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纪磊陪着女友看完了绘画。巧合的是,伊莲娜也注意到了这件瓷器。
两人随着人群靠近展台之后。常被主动向纪磊两人打招呼。
纪磊礼貌地做了回应。
伊莲娜看了一会儿,用高卢语向纪磊询问瓷器的问题。
纪磊对于收藏有一定基础,但受到年龄限制,很多研究不深入。
他只能描述瓶子的造型以及制作的技法和纹饰的名称。例如:“清嘉庆松石绿釉加白吉庆有余双耳瓶,撇口,细长颈,溜肩,弧腹,圈足,长颈两侧饰双螭耳。瓶身施松石绿釉,双耳以红釉装饰,上描金彩,与素雅的绿釉形成强烈反差,极具艺术效果。”
由于语言的原因,他还要解释名词,试图让伊莲娜明白一些名词。但是,有些瓷器的名词技法不知道怎么解释,他只能用中文的说一遍,再尝试高卢语解释一遍。
“在松石绿釉色基础上,用堆白技法装饰,瓶口一周如意云头纹,颈部绘缠枝莲和蝙蝠、如意、吉磬纹,中心莲杆之托如意,肩部饰一周回纹和大如意云头纹。腹部的缠枝番莲大团花纹甚为醒目,中心莲杆上又承戟纹,团花与团花间以莲花磬纹相隔,近足处为一周传统的仰莲纹。”
纪磊解释到这里,已经觉得有些费劲。可是,伊莲娜的好奇丝毫没有减少,仍旧在问,例如什么叫堆白,纹饰当中为什么要用蝙蝠?
纪磊当然知道文化间的差异,他只能说:“蝠谐‘福’音,戟谐‘吉’音,磬谐‘庆’音,又有传统瑞物缠枝莲和如意,周身纹样均渗透福寿吉庆之美意。”
纪磊觉得自己出汗了。他回头张望,看到了沈瑜带着安妮和鹿欣走入展厅,其忙对他挥手示意。
沈瑜看到纪磊在挥手,便带着二女走了过去。
纪磊等沈瑜走过来,急忙说道:“这件瓷器的一些知识,我解释不明白,你帮我解释,然后我帮你翻译给伊莲娜。”
沈瑜明白了,这是笑着点头:“翻译名词很困难,只能用类似名词。”
伊莲娜明白纪磊要做什么,笑着对沈瑜说了声谢谢。
沈瑜说道:“不用客气。”
展台对面,常家二人的目光也投了过来。
沈瑜礼貌地说道:“常老您好。常贝同学,又见面了。”
对方也礼貌的回应。
此时,伊莲娜提出问题。
沈瑜听到纪磊开始翻译。他大概能听懂艾莲娜的问题,但他还是耐心的等待纪磊的翻译。
他听到伊莲娜对于这种两种釉色结合的技法感兴趣,就解释道:“这件瓶子的松石绿釉加白装饰,是让堆白凸于松石绿釉层之上。”
他指了指纪磊带的松石绿和青金石的手串,解释了松石绿釉,然后说道:“松石绿釉加白的瓷器釉薄而滋润,抚之犹有玉石美感,玲珑剔透。
松石绿釉堆白装饰工艺,是乾隆时期的一大发明,嘉道时期偶有烧造,琢器唯见道光御瓷有之。其风格素雅与道光推崇俭朴含蓄的审美意趣相合。立件唯有乾隆、嘉庆两朝有所烧制,因烧造难度较大,后朝国力衰落,就断绝生产。”
紧接着,纪磊又翻译了第二个问题:“你认为这件东西值得去购买吗?”
沈瑜犹豫了一下,小声对纪磊说:“咱们是不是换个地方说。免得耽误别人观看。”
纪磊附在伊莲娜耳边,说了什么,几人依次离开展台。
因为展厅人多,故此常家祖孙离开展台的时候,和沈瑜的一行人的行走方向相同,相互间的距离并不远。
常贝和自己家请来的鉴定师,稍稍说了一番话。
那位鉴定师点了点头,向沈瑜问道:“沈先生,已经离开展台,能不能向您请教,那件嘉庆双耳瓶,您看是真是假?”
沈瑜停下脚步,看了看这位鉴定师,似乎见过,想不起对方叫什么名字。
他不想让对方察觉异常,就按照往常的习惯,开始敷衍:“拍品的真假,由拍卖会与买家考量,我不好评价。只不过,现有可供参考的资料并不多,与本品相似的例子寥寥可数。”
周围的人,听到沈瑜含糊其辞,心思各异。
常贝心中暗暗欢喜。
第450章 言语试探,聚会活动
常贝一直注意着沈瑜和纪磊几人的交流,他看到艾莲娜和鹿欣以及安妮等人不时向沈瑜请教一些问题,心中充满嫉妒。
此时,听到沈瑜的敷衍,似乎一下子找到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对于这件瓶子,他已经向请来的鉴定师询问过要点。因此,确信自己能把这件瓷器的知识全部背诵下来。
他清了清嗓子,说道:“沈瑜同学说的有些道理,但是有点偏颇。瓷器的款识,是以红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嘉庆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松石绿釉是一种高敏感的釉色,对烧成气氛要求很高,故而存世精美者罕少,现今新仿之作难以望其项背。
松石绿釉往往多作为彩瓷色地使用,以彰彩绘之美,而此式工艺不独如此,更多突出松石绿釉之匀净质感。松石绿釉虽为低温色釉,然调配亦颇费功夫,调配得当在施彩时候可得均匀效果,烧成之后现匀净厚润之感。如这件瓷器,大面积敷施绿松石釉,更须讲究彩料的提纯与调配,经反复调试方可,如此繁复的工艺必将制约烧造的数量。所以,这种瓷器的数量必然很少。”
他背出了大段的知识,一边调整呼吸,一边等着众人的反应。
纪磊笑着把常贝的话,翻译给伊莲娜听。沈瑜也将一部分话语内容翻译给了安妮。
常贝等待赞誉到来,却发现伊莲娜包括安妮等人投来的目光很古怪,让他有些不舒服。
这是怎么回事儿?
常涌的脸色有些不好看,还没等他打圆场,沈瑜说道:“常贝对这类瓷器做了很多研究,看来是对这件拍品势在必得了。”
迎得周围人的目光,常贝硬着头皮说道:“我很喜欢这件瓷器,如果能买到,可以用来研究清朝中后期的官窑瓷器。”
沈瑜说:“这件瓷器如果是真的,价值不会低于100万,甚至超过200万。”
纪磊看了沈瑜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