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第675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曾晴小心的拿着陈巨来篆刻的鸡血石印章,边看边说:“正方素章,无雕刻。石材底色沉稳,是藕粉色,鸡血的面积不大,但是鲜红浓艳,流淌自然如泼墨。”
张小琴赞叹:“曾姐经营古玩店,果然不一样。”
曾晴说道:“印章边款是巨来篆。底印是——”她看了一会儿,没辨认出来,只好放弃。“我只能看出这么多。”
“印文是——松竹含韵,章法妥帖,深得汉印神韵。”沈瑜解释道。
曾晴:“我对陈巨来先生了解的不多,但是我记得曾经看过父亲留下的一本书,上面有陈先生的照片,给人的感觉是瘦小,和作品的气势不同。”
沈瑜听着几人的聊天,默默查看购买古玩后的游戏信息。这次购买,让他的对金石篆刻的了解进一步提升。他关闭页面,沉默半晌后,说道:“我对陈巨来先生的了解。都是从书中得来。陈巨来被他的老师赵叔孺推为“篆书醇雅,刻印浑厚,元朱文为近代第一”。
我觉得,只有看作品,才能看到陈巨来个人形象和艺术世界。他的作品有,印章,书画,印谱,收藏,手稿,信件,影像。最有经典的是自用印和自作印谱。
此外,他曾经为很多书画名家制印,所以,也收到了一些回赠和评价。张大千、吴湖帆、溥心畬、袁克文、江寒汀等名家曾为陈巨来所作书画及题跋。”
他看着印文,说道:“很有意思的是,陈巨来先生同时代人的视角,与新时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对于陈巨来的形容,赵叔孺用的是‘刻印浑厚’四字,溥心畬题的是‘铁笔奇纵’四字,吴湖帆引的是元好问的‘尽入经营惨淡中’七字,袁克文则以‘苍劲旋出旧楮’六字来概括,而张大千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可以看出,他们对于陈巨来篆刻的认识,似乎都偏向‘浑厚’‘自然’的感觉,从来不提‘工整’二字,而这与当今多数人对陈巨来篆刻的印象大大不同。”
对面三人似懂非懂,不知道为什么沈瑜会突然说出一番长篇大论。
曾晴再次拿起印章,边看边问:“你是不是又捡漏了?”
第482章 十钟山房,壬申本与癸未本
沈瑜因为注意到游戏显示,他的金石篆刻技能即将达到高级。收获意外之喜,情绪变化才多说了一些话。没想到,被曾晴误会,以为他又捡漏了。
他只能解释,买到了喜欢的大师作品,非常高兴,至于说是否捡漏,似乎这三个同伴都很关心这个问题。
他实话实说说:“这两枚印章都是用市场价买到的,以后或许会慢缓慢升值,但这是用时间慢慢熬出来的,不算捡漏。”
沈瑜知道金石篆刻技能,马上就要升到高级,对后面准备购买的两件拍品愈发期待。看了看时间,提议去准备下一场的拍卖。
古籍善本相对枯燥,不如文房四宝那么有趣,只有喜欢的人才会去研究。这一场还包括了一些名人的手札信件。
开场不久,沈瑜关注的一件拍品开始拍卖。
“清代陈介祺,十钟山房印举三十卷……”拍卖师热情饱满的介绍拍品:
“尺寸26.3×15.2cm。1922年商务印书馆印行,2函12册。
本套古籍,是清代陈介祺辑,合李璋煜、吴云、吴式芬、吴大澂、李佐贤、鲍康等诸家印。以古鉨、官印、周秦印、金玉陶骨、巨印、五面印、六面印、套印、两面印、姓名印、鸟虫、吉语、图案印等三十举分类编次。此书,开集各家藏古钤印成谱之先河,是商务印书馆依原本刊行,原装帧书品完好。起拍价5000元。”
沈瑜等拍卖师说出竞价开始,也没有去观察场上的情况,直接举起了手中的牌子。这类书不会太贵。
“6000元!”拍卖师说道。
陆续有几个人参与竞价。
沈瑜继续举牌。
价格很快进超过了两万。
当沈瑜再次举牌,拍卖师喊到:“21000元。”
终于没有人举牌。
沈瑜顺利的拍到了一套古籍。张小琴和克里斯蒂娜都向他表示恭喜。
曾晴因为对古玩行相对了解,就问道:“1922年的书,两万元贵不贵?”
沈瑜说:“不是为了赚钱,这是我的个人喜好。在家里放这么一套书,没事儿的时候翻一翻。”
张小琴不懂篆刻,就问道:“沈总,什么是印举,我看图片里,这套书的字不多。书页上都是盖的印章。”
沈瑜解释:“印举,是采用了举类分列编排方式,编纂的印谱。这本书,是很好的研究古代金石文字的书籍。”
拍卖继续……
拍到了第11件拍品的时候。屏幕上床上再次出现十钟山房印举的图片。
拍卖师说道:“下面这套拍品,是十钟山房印举。可能有的藏家已经注意到,本场已经拍过一套十钟山房印举。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一套,是清代的清钤印本,与1922年的印本不同。”
曾晴悄悄问道:“你买这套书多好,刚才那套书……”
沈瑜指了指拍卖师,示意继续听。
拍卖师说道:“这套书是10函60册。书板框高13.6厘米,宽7.3厘米,每页钤一至二印。书根标记卷一至六十。
我对这套书做一个剪短的介绍。
《十钟山房印举》由陈介祺先生辑录而成,为印学史上一部空前巨制,享有“印谱之冠,印学之宗”之誉。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潍县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生平有古文字之好,因藏有十钟,其斋曰“十钟山房”。
1871年,其次子陈厚滋的协助下,开始了对于《十钟山房印举》的辑拓。
然而,陈介祺在有生之年并没有完成他这部巨著,自同治十一年(1872)至光绪十年(1884)这十二年中,他陆续收印,但终无定本。
此为《十钟山房印举》成书之始末。
这套书版本有三,其一为壬申本,俗称大本《十钟山房印举》。其二为光绪九年癸未年本,马上要拍卖的这套书,就是小本《十钟山房印举》。
本书,起拍价5万元。”
沈瑜看到有七八位买家陆续举牌,一番争夺,价格到了20万之后,他才举起了竞价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