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第537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蒜头瓶器型源自秦汉铜器。铜蒜头瓶口为六瓣瓜棱蒜头状,长颈鼓腹,颈有弦纹。此种造型优美而富于趣味的器型为雍正、乾隆帝所喜爱,屡次命御窑厂以各种釉色制作之。算是源远流长。
青花釉里红蒜头瓶器型师法古铜器,而加以修饰改进,使造型更为挺拔秀美。将六瓣瓜棱口拉长,绘成六瓣莲纹,以增其高雅;将颈部弦纹改为三道,以增其挺拔;将腹部扁圆形拉为正圆形,以增其饱满。瓶通体上下绘七层纹饰,主题纹饰绘三狮戏绣球。一狮仰首顶球,一狮回首扑球,一狮前趋追球,以青花绘头尾眼睛,以釉里红绘狮身毛发;以青花绘飘带,以釉里红绘火焰。红蓝相间,互为辉映,令人有美不胜收之感。这是第三个原因,制作精美。
戏球狮子历来为皇家瑞兽,在瓷器上以明宣德、成化朝官窑狮球碗罐最为著名,此瓶的狮子形象较明代更为写实入微。青花和釉里红是两种不同的呈色剂,钴与铜烧成的温度和气氛要求不同,故烧制成功的难度极大。
雍乾官窑青花釉里红制品,青花浓重时则釉里红发色暗淡,釉里红鲜艳时则青花灰暗。而此蒜头瓶之青花与釉里红之色彩均浓艳欲滴,恰到好处,难能可贵。
所以,这件瓷器很有收藏价值。”
刘壁云有些惊讶的看着沈瑜,说道:“老弟,我觉得你只是站在人群里看了一会,都没拿起来观察,怎么看出这么多的细节?”
沈瑜急忙转移话题:“这不是重点,那些正在看瓷器的人里有不少专家,他们查看瓷器的过程与手法很标准。我不用自己上手。”
刘壁云无奈的说道:“难怪你学鉴定学的好,依我看,鉴定这门学问也是很依赖天赋的。你说的这些道理,我能听明白。但是,我悄悄听了几个鉴定师傅的议论。”
他刻意压低声音说道:“这件瓶子的铜鎏金底座是后配的。另外,款识书写办法似乎和曾经见过的同时期的蒜头瓶款识不太一样,似乎大家都拿不准。”
沈瑜说:“此瓶底款的确有特别之处,六字款间隔疏朗,占底足的面积比例明显大于一般官窑立件。而‘乾隆’之‘乾’字书写篆法别具一格,将左边的‘曰’字写为‘由’字。我记得,有一家博物馆藏乾隆青花釉里红海天浴日图印盒和一位藏家藏有乾隆青花釉里红松鹿大瓶的款识与此蒜头瓶的特殊款识一致。比较其共同点,可以得出结论,一,均为乾隆早期青花釉里红器。二为图案设计均为当朝独创,题材新颖,以动物翎毛取胜。三为既非传统官窑品种,后世也未见相同作品传承,昙花一现,颇为珍罕。”
刘壁云听沈瑜说罢,终于下定决心。“好,我听你的。”
他按照程老板出售古玩的要求,在一张标价牌上写上了自己的出价,投入瓷器旁的盒子。
看到刘壁云的动作,几个鉴定师傅和正在研究这件瓷器的收藏会员,有些诧异的相互对视。他们对于刘壁云的冲动有些惊讶。
其中两个人与刘壁云关系不错,悄悄地提醒道:“刘总,这件瓷器……暂时……建议您慎重。”这两个人不敢扫了瓷器藏家程总的面子,只能隐晦的提醒。
刘壁云说道:“谢谢二位,我很喜欢这件瓷器。”他是老江湖,自然不会把沈瑜说的话全部告诉别人。
另一人看到了刘壁云一直向沈瑜咨询,就在开口提醒:“刘总,那个小伙子毕竟年轻,他说的话,您可要慎重。”
刘壁云急忙说:“放心吧,这是我自己的决定。”
沈瑜注意到有人躲躲闪闪的眼神,心中觉得有些厌烦,正要走开,却听有人说道:“刘总也喜欢这件瓷器?巧了,我也特别喜欢。”
沈瑜看到说话的人,正是常贝的爷爷—常涌。他对刘壁云说话的时候,眼神扫过沈瑜,同时,把一张标价牌投入了盒子里。
刘壁云说道:“常总,刚才我听几位老师讨论过瓷器款式。您就不怕看走了眼?”他不惧怕程总和常涌,可是,几个鉴定师傅们的脸色可就不好看了,这些他们可得罪不起程总。
常涌说道:“老弟是故意说笑了,你不是已经有了判断了吗?关于乾隆早期的这类特殊款识的青花釉里红瓷器,很值得研究。
刘壁云说道:“我只是单纯的喜欢,可说不出这么多讲究来。”他们人前似乎总是表现得略带粗俗。可是几个老江湖知道到他的狡猾。
沈瑜观察几个人看似简单的言语交锋。暗想,这些人能成功,哪个都不是简单角色。如果自己没有游戏帮助和重生的优势,很难和他们站在一起,所以,还是要好好磨练自己的本领才对。
他分心的时候,发现从外面走进来几个年轻人,其中居然有常贝。
两人目光对视的时候,只是礼貌的示意。
此时,常涌几人开始讨论起款识,他注意到几个年轻人进来,就说道:“程总是收藏大家,他的公子对此颇有了解。咱们听听程易的意见?”
