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第1573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沈瑜根据本件青釉点彩狮子的造型以及烧制特点,判断这件坐像的制作时间大约为南朝—隋—初唐这段时间内。
他回忆自己看过的相关信息,与坐像可比较的例子很少,只记得一件出土的青釉点彩狮面镇墓兽。收藏该件镇墓兽的博物馆,判断其窑口为岳州窑,并指出“南朝时湘阴窑(岳州窑前身)开始出现釉下点彩,而至隋唐时反而少见。”
沈瑜觉得,这件青釉点彩狮子造型与六朝佛教雕塑中的狮子十分相近,且坐于莲纹台座上,可能与佛教有关。狮子在佛教中代表佛法的威力,常作为护法兽出现在佛教艺术中。
这份资料的最后一页是一件检测证明证明句此器经牛津热释光测年法检测(测试编号PH 004/546)。
证明上的时间与他的判断基本一致。
他看完青釉狮子的资料,抬头看了看马克,说道:“的确是罕见的古玩。”
马克示意继续看。
第二份资料的起始图片,拍摄的是一个白瓷象。
沈瑜看了一会儿,认出这是白釉象形烛台。
此件象形烛台塑造生动,装饰华美,釉色盈润,是早期白瓷中极其珍罕的作品。其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亚洲象隆起的额头,带有褶皱的耳朵,以及身形结构等特徵,刻画细致入微。
沈瑜判断,这件白瓷象形烛台的制作时间应该是隋唐时期。因为,尽管象早在商周时期的艺术中就有所表现,然而以陶瓷制作白象在隋朝以前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盖因早期瓷器的胎釉中皆有不同程度的铁含量,导致无法烧造纯淨的白瓷。至北朝晚期到隋代(公元六世纪),高温烧造的白胎透明釉瓷器在北方首次出现,其中制作精良者已与后世科学定义的瓷器无异,为陶瓷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白瓷在创烧之初就已经具备了高度发达的器形和纹饰。隋白瓷的器形兼备,有如这件象形烛台这样的复杂雕塑,也有以线条取胜,不假藻饰的极简器形的盖罐。
他快速翻到资料的最后,果然有牛津热释光测年法检测。证实与自己的判断一致。
此外,他看到这件象形烛台烛台的造型有一处很特殊,香牙上方各加刻有两道凸线。
资料里特别注明,此一特征与阿特金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象形烛台几乎一致。编纂资料的人,把两个烛台的图片放在一起比较。
沈瑜觉得,这或与佛教中的六牙白象有关。白象在佛教中有独特象征。六牙白象是普贤菩萨之坐骑,更与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事相关。
东魏杨衒之在其《洛阳伽蓝记》一书中追述北魏洛阳的“行象”活动。所谓“行象”就是佛教信徒于每年四月举行的盛会,庆祝释迦牟尼佛诞辰日(四月八日)。以六牙白象负释迦在虚空中象征著菩萨乘六牙白象腾空而来,正念入胎的故事,因此是整个佛诞日庆典中最核心的一种仪式。
六朝至隋代佛教信仰在当时的艺术中打下了深刻的印记。
南北朝时期瓷器上最重要的装饰母题莲纹即为佛教中象征圣洁的标志。莲纹在这件象形烛上亦占有显著地位,本件六牙白象立于莲花座上,背驮一扁圆罐置于一小莲花座上,罐上有一片荷叶,内生出六枝莲花承托烛座。《普贤观经》说六牙白象之六牙表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种通向彼岸的方法,象背上莲花和烛台之数似也有契合六度之寓意。
佛诞日庆典除行象外还有将城中诸像集中供奉的传统。
所以,沈瑜觉得,这件烛台很有可能就是当时在庆典中于佛前燃烛供奉所用的。
他把白瓷烛台的资料收好。
马克见他看完了,就说道:“除了资料中记录,阿特金斯博物馆以及扶桑美术馆藏两例外,同类背驮六朵莲花承烛座的象形烛台,在全世界公私收藏中仅见其它三例:伦顿曾展出一例,其余二件相似的象形烛台的莲花座为椭圆形,鞍鞯饰有花边。
另有一类尺寸较小、细节较少的白釉象形烛台,前者藏于苏黎世博物馆,后者为伦顿博物馆收藏。”
沈瑜说道:“我承认,这的确是非常罕见的古玩。说说他们的来历。”
马克说道:“如果这两件古玩准备出售,您愿意购买吗?”
