瓶放到显眼位置,拉着鹿欣坐在自己旁边,示意她先观察。
这件蒜头瓶经过修复,恢复了典雅的器型,釉水厚润。
鹿欣拿着瓶子看了半晌,数了数瓶子有褐斑,然后问到:“是有褐斑装饰的原因,还是烧造年代的原因?”
沈瑜说道:“器型和烧制工艺都有关系。
咱们先看器型,蒜头瓶最早是在汉代流行的青铜器器形,北宋《宣和博古图》中即著录有数件汉代青铜蒜头瓶。
古铜器收藏著录的印行更为当时的铜匠和陶工提供了创作的灵感。
如这件蒜头瓶,龙泉窑工不仅模仿了铜器的器形,连同铜器上的弦纹亦忠实模仿,可见其崇古之心。蒜头瓶的器形似不见于宋代瓷器,或为元代龙泉窑的创新器形。然而从明清两代蒜头瓶的流行可以看出这种复古器形是成功之制。
在扶桑茶道中,此种蒜头瓶器也是被做为花器使用的。因此这种瓶在扶桑又被称为“花生”,是指使花继续生长并用做装饰的花瓶之意。不过,考诸文献,“花生”这一概念其实源于我国明代。在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一书中就有“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用以养花,花色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则就瓶结实”的记载。由此也能看出,迟至明代以瓶养花已经在文人中成为一种风尚。
在宋元时期,此类蒜头瓶应为文人书房中的清供,以示主人好古博雅之情。有趣的是,宋人将《宣和博古图》中著录的几件汉代蒜头壶称为温壶。其中《汉山龙温壶》的考释说道:“上为之口可以贮汤,盖温手足之器”。我们现在知道蒜头壶这种器形在汉代是做为酒器使用的,绝非温手足之器。
除蒜头瓶以外,有褐斑点彩的器型,还有玉壶春瓶、凤尾尊、环耳瓶、八棱梅瓶等立件器形。”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再说工艺,瓶子上的褐斑排布得当,繁而不乱,独具妙趣。
这种褐斑点彩青瓷之美,在于褐斑与青釉对比之下产生的强烈视觉感受。这些褐斑是用笔以氧化铁为著色剂在烧制之前绘于釉上的。褐斑的绘制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有著精妙的排佈。”
他拿起瓶子,说道:“你看,十几个褐斑从上至下分七周配置,每一周绘褐斑二至三个,相互交错,予人以一种自然洒脱又不失秩序的和谐感。细查之下,更可见诸多铁斑为几笔绘成,而非简单一点,这种作法更增添了斑点的层次感和观赏性。
此外,圈足刮釉部分产生的火石红与褐斑遥相呼应,亦提升了器物整体的色彩协调效果。这种种巧妙的设计和釉彩和谐的效果,褐斑点彩青瓷作为龙泉名品实至名归。
青瓷所展现的往往是内敛静谧的意境,而褐色铁斑则给人以飞放的动感。这些优秀匠人大胆的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元素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美感。这种充满禅意的美学理念应该就是褐斑点彩青瓷经久不衰的艺术源泉。”
说罢,他指了指,青瓷褐斑狮子坐像。
鹿欣说道:“这种瓷器价格高,是因为国内有很多人追捧吧。”
沈瑜说道:“目前已知龙泉窑褐斑点彩青瓷瓶不多,历来为鉴藏家所珍视。不只国内收藏者追捧。这类瓷器价格高,也有国外收藏者的作用。比如,龙泉窑褐斑点彩器物在扶桑有一个的专名——飞青瓷,也有‘砧手’、‘天龙寺手’等名称,‘飞青瓷’是酷爱龙泉窑的扶桑茶道从业者冠以的雅号,取褐斑在青瓷上“放飞”之意。
“飞青瓷”蒜头瓶在扶桑有一件近似的例子,高28.2公分,为伊势家族珍藏,登记为扶桑重要文化财。除此以外,扶桑一处遗址出土有一件近似的“飞青瓷”蒜头瓶残器。那处遗址是著名的武士城堡,出土了包括“飞青瓷”蒜头瓶在内的诸多宋/元瓷器,很多是茶道器具。”
鹿欣听了沈瑜的讲解,用了一段时间去消化,然后问道:“你这么喜欢这件瓷器,想留在办公室?还是书房。”
沈瑜沉默片刻,说道:“除了这件琵琶,其他的古玩,都放到博物馆去吧。等我用琵琶作为参照,创作几幅画之后,终究也要放到博物馆里。
这些东西的确很珍贵,放在博物馆,可以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
“你打算什么时候运过去?我可以去帮忙。”鹿欣说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