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第613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何年明白他的意思,这是打算从出处判断真假。他描述了一下送货的人,便见到王问开始犹豫起来。
王问的收藏,以文房和瓷器为主,对于书画并不精通,最多也就是从拍卖会上买过收藏一些扇面。
何年见王问开始犹豫,并不在意,又看向宋老板。
宋真正在关注的,是那幅蒋兆和先生的立轴。他和两位老画家围着这张作品,已经看了良久,似乎拿不定主意。
何年见他们三人一时半会儿做不出决定,就对王问说道:“王老哥,这幅元代的山水画,你觉得怎么样?想不想收?”
王问咂了咂嘴,说道:“你要的价格有些高,山水画附了一个人的落款。这个,我反而觉得拿不准了。”
何年笑着说:“那你可快点儿决定,今天有好几个人来看。我估计消息一传开,恐怕还会有人来看。万一被那几位资历雄厚的老板看中了,你可就买不到了。”
他说这话是说给王问听,另外也是说给宋老板听。
宋真似乎没听到何年的声音,胖胖的脸上,一对花白短眉动了动,看向身边一位老画家,“牛老,安老,您二位觉得这张抖空竹怎么样?”
牛老的头顶没有一根头发,他说道“我擅长的是山水画,还是安老哥擅长人物画,又喜欢研究近代绘画历史,请安老哥说说吧。”
何年听到这里,心中吐槽,您不明白,还装模作样看那么久?!
安河对着立轴端详了良久,迎着周围的目光,平静的说道:“我一直在看这幅画的笔法和意境。从艺术性和表现手法来看,我觉得像是蒋兆和先生70年代的作品。但应该不是正式作品,而是练习稿。”
“您的意思是?画是真的。”宋老板问道。
安河犹豫片刻,说道:“对于印章和落款呢,我没有什么把握。”
宋老板反复衡量,就看向何年,问道:“何老师,这幅立轴的价格,能不能让一让啊?”
何年说:“宋老板,对您来说10万还贵吗?再者说,几位都是行家,蒋兆和先生的影响力不用我多说。”
他边说边示意几人移步:“几位,尝尝我的红茶,边喝边聊,怎么样?”
几人休息区坐下,服务生准备好了茶。
何年用杯盖儿刮了刮浮沫,小口的品茶,放下茶碗后,说道:“咱们滨海虽说是大城市,但毕竟和首都、魔都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不管是古玩的数量、质量都比不了人家。大画家的作品,一般来说都出现在几个大城市的藏家那里,在市场上流通的数量极少,偶尔出现也都是在拍卖会上出现。像这幅立轴,几乎是绝无仅有。我刚才跟王老哥也这么说。在您几位之前,已经有几位藏家来看过这幅画。”
宋老板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菜鸟,他说道:“我能不能问一下,之前看过的几位藏家,为什么没有买?”
何年不慌不忙的说道:“10万元,对于一些的藏家来说,不算什么事儿。之所以很多人在犹豫,其实就是想找明白人,帮自己做个判断。说白了,拿不准。”
王问一直在旁看热闹。他已经决定了,要买下这一张无名的山水镜心。对于那幅蒋兆和的立轴,他不想碰。这幅画的美学理念和他的审美趣味不同。他也不想和那位财力颇为雄厚的宋老板竞争。
宋真考虑片刻,说道:“这张立轴,我真拿不准。但是即便是真的,它也不像是正式作品,更像是练习稿。画作的价值比起正规作品,就要差上许多。”
何年说道:“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收藏除了需要眼光之外,还需要果断和直感。如果您第一眼看上去喜欢,那么就可以考虑买回家收藏,如果您犹豫了,我倒是建议,您再等等看。”
他觉得这两幅画毫无问题,因此成竹在胸,不怕你不买。
几个人正在聊天的时候,就听到有服务员说道:“先生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我们可以帮你介绍。”
紧接着,又一位服务员说道:“沈先生来了,快请进。”
何年听的分明,第一个声音是新来的服务员,见到客人,就主动上去打招呼。
第二个服务员是老员工,她的问候,明显是针熟客。
他侧头向入口处看去,只见一个穿羽绒服的青年,迈步走进门来,笑呵呵的和回应着店员的问候。
何年一眼就认出来了,来人正是沈瑜。
沈瑜走进店铺对店员说道,“您好,我来看看有什么感兴趣的古玩。有什么新进的货物吗?”
何年已经站了起来,对几位顾客说道,“来了熟客,我去招呼一声,几位先坐着喝茶。”
一起喝茶的几个人,见到何年的动作,也回头看向门口。
他们坐的位置距离店门不远,也看到了走进来的沈瑜。
何年,王问,宋真这几个人的心情立刻变得不同,原先风轻云淡的表情,也变得有点古怪。
第432章 元代山水,蒋兆和的人物画
沈瑜从胡云霞那里收到的消息,开车到了文物商店附近,把车子停下,步行几十米,到了文物商店门口。
他没着急进去,而是习惯性的先看游戏地图。果然,在地图中,文物商店的平面图里多了几个蓝点。
他不由得感慨,不管到了什么时候,老字号单位的招牌依旧是好用,还是会有人把东西拿到这里来卖。
他曾经想过,自己是不是也开一家古玩店,或者让画廊兼营古玩?如此一来,会不会有人拿着东西到自己这里来卖?
但是,考虑过几次,都觉得这样弊大于利。因为自己身边没有可靠的鉴定师傅。一是人靠不靠得住,二是技术是否靠得住。万一收到了假货,容易赔钱,而收到了不合法的东西,后续麻烦更大。所以,考据之后打消了这个念头。
沈瑜迈步走进店里,自然有店员过来打招呼。他有段时间没来这里了,店员中出现了新面孔,一些老员工大多认得他。
毕竟,沈瑜来过几次,买古玩的事情被一些人知道之后,会把这些事当做谈资,向新人炫耀。
一位老店员热情的招呼沈瑜的同时,不动声色的挤到了新同事的身前,占据了有利位置。她也是有心思的人,胡云霞的例子摆在那儿。原本工资待遇还不如自己的小胡,到了沈瑜那里,在一家不错的画廊已经干到店长,这种反差和变化,让很多店员暗中羡慕。
胡云霞偶尔请这些同事们聚餐,自然也有人愿意通报一些消息给她。
“沈总,您还记得我?”
沈瑜当然不记得她。但他笑呵呵的问道:“记得,记得,你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