第1196章 峰回路转,额外条件
沈瑜让人送来两杯咖啡,然后笑眯眯的看着马克,说道:“你就不要绕弯子了,直接说这东西是怎么回事?”
马克说道:“这两件瓷器是一位老收藏家的收藏。至于这位先生的身份,暂时保密。如果您喜欢这两件东西,我们可以和收藏家联系,去他的家中欣赏。他正有意出售这两件瓷器。
而且据我所知,他收藏的华国古玩,远远不止这两件。”
沈瑜问道:“会有这么好的机会?你们公司不举行拍卖吗?直接就用私洽的形式?”
马克一边长把资料整理好,一边说道:“我们建议收藏家进行拍卖,但是这位他并不愿意用这个形式。这会让人以为他的生意出了问题。实际上在这之前,他并没有出售的意思,只是临时有了计划。但他并不想把这个消息传开。所以,我们就建议他进行私洽。当把您的情况告诉收藏家之后,他也愿意和您私洽。”
沈瑜说:“就这么简单吗?他只是想卖出去?你们估计这两件瓷器的价格是多少?我要先评估一下。”
马克说道:“青瓷狮子坐像,我们给它的估价是50万~80万美刀。白瓷烛台的估价80万~100万美刀。”
沈瑜笑了,“这些钱我能抽调出来,我相信,这位收藏家应该也不会为这200万的发愁,说吧,还有什么?”他看着马克,等着他的答案。
马克沉默片刻,说道:“好吧,其实,这位收藏家是提出条件的。”
“是什么?”
马克说道:“刚才我说的那些,只是哪位收藏家说的表面理由,我也知道这个理由听起来有些敷衍。后来他说,想和你接触,通过这件事情,希望你能帮他做一件事。”
沈瑜问道:“能告诉我是什么事吗?”他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马克说道:“这件事对您来说其实非常容易。”他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是关于您的这个展览中,引起了很多人关注的那12本相册。”
哦,沈瑜有了一点猜测,这是引起了某位收藏家不满?
马克说道:“这位收藏家,想让您用最快的速度,把这12本相册从展览上撤掉。作为对于您的补偿,收藏家会按照市场价,购买这些相册,而且,这个消息不能传播出去。”
沈瑜说:“这十二本相册,原本就是要卖掉,但是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这样也可以卖出更好的价格。我想,这个办法,对你们拍卖行应该也是有利的。你觉得呢?”
马克说道:“拍卖的确是对我们也有利,但是,这位客户在传媒和能源行业的影响力非常大,是我们的资深客户。对于他的要求,我们很难拒绝,所以,我来征求您的意见。”
沈瑜良久没有说话。
马克劝解道:“沈先生,私洽的操作,对您的利益没有任何的损失。这位先生诚意很足。如果您觉得这两件瓷器的价值不如相册,可以先做评估,他会给您补上差价,或者,邀请您到他家中去做客,用相同价值的古玩作为补偿。您认为怎么样?”
沈瑜反复权衡这样操作的利弊。看起来是价值相等了,但是这还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自己画廊的信誉问题。
毕竟,画廊的宣传工作已经到位,各种评论都已经吊足了人们的胃口。这个时候,画廊突然撤掉了展览的一部分,大家讨论的东西没了,会让人以为画廊受承受不住压力。被邀请来的客户,没见到想欣赏的作品,这对于画廊的信誉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而对方却并没有损失什么。
想到这里,沈瑜直接把自己的考虑说了出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