沈瑜看到,和常贝同时进来的一个年轻人,愣了片刻。
这位程易生的微胖,戴着无框眼镜,听到自己被点名,随即看向程立,得到默许之后,说道:“几位长辈都是行家,我说的如果不对,还请几位多包涵。蒜头瓶的‘乾’字款上半部,‘日’字写成‘由’字的款识。在乾隆官窑款中,这种字形为数很少,是乾隆初期唐英任督陶官时使用的字体,所见器物有魔都博物馆收藏的粉彩唐英题诗笔筒,粤海博物馆收藏的青花隶书诗文笔筒,首都博物院收藏的青花釉里红喜鹊海水印盒等……”
沈瑜听到这位程易所说的论据,可见其的确是下过一番功夫。同时注意到,程易说话的时候,常贝和另一个同龄的女孩正在窃窃私语。女孩的容貌算得上中人之姿,比不上常贝以前的女友。但是,常贝表现的异常热情殷勤。
他暗中感慨,这祖孙俩的戏真多。
厅里的众人看到常涌的做派,以为他要与刘壁云争买蒜头瓶。没想到,又有人加入了讨论。
第366章 康熙霁蓝釉,高丽青花瓷
“常总和刘总都喜欢这件蒜头瓶?真是巧了,我对这件瓶子也很感兴趣。”
就在常涌、刘壁云几人讨论蒜头瓶的时候。纪凯运走了过来,向展柜上的盒子里投了一张标价牌。
常涌仿佛没看到纪凯运的动作,笑眯眯的问道:“纪总,我们正在讨论这件瓶子的款识,你是怎么判断的?”
纪凯运说道:“家父曾经藏收藏过一件青花釉里红的瓷器,所以我对这个时期的瓷器做了一些调查。
我记得《唐英瓷务长编》里记载,在乾隆初年,乾隆帝对御窑厂作品“远逊雍正年间所烧者”的现象不满意,屡屡责问唐英。在乾隆三年十月,明确下旨说:“釉时红梅瓶红龙颜色不好,往好里烧造”,在这种压力下,唐英必当努力恢复青花釉里红的制作,以复皇命,这些文献也可佐证此瓶的烧造背景。”
三个人说话的时候,身份不够的人不敢插话。程立不想三人因为古玩引起矛盾,就走过来说道:“收藏是兴趣爱好,玩玩就挺好,何必较真。这件瓶子是从高卢一个藏家那里收来的。瓶子底足的铜鎏金器座,是在19世纪流入欧洲后所增加。几位还喜欢哪件古玩,直接问我就好。说真的,如果不是为了筹集资金,我可舍不得出售这些古玩。”
他帮几个人打了圆场,纪凯运三人一起称赞他在生意方面的魄力与决断。
沈瑜此时已经走向自己的目标,一对清康熙霁蓝釉双弦纹碗。
程立给碗的标价是25万。
沈瑜注意到,很多看过这件瓷器的人,或摇头或不知可否,明显不看好。可是,根据地图显示,霁蓝釉的价值被低估。他很好奇,这种偏差出现在哪里。于是,仔细查看瓷器细节。
这对碗的直径是13厘米,碗的造型也是典型官窑特点。撇口,浅腹,弧线柔和,外壁凸起弦纹两道。碗的外壁施霁蓝釉,釉色于蓝中泛葡萄紫色,釉面光洁滋润。碗内及足底施白釉。造型端庄,胎体致密。
他觉得大部分的细节特点都没问题,只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虽然是康熙本朝款识,但书体与常见的款识不同,偏差可能是在这里产生的。
沈瑜开始考虑价格自己应该出什么价格。这时,一个声音传来:“沈瑜同学,你再看这对霁蓝釉碗?”常贝走过来,说话的同时,将一张标价牌放进了霁蓝釉碗旁边的盒子里。他的身边还跟着刚才那位女孩。
沈瑜看着他的表演,没有说话。
常贝却说道:“沈瑜同学,你对收藏很有研究,我能不能向您请教,这点件东西的釉色和款识?”
沈瑜说:“常贝同学,你研究的知识太高端了。我没买过单色釉瓷器,想买来研究研究,就这么简单。”


章节目录